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吳三桂手握30萬精銳,為何沒能恢復漢人的天下?

清朝初建之時,根基不穩,仍然需要明朝降將為其鎮守南方。當時,滿清兵力極為有限,入關之初,面對割據江南的南明和殘餘的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張獻忠殘部,不得不儀仗前明降官降將。因此三藩勢力逐漸做大。他們是清王朝入主中原的左膀右臂,又是清朝皇帝最大的隱憂。吳三桂就是它們的代表。

《康熙王朝》吳三桂手握30萬精銳,為何沒能恢復漢人的天下?

吳三桂是山海關總兵吳藩之子。就是此人,一怒衝冠為紅顏,將清軍引進山海關。為清朝二百多年的統治打下了基礎。降清後,吳三桂駐兵雲南,尚可喜駐軍廣東,耿精忠駐兵福建,形成三藩勢力。其中以吳三桂勢力最為強大。

吳三桂的失敗是命中註定的。他一生擁兵百萬,卻數次賣主求榮。康熙十二年,清廷立圖削藩。訊息傳來,吳三桂表面接受,暗中卻在謀劃反清大計。康熙十七年,其餘藩王勢力紛紛投降。僅剩吳三桂割據雲南一隅之地。

《康熙王朝》吳三桂手握30萬精銳,為何沒能恢復漢人的天下?

吳三桂末能看清歷史大勢,逆時代潮流而動。在大清國之益強盛之際,選擇與中央政府對抗,縱然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也難得天下百姓擁護。與清政府對抗五年後,兵力和物質都巳耗盡。起兵之初,吳三桂六十有逾,尚有餘力,五年過後,吳三桂很快就因操勞過度,一病不起,還沒來得及恢復漢人江山就一命嗚呼了。

《康熙王朝》吳三桂手握30萬精銳,為何沒能恢復漢人的天下?

自古稱帝之人,必然在勢力頂峰之時,擁有廣大領土,兵力財力鼎盛,才能須應民意,建立政權。而吳三桂恰恰在其勢力急轉之下時,勉強稱帝,雖然他個人有恢復漢人江山的雄心壯志,但仍然難逃失敗下場。這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歷史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