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至死仍被嘲諷,死後12年被證實

引言

天才往往都是真正的獨行者。因為他們的認知水平,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認知水平,甚至還超越了時代的接受範疇。

就如同哥白尼“日心說”的提出一樣,明明是正確的認知,但它的提出對當時的人而言卻更像是一計重錘,輕而易舉的便擊毀了長久建立的傳統世界觀。而也正是因此他們被視為異類,代表人物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廣場,就連伽利略都被禁止傳播日心說。

然而縱使如此,對於這些天才而言,追求科學的“求真”、“求是”彷彿才是他們認為的生命的最高奧義。為此,他們也不曾氣餒、他們有的是敢於創新、敢於挑戰權威。

這一點上,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便是這樣一個天才,一個“異類”。

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至死仍被嘲諷,死後12年被證實

問題重重

1792年,羅巴切夫斯基出生於位於今天的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的馬卡里耶夫地區。

但是他的家中生活困頓,父親更是在他年幼之時便溘然而逝。好在,他的母親對於兒子寄予了厚望,並竭力供應他上學。而在進入小學之後,這個男孩便展現出了驚人的數學天賦。

就這樣在母親的支援、自己的天份努力、老師的幫助之下,15歲時羅巴切夫斯基便考入了俄羅斯最為古老、最受推崇的大學之一的喀山大學,主攻物理和數學方向。

在當時,肯定不會有人想到這個少年將會與後來的列寧、托爾斯泰一般成為喀山大學校史上最為出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在學習中,羅巴切夫斯基的成績十分優異,僅4年時間他便拿到物理數學的碩士學位,並且獲得了留校工作的機會。

安穩的工作環境、穩定的收入,也讓羅巴切夫斯基可以將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之中。

而正是這一時期,在數學界其實醞釀著一場變革。這場變革將是顛覆性,是對傳統的歐幾里得幾何學(平面幾何)的一場證否。

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至死仍被嘲諷,死後12年被證實

其中,在歐幾里得的第五條公理之中: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兩條平行線,永不相交。

這也是我們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習到的公理,可謂是人盡皆知。

但是,事實上包括這條公理在內,歐幾里得幾何學的五大公理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卻被發現這些都是不完備的。

提出新的觀點

而羅巴切夫說也在試圖論證歐幾里得第五公理時,陷入了迴圈論證之中。顯然,這裡面是有著問題的。而就在意識到問題之後,羅巴切夫斯基開始了新的嘗試。

與傳統的正論不同,他開始使用了反證法。而正是靠著反證法,全新的思路,羅巴切夫斯基發現了一個嶄新的幾何世界。在否定了第五公理,並用邏輯推演支撐之後,非歐幾何學的世界被發現。

完美的公理論證,讓羅巴切夫斯基十分高興。在1826年喀山大學的一場物理數學系學術大會上,他宣讀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至死仍被嘲諷,死後12年被證實

面對羅巴切夫斯基論文中的“兩條平行線可以相交”、“三角形內角之和小於兩直角”、“銳角一邊的垂線可以與另一邊不相交”等一系列與歐幾里得幾何學這種運用了千餘年的正統數學相悖的“離經叛道”的觀點,羅巴切夫斯基所要遭受的可想而知。

即便是在這場物理數學大會上,有著眾多的數學大拿,但他們對於這樣的觀點仍舊是否定的。

因為羅巴切夫斯基的論文將舊有的一切打破了,而由西蒙諾夫、古普費爾和博拉斯曼三位數學家組成的鑑定小組連書面意見都不肯給出,甚至就連羅巴切夫斯基的文稿最後都給弄丟了。

備受嘲諷、攻擊

不得不說的是,在一種新的學說或者說觀點、認知被提出之後,它總會因為這種認識能力上的差異化,而導致提出新學說、 新認知的人遭受各種嘲諷、攻擊,羅巴切夫斯基也不例外。

就在這篇論文石沉大海之後,他並沒有氣餒,反而是愈挫愈勇。很快,他的新論文《幾何學原理》寫就。《幾何學原理》在原論文基礎上,做了補充、發展,可是對於這篇論文,學術界有的卻是嘲諷、攻擊。

或許是得益於“校長職務”的優勢,這篇論文被喀山大學通報發表,然而就在論文被送審之後,當時的科學院院士們卻並沒有看懂。

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至死仍被嘲諷,死後12年被證實

著名的院士、數學家奧斯特羅格拉茨基甚至不無嘲諷的說到:“作者旨在寫出一本使人不能理解的著作”。而在這些歪曲、貶低之語的誤導之下,社會上也興起了批判之風。這種批判、貶低甚至並沒有隨著時間的延續而有一刻停止。

英國數學家莫爾甘,不看書的情況下便有了:任何時候不會有另外一種幾何的斷言。

其實,對於一個紮根於歐幾里得幾何學的數學家而言,我們是能夠理解這種被從“地基階段”否定的痛苦的。畢竟除了那些天才、瘋子,人類也總會選擇支援更加有利於自己的觀點。這一方面講,它其實無關對錯,只是出於利益得失。然而歷史卻會給出公允的評價,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夠被後世敬仰的原因所在。

就在不斷的批評、聲討之中,羅巴切夫斯基在工作上備受打擊,憑藉著他的請辭,他的各種教職皆被免去,他也只能選擇離開了自己心愛的教育工作。而大兒子因為患肺結核的離世,也讓他終於在精神上、身體上不堪重負。

1856年,65歲的羅巴切夫斯基去世。而即便是此時,他的非歐幾何上的成績也被絕口不提。

可是,作為一門嚴謹的學科,一個真實的存在,數學裡並不存在社交上的得過且過。就在羅巴切夫斯基去世12年之後,義大利數學家在《非歐幾何解釋的嘗試》中證明了非歐幾何的存在。

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至死仍被嘲諷,死後12年被證實

小結

1893年,喀山大學樹立了一尊紀念羅巴切夫斯基的塑像,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為數學家樹立的塑像。

或許你會疑惑為啥第一個不是有著數學王子之稱的高斯,這裡我可以告訴你作為同一時代對非歐幾何的發現者,高斯在這場挑戰歐幾里得幾何的革命中,當了懦夫。儘管,他聲名卓著。

在研究了幾十年非歐幾何,被嘲諷、詆譭了幾十年之後,羅巴切夫斯基就這樣被定格在了將他趕出去卻仍舊心心念念著的大學之中。

而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作為一個天才數學家,一個直面挑戰的數學家的勇氣、不屈。

他就是真正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