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賣血40年,別像他一樣被生活套牢

最近,又讀了作家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

主人公許三觀是絲廠的送繭工人,在生活困難的年代,他多次賣血求生。

當他的大兒子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不賠錢,方鐵匠就要帶人拉走了許家的東西時,許三觀去賣血。

當1958年全國大饑荒,無論他老婆許玉蘭怎樣精打細算,也不能填飽一家人的肚子時,他去賣血。

當兒子一樂重病,為了救兒子,許三觀讓老婆送一樂去上海,自己卻在從家到上海的途中,在六個地方停留賣血,“一路賣著血去上海”。這一路賣血幾乎要了許三觀的命。

許三觀無疑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用他的生命保護著家人。

即便他知道大兒子一樂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後,也還是一路賣血,為他籌措醫療費。

每次看到他又去賣血,總是替他擔心,好在在小說結尾,許三觀沒有因為多次賣血而送命。

老人賣血40年,別像他一樣被生活套牢

許三觀電影劇照

因為擔心他,我也禁不住對他有點“埋怨”:為什麼每次遇到困難,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去賣血,為什麼不想想其他的辦法呢?

可能在那個年代,他真地沒有其他途徑了。他已經用盡他的所有精力來維持生活了。賣血是他唯一可以依賴的路徑。

相比於許三觀,我們就幸福多了,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千萬不要像許三觀一樣產生路徑依賴,到了關鍵時候,除了賣血,別無選擇。

“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考察了西方近代經濟史,認為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歷程中,制度變遷存在著“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現象。

這種“路徑依賴”導致有的國家長期陷入不發達,總是走不出經濟落後制度低效的怪圈等問題。

“路徑依賴”理論被總結出來之後,人們把它廣泛應用在選擇和習慣的各個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人們的一切選擇都會受到路徑依賴的可怕影響,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

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無論是好是壞,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許三觀依賴賣血換錢來解決困難,可能是受時代所迫。

但是我們現在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同時我們這個時代也面臨著更大的變局,陷入路徑依賴,將使我們陷入巨大的風險之中。

大家應該都知道告訴公路收費站取消,收費員哭訴“我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幹”的故事吧。

這些收費員可能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生活已經被“收費”套牢,這個人人都可以做的工作成了她唯一傍身的“技能”。

雖然說這些收費員得到了相應的經濟補償,但以後的生活還是很艱難的。

老人賣血40年,別像他一樣被生活套牢

根據社會的變化,不斷地變化提升自身,流動飯碗式的生存,才應該是我們這代人需恪守的道理。

所以,是時候審視一下自己有沒有陷入路徑依賴了。

你現在的工作效率怎樣?

解決問題的流程是否合理?

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孩子哭鬧,你是不是總給手機看?

你有沒有試過其他可能有效的方法?

你和家人之間的溝通順暢嗎?

你是否願意學習一些溝通技巧,改善你和伴侶、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效果呢?

……

當我們想這些問題時候,一定可以想到一兩個改進的方面。

如果你想到了有待改善的方面,經過謹慎思考認定可行,那麼一定要在行動上落實。

不要在那裡張望,羨慕。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另外,不要想著速成,

現在市面上充斥著各種“7天教你成為溝通高手”,“28天理財速成“等課程,這些課程可以教你一些原則,方法,分析框架。

但是,具體應用還是需要你自己一點點摸索,結合實踐來調整。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可能一下子實現收入暴增。

最後,要堅持下去

,當我們學習新技能之後,總想著在短期內取得大進步,但這是非常困難的,只要方向是對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堅持下去。

起初同行的人很多,但是時間長了,只有少數人還在繼續,最終也只有這少數人能夠給自己的人生開闢出新的賽道。

堅持5天,你不會取得什麼效果,但是堅持5年,你一定會收穫自己的“狡兔三窟”。

孟嘗君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長期擔任齊國相國。

公元前295年,他想派人到他的采邑薛邑收債,一個門客馮諼要求擔任這一工作。

馮諼至薛後,宣稱孟嘗君下令將民間欠債全部廢除,並當場燒掉所有債券。

薛地老百姓對孟嘗君非常感激,紛紛高呼萬歲。

一年後,齊王以孟嘗君權勢過大而免其相位,孟嘗君只好回到薛邑。

這時,薛邑百姓感孟嘗君上年燒券廢債之恩,扶老攜幼,迎於路旁。

馮諼對孟嘗君說,狡猾的兔子要有三個窩,才能免於一死;您現在只有薛邑一處靠得住,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地睡覺,請允許我再給您鑿兩個窩。

孟嘗君便給他黃金五百金,車五十輛,讓他遊魏國。

魏王立即任命原來的相國為上將軍,騰出相位,邀請孟嘗君到魏國就職。

馮諼一方面告訴孟嘗君推辭,同時,又有意將此事在齊國廣為宣傳。

齊湣王聽到後,極為害怕,只好以重禮請孟嘗君重回齊國。

這時,馮諼又替孟嘗君出主意,要來齊國先王的祭器,在薛邑建立宗廟。

一切完成後,馮諼告訴孟嘗君說,三個窩都已挖好了,您可以高枕無憂了。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給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我們也要築造自己的“三窟”。

時常想一想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勇敢跳出現有的舒適路徑,不斷改進,才能掌握生活的主動權,而不被生活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