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其實三國時期確實是有一個第四國的存在,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這第四個國家並不受到歷史的認可,在三國時期有關於這第四個國家的存在的原因也很複雜,下面就來細說一下三國時期的第四國。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三國時期的第四國就是遼東霸主公孫家族

其實與魏蜀吳三國同時並立的第四國割據政權就是割據遼東地區的遼東霸主公孫家族,說起公孫家族割據遼東地區還得從東漢遼東太守公孫度說起。

公孫度是遼東襄平(現今遼寧遼陽)人,他的老爹公孫延在他幼年時在家鄉犯了法,為了逃避法律制裁,因此公孫延舉家遷到了玄菟郡(現今遼寧撫順一帶)。

就這樣公孫度就在玄菟郡長大成人,他長大之後應聘成了東漢基層公務員,成了郡裡的一名小吏。

當時的玄菟郡太守名叫公孫琙,他有個兒子名叫公孫豹,與公孫度長相頗為相似,可惜公孫豹在18歲的時候英年早逝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公孫琙見到了小吏公孫度,由於公孫度與公孫豹長相相似,這讓公孫琙見到公孫度就如同看到了兒子再生一般。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公孫琙特意單獨召見公孫度與他親密交談,正好公孫度曾經乳名就叫公孫豹,這個名字與公孫琙英年早逝的兒子同名,這更讓公孫琙覺得自己和公孫度有緣,於是當即公孫琙告訴公孫度他與自己早逝的兒子很像很有緣,想認公孫度為義子。

被太守收為義子公孫度當然求之不得,就這樣公孫琙把公孫度收養在家中,待他如親生兒子一般,花錢供他讀書,還花錢給他聘娶名門望族之女當妻子,公孫度就這樣靠著長相突然之間從平民家庭變成了官二代。

雖然公孫度變成了官二代,但他卻並沒有不上進,反而他十分珍惜讀書的機會,十分勤奮上進,還知道利用公孫琙的關係來拓展自己的人脈。

於是在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年),東漢朝廷下詔各地方推舉有才學和品德的人到朝廷出仕,公孫度就這樣被舉薦到朝廷出任官職。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公孫度到了官場之後依舊勤奮上進,很快就晉升成了冀州刺史。不過由於公孫度出身並不高,只是憑藉養父公孫琙才得以步入仕途,現在又當到了刺史這種高官,因此很多名門望族的人都十分嫉妒公孫度。

有人嫉妒公孫度自然就會在背後散佈對他不好的流言,而東漢恰好有一項考核地方官的制度,那就是每到年底朝廷會派欽差到地方召集當地的民眾代表,讓這些民眾代表給地方長官的政績考核打分並作出評價,如果地方官在民眾代表這考核評分和評價過低,朝廷就會罷免地方長官的職務。

當時的所謂民眾代表應該就是一些地方的名門望族成員,他們都很嫉妒和眼紅出身低微的公孫度能成為刺史,因此公孫度在年底考核時,由於冀州地區對他不利的流言很多,再加上民眾代表對他的政績評價也不高,所以他就被朝廷罷免了刺史之職。

此後公孫度一直賦閒在家,不過他倒也沒閒著,他一直在尋找機會,企圖重新步入仕途東山再起。很快他的機會就來了。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這時候的東漢已經要完蛋了,西涼軍閥董卓入主京城操控了漢獻帝把持大權,董卓手下有一員大將叫徐榮,這個徐榮是東北狠人,在戰場上先後挫敗過孫堅和曹操。

徐榮是玄菟郡人,與公孫度曾是同學,因此徐榮看著公孫度賦閒在家,想想兩人曾經關係也不錯,於是徐榮向董卓推薦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徐榮作戰勇猛,很受董卓器重,所以他推薦的人董卓都沒考慮,直接就同意了,並以漢獻帝的名義冊封公孫度為遼東郡太守。

