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開斌: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五大能力要求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的政治職責。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複雜多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必須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推進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必須按照全面風險治理的要求,提升五大核心能力,全過程、鏈條式、動態化防控重大風險。

增強想象力全面識別風險

風險識別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起點。要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首先要知道風險是什麼,在哪兒,有多少。風險識別的任務,就是對各種潛在的和現實的風險進行全面辨識和系統整理分析,分門別類進行歸類,形成完整的風險列表。

做好風險識別工作,最核心的能力是想象力,即在現實知覺的基礎上,經過大腦的組合,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風險識別中,想象力表現為對各種各樣風險的感知、認識、捕捉能力。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提高想象力,必須“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從不同來源(外部輸入性風險、內部原發性風險)、不同領域(自然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健康風險等)、出現時間(傳統風險、新興風險)、持續時間(短期風險、長期風險)等,窮盡各種可能,對各類風險“一網打盡”。

伴隨經濟社會不斷髮展,人類社會已經成為一個複雜的巨系統。在這個巨系統中,各類重大風險具有系統性的特點,在型別上、時間上、空間上連鎖聯動、耦合疊加,共同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風險綜合體。世界經濟論壇自2006年開始,每年釋出《全球風險報告》,繪製經濟風險、環境風險、地緣政治風險、社會風險、技術風險等各類全球風險的關聯圖,評估各類全球風險之間的關聯性。面對系統性風險,必須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360度無死角“掃描”,儘可能減少風險遺漏現象的發生。

 增強敏感力準確評估風險

風險評估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第二個環節。識別出來的各類風險,到底有多嚴重,如何區分輕重緩急?風險評估的任務就是“對症”,即科學分析風險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透過風險比較、排序,在風險矩陣中確定各類風險的具體位置,從而準確界定風險的等級。

做好風險評估工作,最核心的能力是敏感力,即對外在環境的某些刺激產生特別敏銳的感受的能力。在風險評估中,敏感力表現為保持高度的敏銳性和警惕性,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科學分析、準確定級,避免“誤診”現象的發生。這就要求在評估風險的可能性時,既要運用常態思維進行分析,也要運用非常態思維進行研究;在評估風險的嚴重性時,既要評估當前影響和損失,也要評估各種次生衍生後果;既要評估客觀損失如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環境影響等,也要評估主觀影響如敏感程度、社會影響、政治影響、媒體關注度等。

在急劇變動的現代風險社會中,重大風險已由簡單性轉為複雜性,由可計算性轉為不可計算性,由可預測性轉為不可預測性。伴隨社會急劇變化,各種“黑天鵝”事件、“灰犀牛”事件不斷湧現,人類面臨的風險已由簡單風險轉為複雜風險,已由“小毛小病”轉為“疑難雜症”。面對複雜風險,必須增強敏感力,始終保持高度警惕,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從最壞處著想,準確界定風險的等級,防止誤估錯估問題的發生。

增強責任力科學處置風險

風險處置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第三個環節。風險分類分級後,究竟應該怎麼辦,如何有針對性採取管控措施?風險處置的任務就是“下藥”,即採取風險保留、風險降低、風險轉移、風險規避等不同方法,對各級各類風險分類施策。

做好風險處置工作,最核心的能力是責任力,即科學確定並有效履行工作職責、工作任務的能力。在風險處置中,責任力表現為不同部門、不同地域、不同行業基於合理的權責分工,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對重大風險進行聯防聯控、協同應對;它們相互之間主動擔責,而不是消極卸責甚至主動推責。

在現代開放社會,跨界成為重大風險的重要特性之一。各種重大風險在孕育、產生、發展過程中,往往跨越時間、空間和型別,危及不同部門、不同地域、不同行業。跨界風險要求進行跨界協同處置。在現實中,面對跨界風險,由於管理邊界模糊、職責不清、責任交叉,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層級、不同崗位之間容易出現推諉扯皮、各自為政的現象,“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導致風險管控不力,層層失守,最終造成嚴重後果。

 增強引導力精準溝通風險

風險溝通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第四個環節。風險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面對風險,公眾是如何感知的,如何推動公眾形成科學的認知?風險溝通的任務,就是透過充分的互動交流,校正公眾的風險感知偏差,引導公眾形成正確的風險感知,採取正確的風險管控行為。

做好風險溝通工作,最核心的能力是引導力,即根據事先設定的意圖,對風險的性質、發展趨勢和方向等“廣而告之”,對公眾進行說明、教育、勸導的能力。在風險溝通中,引導力表現為透過有效溝通,在“你來我往”的雙向交流中,推動公眾形成正確的風險認知、合理的風險預期和恰當的風險防控行為。按照風險社會放大框架理論,風險是社會建構的,風險在向社會傳播擴散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扭曲,導致風險的最終影響大大超過或降低其初始效應。這具體表現為兩種情形:一是風險放大,即風險被社會建構後其程度被放大,公眾對風險“小題大做”,“聽風就是雨”。二是風險過濾,即對風險產生錯誤認識,低估其程度以及只感知到部分風險,對風險“大題小做”,風險來臨還不知不覺。

面對風險扭曲的現象,政府必須建立與公眾的良性雙向風險交流機制,透過充分的資訊交流,讓公眾成為重大風險的“有知者”“有畏者”,能夠準確理解風險、主動防控風險,從而夯實風險治理的社會基礎。特別是在一個“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有麥克風”的全媒體時代,眾聲喧譁,公眾獲取資訊的渠道更加多元、便捷,更是對及時準確釋出風險資訊、積極主動做好風險交流提出了全新挑戰。這就要求按照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的原則,主動增強風險溝通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減少謠言傳播,正確引導公眾的意識行為。

 增強察覺力實時監測風險

風險監測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第五個環節。風險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風險最新的態勢怎樣,哪些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又有哪些方面保持不變?風險監測的任務,就是及時跟蹤、動態感知、實時監控風險態勢,做到態勢清、情況明。

風險防控工作的目標在於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不讓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不讓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不讓區域性風險演化為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不讓經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做好風險監測工作,最核心的能力是察覺力,即透過敏銳觀察,發現現象背後線索或真相的能力。“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察覺力體現的是對事態發展的預見能力,即科學感知形勢變化,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察覺力是領導幹部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只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杆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並能掌握住它,才叫領導。在風險監測中,察覺力表現為對風險的動態監測、及時更新、實時預警能力。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重大風險往往會經歷一個孕育生成、發展演變、升級失控的演化過程。現實中的諸多事例也表明,重大風險事件的發生往往都是量的積累的結果。為此,在風險動態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提高察覺力,實時感知和監測風險的態勢變化,有針對性地採取防控措施,做到控制在基層、化解在萌芽、解決在當地,防止風險升級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