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積累:古代曆法

1)

世界上最早記錄哈雷彗星的國家:中國。(《

春秋》對出現於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的彗星記錄:“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

常識積累:古代曆法

  2)《甘石星經》:

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專著和觀測記錄,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作者為戰國楚國人甘德和魏國人石申,他們觀測了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的執行,發現了這五個行星出沒的規律。

 3)太初曆:

亦作“ 上元歷 ”、“甲歷”。西漢的《太初曆》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漢族曆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

  4)太陽黑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太陽黑子記錄的國家。漢朝《漢書·五行志》詳細敘述了黑子出現的時間和位置,這是現今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

  5)《大衍曆》:

唐代僧人一行編制,在製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有很大貢獻。他本名張遂,是發現恆星運動的第一個中國人,還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成為世界測量子午線的第一人。

  6)《授時歷》:

元朝郭守敬等編制。是我國曆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一部曆法。《授時歷》推算極精,以365。2425天為一回歸年,如果以小時計算,是365日5時49分12秒,比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

  7)三垣四象:

我國古代把天空的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的“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徵皇宮;“太微垣”象徵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徵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

在“三垣”外圍分佈著“四象”,是指天空中東南西北四大星區,為“東蒼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

中國古代為觀測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將黃道和赤道附近的區域分作28個星宿,俗稱為二十八宿,四象各佔7宿。

  8)曆法:

從分類標準來說,陰曆是和陽曆對應的,再加上陰陽曆,只有這三種曆法。世界上通行的“公曆”實際上是一種陽曆,中國傳統曆法——農曆,是陰陽曆的合曆。

  9)天干地支

,簡稱為干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我國農曆干支紀年法,是天干和地支各取一,構成一對干支,後面年份順延,取盡之後從頭開始,例如甲子、乙丑、丙寅……2019為己亥年。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數為60,即六十年為一迴圈,稱為一甲子。

十二地支還可以用來計時,每2小時為一時辰。子為23-1時,醜為1-3時……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