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服王勃他備受詬病,卻靠想象寫成一篇絕唱,最後10字千古名句

提起“初唐四傑”的楊炯,不少人會想到的一個詞:囂張。當年評四傑時,排名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也就是所謂的“王楊盧駱”,王盧駱三人對此都沒什麼意見,偏偏楊炯說了句“愧在盧前,恥居王後”。要知道王勃當年憑《滕王閣序》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經典作品,在初唐那是聲名鵲起。因為這句“恥居王後”之語,楊炯後來是備受詬病。那麼楊炯其人到底何德何能,能有這麼大的口氣?

因不服王勃他備受詬病,卻靠想象寫成一篇絕唱,最後10字千古名句

本期就和大家分享楊炯的一首《從軍行》。這是一首經典邊塞詩,事實上楊炯一生從未去過邊塞,完全是靠想象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最後10個字更是千古名句。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從軍行》

唐。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因不服王勃他備受詬病,卻靠想象寫成一篇絕唱,最後10字千古名句

這首詩寫於唐永隆年間,當時邊塞受侵,朝廷重武輕文,楊炯也得不到重用,於是寫下這首詩。詩的大意是:千里外的烽火之信傳一傳到長安,能人志士們心中再也無法平靜。將帥一出宮門,鐵騎就直搗敵營。大雪紛飛下,連帥旗都褪了色;耳邊狂風驟起,夾雜著鼓聲,震耳欲聾。我寧願做個小小的百夫長,也不要願做一介書生。

詩的一、二句,從邊塞的烽火下筆,不直說邊塞告急,而是用“照西京”來側面描寫,再加上將士們“心中自不平”的反應,不但渲染了當時緊張的氣氛,也一筆道出了詩人的豪情。

因不服王勃他備受詬病,卻靠想象寫成一篇絕唱,最後10字千古名句

三、四兩句則是寫將帥出城及圍敵的情形。“牙璋辭鳳闕”中的牙璋指的是古代的兵符,而鳳闕指的是皇城,兵符出皇城象徵著將士們已經出發了。“鐵騎繞龍城”中的龍城指的是漢時匈奴的要地,將士們神速地來到了敵方要地,一個“繞”字道出了他們將龍城圍得水洩不通的情形,可謂點睛之筆。

五、六兩句“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詩人用大雪下旗幟的暗淡褪色和疾風中戰鼓的嘹亮,來烘托戰事的激烈,可謂十分巧妙。

因不服王勃他備受詬病,卻靠想象寫成一篇絕唱,最後10字千古名句

有了前6句的鋪墊,最後詩人一語道出了心中的豪情: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在沒有讀到最後兩句前,是很難想象前6句的種種豪情之語全是詩人的想象。詩人想象著自己棄筆從戎,跟著一名大帥潛入敵營,並在沙場馳騁,可謂豪氣沖天。但是有了這兩句的結語,則將前幾句一下子收住了,令人回味無窮。

因不服王勃他備受詬病,卻靠想象寫成一篇絕唱,最後10字千古名句

縱觀全詩,我們能看出楊炯確實是筆力不俗的。從結構上來看,前6句就像一幕幕電影鏡頭般,從烽火照京,到將士的反應,再到兵士出城、鐵騎圍敵,一句一個畫面,每個畫面都是乾淨而有力。 而從意境上來看,無論是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還是環境的渲染都是到位的。最難的是全詩在遣詞上,也是對仗工整,一字不可改。讀完這首詩,大家覺得楊排在初唐四傑的第二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