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歲老人數量再破新高,首次提出“治未病”的長壽秘訣

10月25日,上海市民政局公佈,上海百歲老人首次突破3000人。現年113歲的女士徐素珍是目前上海最高壽長者,110歲的陶瑞生為最高壽男壽星。同時,上海首現4對百歲伉儷。自1953年起,上海百歲老人數量從1人到1000人,用時58年;從1000人到2000人,用時6年;從2000人到3000人,僅用時3年。2000年到2019年,上海百歲老年人口增加了7。9倍,年均增長率達到12。2%。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經113歲的徐素珍老人已4次入榜並3次蟬聯榜首,從2018年開始,她連續三年成為上海最高壽的長者。徐老太的戶籍在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年輕時在家相夫教子,她性格開朗,心地善良,做人低調,與世無爭。平時省吃儉用,但是誰家有困難,她都會捐錢相助。徐素珍老人還有一個和睦相處的大家庭,全家四世同堂,孫子孫女、重孫們都很孝敬她。老人長期吃素,愛吃法式小麵包、牛奶、雞蛋等,不吃肉不吃魚。

治未病是長壽的關鍵

現年101歲的應富林老人認為,在吃飯方面,哪怕是高蛋白食物,也不宜多吃,而是要適度適量,“最好吃個八成飽”,另外油炸食物也最好不碰。“現在有的人日夜顛倒,晚上三更半夜不睡覺,白天玩電腦玩手機,娛樂也要適當的。”應老太認為,生了病就要去醫院看病,但是要看“未病”,她解釋說,老人遇到不舒服不能拖延,“不要說‘不要緊,過會兒就好了’,結果到最後已經來不及了,稍微有點不舒服就要注意,要把小毛病看好。

上海百歲老人數量再破新高,首次提出“治未病”的長壽秘訣

什麼是治未病呢?

這裡提到了很關鍵的一點,治“未病”,包含四個方面:

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變、愈後防復。

有個扁鵲三兄弟的故事:魏文侯曾求教扁鵲,問他家兄弟三人中誰的醫術最好?扁鵲說,大哥醫術最好,二哥醫術次之,我的醫術最差。魏文侯疑惑,為什麼你自認醫術最差,卻能名揚天下,而你的兩個哥哥卻沒什麼名聲。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在疾病還沒發作之前就將病根剷除,所以他的醫術高超外人都不知道;二哥治病,是在疾病初起還不嚴重的時候施治,雖然藥到病除,但人們都以為他是隻會治小病的醫生。而我是在病人病情危重的時候予以施治,所以大家都以為我醫術神奇,故而能名聞天下。

在這個故事中,扁鵲三兄弟的醫術高下立判。其中大哥、二哥就是典型的“治未病”。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也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可以說“治未病”是中醫學的一貫思想,“防重於治”更是中醫預防醫學的思想核心。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都相對較弱,治未病是防病的關鍵,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點。不光是老年人,在今天這個亞健康的時代,如果我們能參透“治未病”的精髓,將之踐行於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便能激發生命潛能,從而達到增強體質、抗衰長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