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資治通鑑》以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認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的三家分晉作為戰國的開始,到前221年秦國攻滅齊國統一六國為止,戰國曆史長達近兩百年,期間戰國七雄征戰不休,秦國由弱變強雖歷經很多波折,但最終笑到了最後。

商鞅變法前的秦國實力弱小,被魏國打得沒一點脾氣,商鞅變法後秦國實力雖然日益強大,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其實是秦、齊、楚、趙四強爭霸,直到前262年的長平之戰後秦國才擁有了傲視群雄的實力,但即便如此秦國仍然吃過不少敗仗,今天就來說一說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三家分晉後,韓趙魏三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魏國在魏文侯的銳意進取之下實力躍居各國之上,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反觀秦國則是內亂不已,實力遠不如強大起來的魏國,前419年魏國開始攻略河西,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從此秦國開始活在吳起的陰影之下。

在吳起的打擊之下,秦國一退再退,不僅失去了整個河西之地,還被壓縮到洛水以西,前389年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新軍大破秦國五十萬大軍,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可惜幾年之後吳起在公叔痤的排擠之下棄魏奔楚,如果吳起能在魏國多待幾年,秦國很有可能會被他打趴下。

吳起是兵家亞聖,和孫武齊名,雖然戰功比不上殺敵近百萬的白起,但是論綜合能力吳起卻比白起還厲害,只說一點白起就比不上:吳起在魏國時,魏武卒打遍列國無敵手,在楚國時吳起訓練的新軍戰鬥力同樣強悍無比。

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龐涓雖然連續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兩次敗在同門師兄弟孫臏之手,但是同時代能擊敗他的也就只有孫臏一人,至少他能吊打秦軍。

魏惠王時期魏國遷都大梁戰略東移,河西兵力空虛,這給了秦國可乘之機:第三次河西之戰秦獻公在石門之戰和少梁之戰中兩次擊敗河西的魏軍,龐涓率魏武卒主力趕到後輕鬆擊敗秦軍,秦國懾於龐涓兵鋒甚至把都城從櫟陽遷回到了涇陽。

第四次河西之戰幾乎是第三次河西之戰的翻版,秦軍先勝後敗,在龐涓主力趕到後仍然不堪一擊,秦孝公不得不退回佔領的所有河西之地,龐涓兩次大敗秦軍,可謂是秦國剋星之一。

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秦惠文王時期實力最強的不是商鞅變法後的秦國,而是把魏國趕下霸主寶座的齊國,這從雙方交鋒戰績上可以看出來,齊國名將匡章曾兩次大敗秦軍:一次是前323年的桑丘之戰匡章大勝秦軍,戰後秦惠文王甚至以“西藩之臣”的身份派使者向齊威王謝罪。

另外一次就是開始於前298年的第二次合縱攻秦之戰,此戰匡章率齊、韓、魏聯軍大敗秦軍並攻入函谷關,匡章也成為戰國唯一一位攻破秦國函谷關的名將。

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隨著白起的橫空出世,以及楚國和齊國實力的衰弱,經過胡服騎射後的趙國成為了軍事上唯一可與秦國抗衡的強國,前269年的閼與之戰是雙方的一場強強對抗,戰前連廉頗都不贊成打這一仗,但是趙奢卻認為狹路相逢勇者勝,於是率軍解閼與之圍,並出奇制勝大敗秦軍,打破了秦國戰無不勝的神話,秦國東出勢頭因此受挫。

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長平之戰後秦國實力一騎絕塵,六國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和秦國有一戰之力,信陵君竊符救趙挽救了趙國,卻和同父異母的哥哥魏安釐王撕破了臉,不得不客居趙國十幾年有家回不得。

信陵君憑藉其巨大的聲望成為戰國後期唯一可以團結六國的關鍵人物,第四次合縱攻秦之戰中,魏、趙、韓、楚、燕五國在信陵君的指揮下氣勢如虹,大敗秦軍主將蒙驁並一路追擊至函谷關,長平之戰後秦國再一次嚐到了失敗的滋味。

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和廉頗相比,李牧對秦作戰的戰績要輝煌得多,肥之戰和番吾之戰兩次大敗秦軍,和王翦巔峰對決的井陘之戰中,李牧在弱勢的情形下擋住了王翦滅趙的主力大軍數個月,最後秦國再一次以離間計使得趙王解除了李牧的兵權導致李牧被殺。

六大名將中,吳起把秦國打得找不著北,龐涓和李牧兩敗秦軍,這三人算得上是秦軍的剋星,至於趙奢只有一戰,匡章和信陵君率領的是聯軍,含金量則是有所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