這個遼東郡的治所在襄平,那裡正是公孫度的老家,因此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算是衣錦還鄉,可是公孫度在襄平並不受老鄉們歡迎,公孫度家族本身並非襄平望族,他本身還是靠給人當兒子才混入仕途,就是連他這個遼東太守的職務都是靠著董卓才獲得的,因此襄平的名門望族非常瞧不起公孫度。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襄平的名門望族幾乎是聯起手來一起排斥公孫度,連公孫度的下屬襄平縣令公孫昭都不把他這個長官放在眼裡,經常在公眾場合讓公孫度難堪。

後來公孫昭更過分,居然徵召公孫度的長子公孫康出來擔任伍長之職,這個職務其實就是個低階軍官,說難聽點就是兵頭。

讓遼東地區最高長官公孫度的兒子去當兵頭,這不是對公孫度最大的侮辱了,這件事讓公孫度徹底對遼東這些名門望族忍無可忍了,他就想借著機會把這些名門望族全都收拾一遍。

公孫度對這些名門望族採取了殺戮手段,他先是找藉口將公孫昭抓起來,然後在鬧市公開將其活活打死,又將公孫昭全家在鬧市街頭就地誅殺,除掉公孫昭只是第一步而已,隨即公孫度就開始給遼東地區的名門望族安排各種罪名,最後再將他們滿門誅殺,就這樣公孫度在三個多月內誅殺了名門望族一百多家,死在公孫度刀下的人多達數千人。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再後來董卓被呂布刺死,董卓的西涼軍閥集團也被瓦解,徐榮後來也戰死沙場,而其他各地軍閥紛紛擁兵割據,東漢政權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公孫度看到了這個機會,因此他決定脫離朝廷割據遼東。

此後公孫度又利用殺戮手段震懾遼東地區不肯服從自己的官員,就這樣在遼東地區建立起了順者昌,逆者亡的制度,遼東的軍民也只能服從於公孫度,遼東地區就基本被公孫度所割據。

公孫度不僅僅只想侷限於割據遼東,他的野心還很大,很快他透過對玄菟郡的瞭解,派兵攻佔了玄菟郡,就這樣玄菟郡也被公孫度納入版圖。

不過公孫度也有自知之明,當時中原地區陷入混亂,曹操、袁紹等實力強大的軍閥各自爭相搶佔地盤,相比於這些人,公孫度自知不是他們的對手,他也不敢向中原地區擴張,於是公孫度就打起了與自己離著比較近的朝鮮半島主意。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公孫度又用武力征服了朝鮮半島,使得朝鮮半島的扶餘國和高句麗臣服。朝鮮半島被打服之後,公孫度又向西攻打少數民族政權烏桓,雖然沒能征服烏桓,但是公孫度卻讓烏桓人不敢再打遼東地區的主意。

在《三國志》中稱公孫度為“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這也說明了公孫度當時的勢力還是比較強大。公孫度的性格也是典型的東北漢子性格,能動手儘量別吵吵,經常採用暴力手段征服對手,所以《三國志》中評價他是“殘暴不仁”。

不過在亂世中也只有像公孫度這樣的性格才能吃得開,公孫度攻佔玄菟郡,征服朝鮮半島又打服了烏桓,一時之間也讓他在遼東稱霸。

稱霸遼東之後公孫度也覺得自己應該為將來入主中原做一些事情,畢竟成為皇帝統一天下的野心他也有。於是公孫度趁著中原地區混戰之際,偷偷派人渡海攻佔了山東東萊等縣,公孫度將這些縣城統一設立營州管轄,並派人鎮守營州,伺機以圖進取中原地區。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公孫度基本制定了公孫家族進可謀取中原,退可稱霸遼東的戰略計劃,這也使得公孫度野心更加膨脹起來,後來公孫度自封遼東侯、平州牧,他還效仿皇帝家族的太廟,給自己家族建立祖廟,追封自己的祖父和父親為侯爵,他還在自己的官帽上加了九條玉串,還讓自己的衛兵佩戴旄帽稱之為羽林軍,可以說公孫度平日著裝和出行儀仗幾乎與皇帝相同。

