為什麼毒雞湯不能喝?因為你把那些看似無比正確的廢話當成了真理

如今已進入碎片閱讀時代,儼然是雞湯文的天下。那些雞湯文經過精巧的語言設計,用直白甚至粗魯的反轉體,傳播偏激的價值觀,堪稱雞湯界的一股泥石流。大部分人把這些雞湯文當笑話看,卻總有一些心智不成熟的人被帶偏,把雞湯文中看似正確的廢話當成真理,沉迷其中,樂此不疲,更可怕的是,他們會把這些雞湯文用於生活,讓身邊的人苦不堪言,還無法辯駁。

雞湯是好湯,就看你怎麼喝,如果就偶爾喝一碗,調劑一下枯燥的生活,倒也無妨,如果天天喝,頓頓喝,甚至拿來當飯吃,不但無濟於事,反而適得其反,讓情況愈加糟糕。

那些打著勵志名義的雞湯文的套路都是一樣的:用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匯入話題,然後再用偷換概念或者以偏概全的混亂邏輯得出一個看似無比正確的道理,至於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幾乎為零。這些雞湯文剛開始或許會讓人感覺很勵志,但都是些正確的廢話,長期不解決實際問題,只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廢話?就是那些聽起來非常有道理,放之四海皆準,沒有人可以反駁,但是說完跟沒說差不多,對聽者沒有任何價值的話。正確的廢話一般是大方向正確,但無法落地。比如“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就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誰都知道需要努力,但是該如何努力,朝哪個方向努力,如果不肯努力該怎麼矯正,都沒有談到。

雖說勵志沒錯,心理安慰也沒錯,畢竟我們都需要鼓勵和安慰,但是很多雞湯文都是在用混亂無比的邏輯說一些看似無比正確,實際上卻毫無用處的廢話,實則與精神鴉片無疑,不但浪費金錢,更浪費寶貴的時間。看似勵志,實則愚昧人心,讓人喪失基本的邏輯判斷和思考能力。

為什麼毒雞湯不能喝?因為你把那些看似無比正確的廢話當成了真理

比如說,有這麼一個流傳頗廣的雞湯故事:

一個牧師正在準備第二天佈道用的演講稿,他的小兒子卻在一邊吵鬧不休。牧師無可奈何,便隨手拾起一本舊雜誌,把裡面的一幅色彩鮮豔的插圖——一幅世界地圖,撕成碎片,然後把碎片交給兒子,說道:“約翰,如果你能拼好這張世界地圖,我就給你2美元。”牧師以為自己的兒子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時間才能拼好地圖,這樣自己就可以靜下心來準備演講稿了。但是,不到10分鐘,兒子就敲開了他的房門,手中拿著一張拼好的世界地圖。牧師對約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圖感到十分驚訝,於是問道:“你怎麼這麼快就拼好了這張世界地圖?”約翰回答道:“這很容易,因為在另一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牧師微笑起來,給了兒子2美元,對他說道:“謝謝你替我準備好了明天的演講主題: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就是正確的!”

然後,這篇雞湯故事的作者意味深長地說道:

“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世界,就要先改變你的生活,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就要先改變你自己。如果你自己是正確的,你的世界就是正確的!”

事實上,這樣一個看似無比正確的結論和故事本身沒有半毛錢關係,牧師和轉述這個故事的雞湯文作者的結論“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就會是正確的“只不過是在偷換概念而已,完全不符合邏輯。按照正確的邏輯推理,這個故事其實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我們在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因為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也許能找到更簡單的方法。”

還有一個例子是關於“態度改變一切”的,我相信態度上的改變有時候真的可以帶來不同的結果。然而,如果想用以偏概全的混亂邏輯讓人接受你的理論,就有點兒不道德了。

比如,有一篇雞湯文宣稱:

如果將26個英文字母從A到Z分別編上1到26的分數,(A=1,B=2…,Z=26),那麼:

你的知識(knoeledge)得分為96(11+14+15+23+12+5+4+7+5=96);

你的努力(hardwork)得分為98(8+1+18+4+23+15+18+11=98);

而你的態度(attitude)得分為100(1+20+20+9+20+21+4+5=100)!

然後這篇雞湯文的作者得出結論:“如果你的態度是積極的,你的生活也是快樂的;如果你態度是消極的,那麼,生活也會是憂傷的。因為你的知識和努力都不是最重要的,你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事實上,如果用這種方法計算的話,結果等於100分的英語單詞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