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前,我們到底該如何調節相機引數?

每天學習三分鐘,讓攝影變得更加簡單。常聽見朋友有這樣的苦惱,學會了如何操控相機,然後去拍攝現場時,卻不知道該如何來調節相機引數。跟過師傅的攝影師常會看見師傅在拍攝一組照片前,總會看看周圍環境、看看人物妝面、看看光影變化,然後在相機上調整一番。很好奇,他到底在調節哪些引數?可能只有少數的師傅會教你如何根據拍攝現場來調整相機引數。俗話說,師傅都是有所保留的,教會你了砸自己的飯碗嗎?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去網上查閱資料吧,又沒有相應的場景對應調節方法。想著實戰上手拍,卻又腦袋大。彆著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討論在拍攝前,我們到底該如何設定相機引數?應該設定哪些相機引數?不同的場景該如何來調節?

拍攝前,我們到底該如何調節相機引數?

其實從標題上分析,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不同場景下相機調節的引數數值都不相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需要調節這些功能。我們已經到實戰拍攝的時候,證明已經會操控自己手機的數碼相機。在實戰拍攝前,我們前面所學的知識都是紙上談兵。應用到實踐階段,存在一個活學活用的過渡問題,熟練程度的問題,下面就分為幾大類和大家一起討論。

拍攝前,我們到底該如何調節相機引數?

一:拍攝前調節引數的依據是什麼

拍攝前,我們到底該如何調節相機引數?

我們為什麼要調節相機引數,因為在拍攝前要根據現場的光比大小和環境複雜程度來調節。我們可以大概的敘述為依據現場的光比大小、環境複雜程度、拍攝的主題三方面來調節。

光比的大小指的是現場的明暗反差程度,它影響著你該用多大曝光量,這裡就需要對相機進行一系列的調節。

環境的複雜程度同時也受光比的影響,環境複雜指背景不乾淨、人流量大、環境色彩亂。環境乾淨指背景乾淨、人流量小、周圍安靜、色彩衝撞不強烈。從考慮環境因素上就要考慮相機景深問題、構圖問題、對焦點的選擇等。

拍攝的主題是指攝影師想讓這組照片表達出什麼樣的風格,表達出什麼樣的意義,比如清新自然、性感誘惑、抽象藝術等。這些需要突出表達的意義的照片在前期拍攝會刻意去營造高調或暗調等不同的風格。所以,也常會要求我們去控制相機的不同引數。

以上三方面外界因素的影響都是相通,互相影響。沒有說拋開一個因素不去考慮,所以就需要我們綜合這三方面因素去調節相機引數。

二:我們應該調節哪些引數

拍攝前,我們到底該如何調節相機引數?

相機的色彩空間調節:我們都知道相機的色彩空間有sRGB和Adobe RGB的區分。其中Adobe RGB的色域比sRGB的色域要大,也就是說能記錄下更多的色彩資訊,但我們現在大多數顯示器都是主流支援的sRGB空間的色域。比如你拍攝相片用Adobe RGB模式拍攝,然後使用電腦調色輸出後你會發現在手機上觀看會有色差。在調節時,我們就直接使用sRGB色域空間拍攝就行,別去盲目追求高色域空間,就像盲目追求高畫素一個道理。

相機的儲存格式的選擇:相機的照片儲存格式一般有jpg、raw。有些設定雙格式拍攝,有些設定單格式拍攝。人人都說三分拍,七分後期,我們在前期拍攝時就直接選擇使用raw格式拍攝,raw是一種相機直出格式,會保留更多細節,便於後期對照片的處理。

照片的寬高比選擇:寬高比選擇有4:3、3:2、16:9、1:1的區分,也是按照你拍攝的想法而定,我們常用4:3的寬高比來拍攝人像攝影。

相機的濾鏡設定:這裡提到這個引數主要是在某種特定照片中可能會用到,並非使用濾鏡就一定要受到同行的鄙夷。就像用中性灰磨皮的後期師嘲笑使用一鍵磨皮的後期師技術不專業一樣,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都會用到更加方便的用法。

照片格調的設定:我們在拍攝前經常會根據現場環境來調節。有調節標準、生動、肖像、自然、單色、自定義的區別。我們常自己調節的引數有對比度、清晰度、飽和度、色彩的調節,具體調節數值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拍攝意圖和現場的光線來調節。

拍攝前,我們到底該如何調節相機引數?

