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香港,有“東方之珠”的美譽,這裡的事物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物價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然而再怎麼變,從尖沙咀天星碼頭開往各區的“天星小輪”船票,時至今日卻始終維持絕對低的票價,2元港幣起,在香港,2元港幣甚至連半支純淨水都買不到。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熟悉香港的人都知道,香港是個不夜城,香港很多商店都是10點左右才開始營業,然而,每天清晨,太陽還沒升起,“天星小輪”就已經開始投入營運,每天如此,遇到特殊節日還會通宵營運,因特殊原因需要停航外。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現在過海的公共交通多了許多選擇:過海隧道巴士及地下鐵路,但是天星小輪依然以其低價、免塞車、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海上風光的優勢,一直受到廣大香港同胞的喜愛,而今更成為到港遊客體驗香港風情的必然之選。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天星小輪均為傳統雙頭式設計,船身顏色採用上半白色及下半綠色,船頂煙囪上有四枚星作裝飾。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只要逗留香港,就會到尖沙咀碼頭附近拍攝“天星小輪”,這似乎也成了我的一種習慣。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天星小輪上的設施真的有點殘舊了,光鮮的油漆面下,依然依稀可見其曾經的斑駁。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沒有豪華的設施,一切都顯得如此簡陋,但在船上,可以看見不同年齡階段的過海人,他(她)們沒有大都市的繁忙,安靜悠閒,我想,搭乘更多的是為了一種情懷。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船上的甲板還是原來的木地板,油漆似乎還是很光鮮,也許剛剛翻新沒多久。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雙頭式設計的天星小輪好像沒有船頭和船尾之分,而座椅上的靠背也是可以前後翻轉的,每次靠岸,乘客下船離開後,船員就很利落的將靠背翻過來,也或許由新登船的乘客自己動手翻轉。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船上的一切都顯得很蒼老,我甚至懷疑,這把鎖還能有鑰匙開啟嗎?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雖然價格低廉,但據說營運公司始終保持盈利,即使這兩年營運成本增加,公司也申請提價,然而提價幅度大約在10%左右,增幅大約就是幾毛港幣。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應該說,往返於兩岸的天星小輪讓維多利亞港增添了不少魅力,搭乘“天星小輪”看維港也成了最大的樂趣。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天星小輪的起源要追溯至1880年,一位外國人——波斯拜火教(祅教)教徒Dorabujee Naorojee Mithaiwala創辦天星小輪的前身——“九龍渡海小輪公司”開展其載客渡輪服務。並以一艘名為「曉星」的蒸汽船來往尖沙咀與中環。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1898年九龍倉集團收購“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並於1898年5月正式成立“天星小輪公司”。當時新公司轄下船隊的船名均包含了「星」字。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1904年,天星小輪在當時九龍角興建新的天星碼頭,於1906年4月落成。9月18日,九龍角天星碼頭被颱風吹襲破壞,並於1911年重新開放。1916年,鄰近尖沙咀天星碼頭的尖沙咀火車站落成,使乘客量大幅上升。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1941,日本進攻香港,天星小輪在炮火下維持渡輪服務疏散那些九龍半島的難民及軍隊。隨後,天星小輪的服務停頓了三年零八個月,是成立以來最長時期的停頓。戰火中損失了5艘天星小輪。至1949年,有6艘天星小輪恢復航行。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今天的天星小輪依然保持著曾經的簡陋,其船上的裝置看起來甚至與今天的香港的繁華有點格格不入,但其始終不失魅力。

記憶香港:花2元港幣搭乘天星小輪,飽覽維港兩岸風光

維港不能沒有“天星小輪”,到維港,別忘了和“天星小輪”合個影。

————————

洋光攝客:一個前新聞攝影工作者,與您分享旅途風景,人文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