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華:從吳啊萍事件,看中國精神疾病患者求醫現狀

張兆華:從吳啊萍事件,看中國精神疾病患者求醫現狀

吳啊萍是個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不等於精神病),遇到無法解決的痛苦(失眠、噩夢),處理方式像極了樸素的大多數人,四處求醫。

她不知道自己噩夢、失眠是對戰爭資料的應激反應,其實這類心理疾病並不算嚴重,完全可以透過專業的心理諮詢治療,但無助的她,面臨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迫切希望“做點什麼”緩解自己症狀。

這個“做點什麼”的想法,和很多面臨困境的求助者沒什麼不同。但究竟怎麼做,她和生活中99%的大眾一樣,並不知道。

因為接觸寺廟,便以為可以用超度的方式化解纏繞自己的“怨念”,於是做了並沒有被法律明確禁止,但可能引起公憤的事———讓寺廟“超度”亡魂,希望痛苦的畫面不再困擾自己。

沒想到,這一措施,不僅沒能緩解自身症狀,反倒在被曝光後,給自己帶來了更大的困擾,甚至牢獄之災。

一些網民以“被傷害了感情”的理由,氣勢洶洶要她付出代價,很快,根據她的實名資訊找到了她,調查後,她的動機雖然符合情理,也有相關證據證明,但仍然難以讓部分網民信服。

她會面臨什麼樣的懲罰,並不樂觀。這樣雪上加霜的經歷,不能說是倒黴,更應該看做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恰當治療的體現。

吳啊萍這種面臨心理困擾不知所措的困境,並非個例。99%的人都不知道的是:

1,自己有情緒或身體的某些症狀時,是否應該求助心理諮詢師

2,如果需要求助,應該怎樣給自己選擇心理諮詢師

3,有哪些渠道可以選擇諮詢師

4,自己的情況應該找什麼學派的諮詢師

可見,精神疾病患者,在我國的處境並不樂觀,有患病後被孤立的、自認為是被附身的、有深陷自責自卑的、有失眠數十年的、有不知道怎麼尋求幫助的、有承擔不了治療費用的、有因病導致婚姻家庭一團糟的、各式各樣的苦痛在患者群體中上演。

如果患病的“吳啊萍”們一開始就有專業、恰當的諮詢介入,還會有後續的諸多苦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