白平衡的調節:調節白平衡的模式有利於還原出拍攝現場的白平衡。一般外部光線條件不是很複雜的情況下,儘量使用預設白平衡設定就你能滿足我們的拍攝需要。比如,太陽光下大場景就用日光白平衡、陰天下拍攝就用陰天白平衡。如果你需要給照片增加特別的影調,就可以指定一個白平衡設定,同時設定白平衡偏移。

調節感光度設定:感光度要怎麼調節?我們實拍婚紗的時候,夜景下拍攝經常把感光度控制在800,然後透過外部光源來補光拍攝。所以在光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使用iso100或iso200來進行拍攝,儘量別超過800的感光度。別給我說你的相機高感能力有多好,就直接開高感光度拍攝,回家將照片放大幾倍就能看出問題了。

測光模式的選擇:調節好測光模式有利於在拍攝中獲得更加準確的曝光。大多數攝影師常用點測光拍攝人像,畢竟商業攝影中拍攝人像趨於主流。一般情況下,小光比場景用評價測光模式拍攝遠景和中景,大光比場景用點測光模式拍攝近景和特寫。這裡沒有絕對的要求我們必須該使用哪種測光模式,主要還是根據拍攝場景的光比和拍攝的景別來選擇。

對焦模式的選擇:拍攝人像照片時,我們多用相機單次自動對焦拍攝。而從選擇正確對焦點上來講,拍攝單人人像寫真時多用單點對焦點拍攝,拍攝多人人像時多用多點自動對焦點選取拍攝。其原因就是,你想獲得小景深照片,使用單點對焦點容易把一個人拍實,另外一個人拍模糊。拍攝運動照片時,如果運動過快就是要連續自動對焦模式拍攝,如果運動幅度小就用單次自動對焦模式拍攝。

拍攝前,我們到底該如何調節相機引數?

拍攝模式的選擇:很多攝影師都是一個m檔拍完整套照片。在普通人看來,感覺使用m檔拍攝顯得更加專業,其實我們不能這樣想。每個拍攝模式有它獨有的適用範圍。應對於拍攝場景下,如我們抓拍某個動作瞬間,你哪有那麼快的時間去調到準確的曝光。這時候使用快門優先模式更加方便於我們的拍攝。我們常用快門優先模式常用來拍攝運動抓拍的瞬間和慢門下的絲綢般的水流。使用光圈優先模式來控制景深,虛化背景,在背景複雜的情況下常用。

調節曝光補償:曝光補償的調節用到的情況基本很少,我們使用手動模式拍攝時是不能調節曝光補償的。只有在其它模式下調節,在這裡多用手動模式拍攝的攝影師很少用到此功能。

光圈和快門的調節:我把它放在最後講也就是我們拍攝時調節最為頻繁的兩個相機引數。其中,在拍攝現場我們對光圈的調節不是常用。因為在拍攝一組照片時,會刻意去營造一個景深的大小,然後不斷的去改變拍攝構圖、人物擺姿。用到的光圈值基本恆定在一個範圍,透過調節快門引數來實現準確的曝光。

以上分類即為我們需要在拍攝時調節的相機引數。其中相機的色彩空間、儲存格式、照片的寬高比、相機的濾鏡設定不常調節,對焦點的選擇、光圈和快門為經常調節的拍攝引數。

三:不同場景下拍攝該如何來調節

這個話題太過廣泛,具體場景下調節的方法各不相同,在這裡講解下相機的調節思路。舉例相應的幾個拍攝場景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拍攝前,我們到底該如何調節相機引數?

場景一:夕陽下人像拍攝

拍攝夕陽人像時,由於人物處於逆光環境下,且光線也比較弱,人物面部會出現曝光不足的情況。攝影師常拍攝人物剪影或逆光照片,那麼我們要怎麼調節呢?

首先是白平衡的調節,照片中有夕陽的天空部分偏黃,沒夕陽的天空部分偏藍。將白平衡設定為陰天模式,照片被還原。如果你刻意營造一個冷暖強對比的效果,就可以將白平衡設定高色溫值,夕陽部分偏紅。接下來是測光模式調節,如果你拍攝的是人物剪影,讓畫面形成硬調的對比,那麼測光模式就用點測光。選取夕陽亮部的次亮區測光,切忌不要選擇太陽直接測光,這樣拍出來的畫面會使得夕陽色彩上不夠絢麗。如果拍攝人物逆光照片,那麼前景就需要補光或者強行提亮人物拍攝,測光模式還是使用點測光拍攝。如果沒有補光,可以使用包圍曝光拍攝,然後後期透過HDR合成,看個人喜好決定。最好是選取對焦點在人物眼睛或者夕陽次亮區對焦拍攝,使用手動選取對焦點,透過不斷調節光圈和快門達到準確的曝光。

拍攝前,我們到底該如何調節相機引數?

場景二:室內小光比下人像拍攝

這類調節下拍攝,光線條件不是很複雜,拍攝相對於夕陽逆光下來講比較輕鬆。

首先我們還是調節白平衡的設定,使用自動白平衡也可以還原出色彩,然後再選取測光模式拍攝。小光比條件下使用評價測光也行,使用點測光也行。主要還是看你拍攝的主題,想突出哪些主體。最後是選取對焦點,調節光圈和快門拍攝。

從以上兩個舉例拍攝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同場景下調節相機的引數都有不同,但我們每次都需要校正白平衡、選取測光模式、選擇對焦點、選擇不同的光圈和快門。

綜上所訴,大家都好奇攝影師在拍攝前到底調節上面引數。其實最主要就是根據現場的光比來調節對比度、飽和度、白平衡、測光模式。根據拍攝的物件來調節對焦點、光圈和快門。所以,我們拍攝時也要注重這些相機上引數最佳化的調節,才能拍攝出一張合格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