要知道當時哪個軍閥都沒敢如此,即便是後來袁術稱帝也比公孫度晚了些,公孫度相比於袁術只是差在沒有明目張膽稱帝而已,這也是公孫度比袁術精明的地方,袁術稱帝最終引發眾怒被群起而攻之,公孫度則是偷偷摸摸當土皇帝,比袁術精明瞭一些。

割據一方的土皇帝也是公孫度當時的追求目標,他除了攻打烏桓和朝鮮半島之外,與中原各路軍閥都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他的意圖也很明顯,就是儲存實力割據遼東靜待中原地區的變動,如果能讓他渾水摸魚那就最好了。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曹操在挾天子令諸侯之後,他便開始試探公孫度,他曾以漢獻帝的名義徵召公孫度到許昌出任永寧鄉侯、武威將軍,曹操此舉就是想看看公孫度是否能迴歸朝廷。

野心勃勃的公孫度當然不可能接受曹操的徵召,當曹操給他送來侯爵印綬時,公孫度就把侯爵印綬封存到了府庫中,並且很不屑地說:

我王遼東,何永寧也!

這說明了一個侯爵爵位滿足不了公孫度,曹操也就明白了公孫度的野心,不過曹操當時忙著統一河南無暇顧及公孫度,因此也只是默許了公孫度稱霸遼東。

後來公孫度一直致力於發展遼東地區,想為自己問鼎天下奠定基礎。不過公孫度野心雖然很大,壽命卻不夠長,建安九年(204年)公孫度去世,其長子公孫康接替了他的位置。

公孫度雖然並非出身名門望族,可是在他的努力之下,公孫家族很快就成了遼東地區的統治者,成為了遼東地區貴族中的貴族。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富不過三代,公孫家族三代而亡

公孫康接替公孫度的位置之後,依舊是延續公孫度的戰略,固守遼東地區,對曹操所掌控的東漢朝廷態度還是恃遠不服。

但是公孫康接位不久就遇到了麻煩事,原來是稱霸河北地區的軍閥袁紹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擊敗後抑鬱去世,他死後長子袁譚和三子袁尚爭位,袁家內部爆發內訌,曹操利用袁氏兄弟內訌之機發兵河北。

很快袁氏兄弟就擋不住曹操的軍隊,袁譚最先兵敗身死,曹操很快就佔據了袁紹家族的老巢鄴城。袁譚敗亡後,曹操早就看公孫家族佔據的營州不順眼,於是他順道派大將張遼攻取了營州,公孫家族的部下哪能敵得過張遼,因此張遼很順利的就攻佔了營州,公孫家族由此失去了進取中原的踏板。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曹操攻佔了營州也讓公孫康對他十分不滿,公孫康曾想親率四萬遼東鐵騎趁曹操在鄴城立足未穩之際奇襲鄴城,不過幸虧公孫康這個危險的想法被手下攔住了,否則參考一下強如呂布趁曹操空虛奇襲了兗州,最後結果不還是被曹操打得四處逃竄。

所以如果公孫康當時真衝動的乘虛攻打曹操的鄴城,他的下場估計比呂布還慘,也可能就不會有日後公孫家族繼續稱霸遼東的事情了。

後來袁紹的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被曹操打得很慘,兄弟二人逃跑到了烏桓,投奔了烏桓首領蹋頓單于。曹操依舊對袁氏兄弟窮追不捨,於是發兵攻打烏桓。結果曹操的大將張遼在白狼山之戰中陣斬蹋頓單于,曹操的軍隊直接攻滅了烏桓。

