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三國時期是中國古代史中最為混亂的時期之一,也正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天下,所以誕生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其中就有不少能征善戰的武將。很多三國時期的武將至今仍舊是耳熟能詳,但是被過度神化的人物似乎只有關羽一個。

在民間關羽的忠義故事到處傳頌,不少地方還有關帝廟。商人們甚至都奉關羽為財神爺,在家中燒香供奉。

翻看三國時期的歷史,功績遠在關羽之上的名臣武將不在少數,為何只有關羽能夠成為一個神明一般的人物,千年以來受世人膜拜呢?

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一、關羽忠義無雙的品格受到統治者的推崇

1、

歷史中的關羽作戰能力超強

要說某個歷史人物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少不了統治者們的推波助瀾。關羽也是如此。相比於很多有汙點的武將而言,關羽的形象足夠正面。而且在劉備打天下的過程中關羽確實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三國演義中的確是誇大了關羽的能力與功績,什麼過五關斬六將之類的都是小說家的戲言。但正史記載他的確是斬殺了大將顏良。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荊州,追捕劉備,是關羽率領水軍一路護送著劉備到達安全地帶。另外也是關羽與東吳合作,在華容道堵截潰敗的曹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劉備率領軍隊攻打蜀中的時候便讓關羽率領軍隊駐守軍事重地荊州,可見劉備也是認可關羽的能力的。公元219年,關羽在與曹軍的作戰中來了個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多次獲得勝利,可見關羽的作戰能力真的不是吹的。

單單是作戰能力強,關羽還不會被後世的統治者們所推崇,因為統治者最看重的並非臣子身上的工作能力,而是忠心。恰好,關羽就很符合這一點。現如今大家提起關羽都會忠義無雙這四個字。關羽也的確是做到了對劉備忠心耿耿。

公元200年,曹操派遣軍隊攻打劉備,劉備逃走,孤立無援的關羽只能選擇投降曹操。而曹操對於關羽十分的關照,將他任命為偏將軍,賜予厚禮。幫助曹操消滅顏良之後,曹操更是上書漢獻帝,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面對禮遇有加的曹操,關羽的心卻十分的堅定,在得知劉備的下落之後便離開了曹操。三國演義當中將這一段描繪

十分動情,但即便是沒有小說演繹中描述的那般,關羽放棄大好前程一心要跟著還十分落魄的劉備,足見他的忠義。

2、關羽的忠義的品質符合統治者的要求

正是因為關羽身上有忠義的品質,他便被統治者們盯上了,因為統治者們需要一個歷史人物來做一個典型,一個榜樣,讓百姓、臣子們來學習。早在唐朝時期,便有史書記載,民間建造了供奉關羽的廟宇。

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北宋時期,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崇尚道教,在道教當中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供奉關羽的廟宇也被稱為關帝廟。南宋時期,中原天子偏安一隅與當日在蜀漢的劉備境遇十分相似南宋。朝廷強調正統,民間則渴望出現關羽這樣的忠義之人收復故土。所以此時的關羽再一次被神話。

3、元明清時期關羽形象漸漸神化

到了元朝,統治者們對於關羽的推崇更進一步,甚至在正史中都記載著,在宮廷當中做祭祀的時候,會抬出關羽的雕塑。《元史·祭祀志》記載:殿後軍甲馬五百人,抬舁監壇漢關羽神轎。這描寫的就是當時祭祀的場景。

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到了明朝時期,因為統治者需要加強思想統治,加大忠君愛國思想的灌輸,出現了皇帝敕封的現象。比如說萬曆皇帝在位時期便敕封為“協天護國忠義帝”。明朝後期,宮廷中也供奉著關公的塑像。

清朝時期統治者對於關羽的推崇更是無以復加。早在滿清政權還在關外時,努爾哈赤就對《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十分喜愛,當時的滿族人並沒有接觸到太多太深奧的漢族書籍,淺顯易懂的三國演義竟然成為了努爾哈赤喜歡的一部兵書。

當然他也很喜歡小說中被渲染過的關羽的形象。所以清朝的君主們在入關之後便如明朝一樣極力推崇關羽。

順治皇帝在位時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到了乾隆年間被乾隆皇帝敕封為靈佑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也就是從這個時刻開始關羽有了武聖人的稱號,與文聖人孔子平起平坐,這樣一來關羽徹底就被神話了。

