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一位不出名的詩人,僅有兩首詩傳世,卻開盛唐風氣之先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盛唐,是中國歷史上詩歌最繁盛的時代,正所謂“詩必盛唐”,後世學詩,首尊唐詩,而唐詩之中又首尊盛唐。盛唐時期的詩有一種其他時代所不具備的氣象,也就是盛唐氣象。

何為盛唐氣象?詩體成熟,技法高妙,比例雄壯,氣象渾厚,方才稱得上盛唐氣象。生活在盛唐詩人有著強大的民族自豪感,同時又對國家百姓憂慮在心,即便是吟詠個人情感也會放在宏觀的背景下,以小見大,折射出一個時代的場景。

而在眾多盛唐詩歌中,尤其以邊塞詩最能直觀的表現出盛唐氣象。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

玉門關”看似悲怨之語,實則悲中有壯,怨而不悽;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概括何其宏大,氣象何其雄渾。這些都是典型的盛唐氣象,被譽為“盛唐之音”。

初唐一位不出名的詩人,僅有兩首詩傳世,卻開盛唐風氣之先

盛唐氣象的形成,原因不僅有國家的強大賦予詩人的自豪感,也有詩歌藝術的成熟讓盛唐詩走向巔峰。而這藝術的成熟則源自於初唐,比如下面這首初唐詩人張敬忠所作的《邊詞》,就是盛唐氣象的奠基者:

邊詞

唐·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

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

正是長安花落時。

張敬忠,初唐武則天時期的詩人,曾長期在邊塞朔方一帶任職。作為詩人,張敬忠在眾多唐代詩人中很不起眼,也幾乎沒有什麼名氣,而且他傳世的詩作僅有兩首。但憑藉著這一首《邊詞》,就開啟盛唐風氣之先。

初唐一位不出名的詩人,僅有兩首詩傳世,卻開盛唐風氣之先

這首《邊詞》是一首邊塞詩,起句“五原春色舊來遲”中的“五原”是朔方邊塞受降城一帶,地處大漠,氣候嚴寒,春色一向是姍姍來遲。此句為直賦,後三句便一一鋪開具體描寫春色來遲的景象。

“二月垂楊未掛絲”,二月已是仲春時節,放在中原地帶這個季節已經是桃紅柳綠,春光爛漫,一派生機勃勃了。而塞外的二月卻是垂柳都還沒有吐葉掛絲,可見春來之晚。

第三句“即今河畔冰開日”換了一種景象來表現春色來遲:塞外的冰河直到今天才解凍。中原已是仲春爛漫,塞外卻如冬寒初了,冰河解凍。結尾一句“正是長安花落時”與第三句形成鮮明的對比,塞外

今天剛剛

冰河解凍,而長安城接近暮春,春花已經開始凋謝。這般一對比,更顯“五原春色舊來遲”!

初唐一位不出名的詩人,僅有兩首詩傳世,卻開盛唐風氣之先

最妙的是這一句“正是長安花落時”寓意著身處塞外的詩人和戍邊的將士們對長安的無限思念和渴望。一語出兩意,耐人尋味。

整首詩雖然是在訴邊塞“春色來遲”,卻不言邊塞之苦,寫來輕鬆自然,毫無怨懟,體現出詩人的氣度風神。只有對美的渴望,沒有對惡的怨懟,想必戍邊將士許久沒有經歷過戰爭威脅,也隱晦地折射出當時唐王朝的國力之強盛。

初唐一位不出名的詩人,僅有兩首詩傳世,卻開盛唐風氣之先

張敬忠此詩在藝術手法和詩歌氣象上可謂開盛唐風氣之先,後來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

玉門關”便是化用的《邊詞》的手法和詩意。同樣寫邊塞的荒寒,卻流露出對邊塞風物的欣賞和對中原繁華的思念。也只有盛唐的詩,才有如此標格,如此氣象。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