袁熙和袁尚兄弟二人又繼續倉皇出逃,兄弟二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跑到遼東投靠公孫康,袁氏兄弟前來投奔,也讓之前一直低調當土皇帝的遼東霸主公孫家族成了當時北方的聚焦點。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曹操的手下都建議曹操以此為藉口出兵遼東,直接攻滅公孫家族,順道就把遼東地區也佔過來,但是曹操聽取了謀士郭嘉的建議,郭嘉認為曹操連續對河北地區用兵勢力損耗太大,不應該再繼續興起戰事,而且公孫家族只是想稱霸遼東地區,並不敢真與代表朝廷的曹操開戰。再有就是袁氏兄弟未必是真心投靠公孫康,如果曹操真去攻打遼東,反而會讓三人抱團對抗曹操,如果不打遼東,三人日後定會鬧起內訌,曹操正好可以坐山觀虎鬥。

後來也果然如郭嘉所預料,袁熙和袁尚是企圖殺掉公孫康霸佔遼東,而公孫康則是既不想開罪曹操,又擔心袁氏兄弟對自己不利,所以公孫康搶先佈局誅殺了袁氏兄弟,將二人的腦袋送到許昌,並向曹操表示願意迴歸朝廷,這也就代表著公孫康對曹操服軟稱臣了。

於是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冊封公孫康為襄平侯、左將軍,但是公孫康與曹操之間只是名義上的從屬關係,曹操還是無法真正統治遼東地區。

同時公孫康也表現得對曹操很臣服,在赤壁之戰前孫權曾經派人渡海私下聯絡公孫康,想拉攏他結盟一起對抗曹操。不過公孫康可不傻,他知道孫權就是利用自己挑事,一旦他真與曹操開戰,遠在南方的孫權對他提供不了任何實際幫助。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因此公孫康不僅拒絕了孫權結盟的要求,還斬殺了孫權派來的使者,並將使者的腦袋獻給曹操表忠心。曹操對於公孫康如此表現還是十分滿意,曹操此後認為公孫康只不過是想割據遼東當土皇帝而已,對自己構不成太大的威脅,所以公孫家族割據遼東的問題可以日後慢慢再處理。

後來公孫康去世,由於他去世時,他的兩個兒子公孫晃和公孫淵年幼,因此他的弟弟公孫恭接替了他的位置。公孫恭繼位時曹操已經去世,他的兒子曹丕已經篡漢建立魏國,公孫恭上表擁戴曹丕稱帝,因此獲得曹丕的讚賞,被冊封為車騎將軍、平郭侯還享有假節鉞的待遇。

曹丕給予公孫恭的身份地位和待遇可謂非常高了,而公孫恭也沒有父親公孫度和大哥公孫康那樣的野心,他倒很樂於臣服於曹魏,並且接受曹魏冊封,還把公孫康的長子公孫晃送到魏國去當人質。可以說公孫恭統治遼東地區時是與魏國最好的甜蜜時期。

不過隨著公孫康的次子公孫淵長大,情況就發生了改變,公孫淵是有著和祖父公孫度相同的野心,他認為叔叔公孫恭太過於軟弱,於是他突然發動兵變,抓捕了公孫恭並將其囚禁起來,並宣佈自己將接替公孫恭的位置。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公孫淵發動兵變囚禁公孫恭時已經到了曹丕的兒子曹叡時代,當公孫淵囚禁公孫恭的訊息傳到魏國後,魏國的重要謀臣劉曄就建議派兵突襲遼東,直接從公孫家族收回遼東的統治權。

不過劉曄的建議沒有被曹叡採納,曹叡而是承認了公孫淵的合法地位,還加封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

但是公孫淵卻並不領曹叡的情,他很有野心,他一面假裝接受魏國冊封,一面又暗中與已經建立吳國的孫權聯絡。孫權也是記吃不記打,忘記當初公孫淵的老爹公孫康殺了自己使者的事了,他不顧群臣反對,堅決要接納公孫淵,派使者攜帶大量金銀財寶去遼東冊封公孫淵為燕王。

