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每500年必有聖人出,必有王者興!每過700年,又會怎樣?

亞聖孟子曾說過一句千古預言:每過500年,必有聖人出,其間必有明世者……

換言之,孟聖人告訴我們:華夏民族大地上,氣運連綿,不絕於縷,每過500年,就必有王者興起,興國安邦,出現清明盛世。

孟子的預言到底準不準?華夏文明五千年史上,又出現過哪些聖人?

且看他在《孟子-公孫丑》一書中的總結概括:彼一時,此一時也……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孟子說,每500年必有聖人出,必有王者興!每過700年,又會怎樣?

孟聖人在論道時強調,歷史的發展規律是:每500年就會有一位聖人出世,一位聖名賢德的君主應運而生,然後必定會出現通曉天文地理賢能大才的人,來輔佐他,成就千秋大業。

漢字中的“聖”,有通達事理、才智過人,神通不凡等意。倉頡造字時,將聖的繁體字寫為:“聖”,左上為“耳”,右上為“口”,下邊為人(壬),好似人們豎起耳朵在用心傾聽之狀。

《說文解字》中對聖字的解釋是:聖,通也!從耳,呈聲。式正切。上左有“耳”,代表聖人聞達天之道理;上右有口,代表聖人能夠宣揚教化大眾;“壬”者,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代表聖人能夠統率萬物之德,八方廣施恩德。

“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歲……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歲……”

孟子說,每500年必有聖人出,必有王者興!每過700年,又會怎樣?

孟子的觀點中,曾談到了歷史上的幾位聖人,一是上古時期開啟禪讓制的堯帝和舜帝;二是賢德仁慈,曾建立商朝天下的商湯王;三是一舉奠定周朝八百年基業的周文王姬昌;四是有著萬世之表美稱的聖人孔子和亞聖孟子。

其實,除了上述幾位聖賢外,還有兩位大聖人、人文始祖——先皇伏羲和女媧娘娘。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其主編的《資治通鑑》中說:“才德之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提出《周易》的成書是: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綜上來看,聖人指的德行至善至美,能夠教化大眾,有所作為,又必有所不為的人。

在傳統文化《周易》和《黃帝內經》中,天師岐伯對聖人持有不同的觀點。

孟子說,每500年必有聖人出,必有王者興!每過700年,又會怎樣?

那麼,歷更三古的《周易》三聖又是分別是誰,《黃帝內經》又是怎樣定性聖人的標準呢。古人每500年必有王者興,每過700年又會怎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話題,供大家交流探討。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以下付費內容更精彩、更實用。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如果喜歡,歡迎訂閱購買專欄,或私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