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二、關羽的忠義受民間百姓的喜愛

1、文人的藝術加工使得關羽形象備受百姓們喜愛

有了統治者對於關羽忠義形象的推崇,百姓們自然會跟風。當然關羽身上的忠義品格也很受百姓們喜愛,尤其是讀書人對於這種品格極為讚賞。因為讀書人的加持,關羽的各種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播,甚至進行了藝術加工。

比如說在元朝關羽的形象就出現在了元雜劇當中。到了明朝時期,因為《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流行,也足以說明明朝時期的關羽所擁有的正面形象已經被神化了。羅貫中在描寫關羽這個人物的時候是格外偏愛的。

甚至將很多不屬於關羽的事情都安排在他身上,塑造了一個忠義雙全、文武雙全的正面人物。什麼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等故事描述的可以說是極為生動。

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正是因為關羽身上發生的很多故事都帶有忠義的色彩,非常能引起普通百姓的共鳴。關羽的各種真真假假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使得百姓們對於關羽越來越崇拜。

2、民間幫會推崇關羽的義氣

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大量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城市,這些進入城市的底層百姓為了生存選擇抱團,逐漸形成了幫會這樣的組織。因為沒有血緣關係作為紐帶,所以講義氣成為維繫幫會執行的重要手段。

而關羽與劉備、張飛的異姓兄弟情義非常受這些底層百姓的推崇。三國志中曾經記載關羽與劉備:“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關係十分要好,而《三國演義》中更是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桃園三結義。這樣異姓之人團結在一起搞事業的故事很有感染力。

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3、晉商的推崇使得關羽成為了“財神”

另外,明清時期晉商興起,大量的山西商人離開家鄉來到全國各地做生意。在明清時期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晉商之所以能夠強大,團結是很重要的因素。

遠離家鄉的晉商們也很崇尚劉關張三結義的故事,而關於恰巧就是山西運城人,三國志中就曾記載: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晉商們自然對這位出自自己老家的歷史人物充滿著親切感,紛紛供奉關羽。

因為商人的崇拜與供奉,關羽逐漸變成了財神,即便是在今天還有很多商人會在店中供奉關羽這位財神爺。也因為晉商們走南闖北,關羽的影響力在晉商的推廣下也越來越大。

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在明清時期關帝廟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即便是在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的邊疆地帶也有供奉關羽的廟宇。乾隆年間曾經有官員感嘆:“關帝廟宇遍海宇,一村一社處處有之,雖塞垣邊障,祠宇亦多”。

三、關羽身上的悲劇色彩容易引發共鳴

1、關羽是一個悲劇人物

無論是古代文人墨客下的歷史人物還是民間故事中的歷史人物,大家似乎都更加喜歡描述悲劇性的人物,而悲劇性的歷史人物更容易引發大家的關注與共鳴。

因為他們身上的悲劇色彩讓他們更具有傳奇性,比如說項羽與劉邦,失敗的項羽雖然沒能做皇帝,他在後人心目中的形象一直很高大很豐滿,岳飛、文天祥、于謙等歷史名人人都有著悲慘的結局,卻極受百姓們的愛戴,關於他們的故事也是膾炙人口,甚至民間還有為紀念他們所修建的廟宇。

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關羽也一樣。清朝時期的史料,《茶餘客話》中曾經這樣描述:蓋當時之祀虛侯,亦今日之關廟,後重伍子胥、程嬰、杵臼及項羽,皆祭遍海內,古今來取義成仁之士,其身雖死,其氣常存。

2、悲劇式的人物更容易被百姓們記住

可見在當時文人的眼中,關羽是與伍子胥、項羽等悲劇人物相提並論的。而這些人在老百姓們的心目中都有著很高的地位。關羽隨著劉備打下了蜀漢基業,但是孤高自傲,剛愎自用的性格使得他敗走麥城,戰死沙場,這樣一個英勇無敵的人物落得個這樣的下場,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名將關羽,為何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相比於那些建功立業之後還能得善終的臣子,無論是百姓還是文人更喜歡關羽這樣事業不夠成功,下場極為悽慘的歷史人物。這也是關羽能夠深入民心的原因之一。百姓們也願意為這樣結局悽慘的歷史人物建廟供奉。

如今的關羽是被商人們供奉的武財神,也是與孔子並列的武聖人,在宗教當中還有一席地位,真可謂是“神明式人物”。

參考資料:

1、《元史·祭祀志》

2、《三國志》

3、《茶餘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