可是當孫權的使者來到遼東後,公孫淵反而退縮了,他擔心魏國太強大,自己比鄰魏國,與吳國卻相隔很遠,吳國對他很難有幫助。於是公孫淵又學老爹公孫康,反手又殺了孫權派來的使者,還私吞了孫權贈送的金銀珠寶,並把吳國使者的腦袋送給曹叡表忠心。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曹叡很高興,還對外誇讚公孫淵十分忠誠,於是下旨冊封公孫淵為大司馬兼樂浪公。公孫淵則很高興,認為魏國和吳國也不過如此,兩國君主被自己耍得團團轉。

但是當曹叡的冊封使團來到遼東,公孫淵又改變了想法,原來公孫淵發現這些使團成員都很高大威猛,不是尋常人,他擔心這些人是曹叡的親兵,假裝來冊封,實際上是暗中捉拿自己,畢竟是他先與孫權勾搭在先,屬於做賊心虛了。

因此公孫淵對冊封使團成員十分提防,並且還不甘示弱地侮辱了他們,結果這件事被曹叡知道後很生氣,於是曹叡派幽州刺史毋丘儉帶著部隊去找公孫淵,要把公孫淵強行徵召到都城洛陽來。

公孫淵當然拒絕徵召,既然與魏國撕破臉了,於是公孫淵索性就派兵攻打毋丘儉,並將其擊敗。隨即公孫淵自立為燕王正式反魏,公孫淵起兵之初四處拉攏少數民族來幫自己抵禦魏國,同時他還厚著臉皮再次向孫權稱臣表示歸附。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當然,孫權被耍了兩次也不那麼彪了,雖然他接納了公孫淵的歸附,但是也只是名義上接納,他沒再對公孫淵進行過其他實質性的幫助,就是單純的坐看曹魏與公孫淵開戰。

曹叡聽聞公孫淵反叛之後,立刻派司馬懿率軍平叛。公孫淵怎麼能敵得過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因此當司馬懿抵達遼東後,很快公孫淵就被司馬懿打得龜縮到了襄平城內。司馬懿大軍把襄平城重重圍困起來,公孫淵害怕了想投降,司馬懿當然不會同意。

景初二年(238年),司馬懿攻克襄平城,公孫淵企圖突圍帶著兒子公孫修渡海去投奔孫權,結果沒能逃掉被司馬懿活捉,司馬懿當即下令處死公孫淵父子及公孫家族其他成員,並且司馬懿命人將襄平城內所有15歲以上男丁全部屠殺,也就是下達了屠城命令。

不過公孫恭卻沒有被殺,由於他被公孫淵囚禁,司馬懿放他出來,還上表曹叡應該好好安置公孫恭。相比之下公孫淵的大哥公孫晃就慘了,在公孫淵發動兵變囚禁公孫恭的時候,公孫晃就提醒過曹叡,不能放縱公孫淵,他這個弟弟野心很大,應該立刻追究他囚禁公孫恭的責任。但是曹叡沒有聽,結果公孫淵反叛之後,曹叡卻賜死了公孫晃。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還有第四國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國是哪一國?

至此割據遼東五十餘年的公孫家族徹底退出了政治舞臺,公孫淵的被殺也標誌著遼東地區的統治權徹底被魏國收了回來。富不過三代的話似乎在公孫家族這很有道理,果然從公孫度建立割據遼東政權到孫子公孫淵敗亡,沒超三代人公孫家族就徹底涼了。

寫在最後

其實稱遼東公孫家族為三國時期的第四國並不嚴謹,畢竟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君主都是走過正式的稱帝程式,而公孫家族雖然實際上在遼東地區與皇帝沒有區別,但畢竟名義上公孫家族並沒有稱帝,到最後公孫淵也只是自稱燕王。

所以公孫家族雖然割據遼東五十餘年,但由於並沒有公開稱帝,在名義上還向魏國稱臣接受魏國冊封,因此與魏蜀吳三國不能相提並論,充其量公孫家族統治的遼東地區只算是魏國的羈縻州,享有高度自治的權力罷了,後世自然也不會認可公孫家族成為三國時期的第四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