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聖孟子大丈夫精神的三個維度:獨立人格、不畏權勢、有守有為

所謂思想家,其實就是樹立一種理想供人膜拜的人。孔子樹立了君子的理想人格,希望人人都去做文質彬彬的君子,而儒家的亞聖孟子的身上,則比孔子多了一些豪強的氣質,孟子更崇尚的是大丈夫。相對於孔子的君子人格,孟子的大丈夫理想人格,更多了一些男子漢和勇士的氣質。孟子眼裡的“大丈夫”,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不畏權勢、不慕富貴、人格獨立的大英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操守、有擔當的男子漢。

事實上,孟子崇尚大丈夫,而在他身上,也集中體現了大丈夫人格風範——獨立人格、不畏權勢和有守有為。

亞聖孟子大丈夫精神的三個維度:獨立人格、不畏權勢、有守有為

儒家的思想家其實都是勸人向善的人,孔子為了勸人向善,提出了仁者愛人的思想,孟子為了勸人向善,提出了性善論的思想,而荀子同樣是為了勸人向善,提出了性惡論的思想——正是因為人的惡的本性,就更需要加強道德修煉。而孟子為勸人向善,為中國人樹立了理想人格,他希望人都能向聖人學習努力向善,最好成為堯舜孔子那樣的聖人,實在做不到,你可以做個君子、大丈夫,做個有良心的人,反正不能做禽獸。這個理想人格,就是大丈夫。

在孟子看來,大丈夫要符合以下幾個標準,而這些標準,不僅是對古代知識分子的要求,對我們現在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是一種道德上的價值引領,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是我們道德的高線。

第一,要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擔當。

亞聖孟子大丈夫精神的三個維度:獨立人格、不畏權勢、有守有為

人生無非順境逆境,有人身處順境則志滿意得而得意忘形,身處逆境則一蹶不振而自暴自棄,得意與失意全然以個人功名富貴能否實現為標準。在孟子眼裡,這和“賤丈夫”、“齊良人”與“縱橫家”毫無二致,而真正的大丈夫,應該是心懷家國天下,無論得意失意,都能堅守內心的善、行天下大道的人。

孟子告訴我們,真正的大丈夫困頓不堪時,失意而不失志;飛黃騰達時,把天下的興衰憂樂擔在肩上,做一個“鐵肩擔道義”有家國情懷的人。用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的話說,就是做“拯斯民於塗炭,為萬世開太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具有擔當精神的人。

亞聖孟子大丈夫精神的三個維度:獨立人格、不畏權勢、有守有為

第二,“大丈夫”要有獨立人格。

孟子說人有“大體”“小體”之分,做個堂堂正正的人,要“先立乎其大”。“立乎其大”就是要遵循內心的聲音而存善養善,而不是讓食色利慾這些“小體”佔據心靈。做個大丈夫,鍛煉出八塊腹肌沒用,最重要的是體察內心的“大”,按照良心本心做事。所以,他告訴弟子說,“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能夠“先立乎其大”、“養其大”的人,就是大丈夫。

大丈夫能先立乎其大,也就意味著要有獨立的意志和判斷,而不是鸚鵡學舌般人云亦云。孔子說,“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暴力可以奪去三軍的主帥,卻不能奪去男子漢的意志。和孔子一樣,孟子特別強調大丈夫要保持獨立的意志,決不放棄自己的立場而委曲求全。

第三,大丈夫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勇。

孟子崇尚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不該做的就不做,哪怕珠玉在側美人在懷也毫不動心,哪怕強權壓頂也毫不畏懼。這才是大丈夫應該保持的獨立氣節,這就是大勇。而大勇要靠“義”的滋養才能生髮出來,所有不以義為標準的勇,都是匹夫好勇鬥狠的“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