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娛往事:李小龍神話(四)

1970年,李小龍攜家眷回香港度假,不久以後回到洛杉磯。機會彷彿真的來了。返美后,華納兄弟公司電視部經理湯姆·庫恩約李小龍見面,說:“本公司正在考慮拍攝一部表現中國功夫的電視片,這個功夫師來自中國,活動背景放在美國。”他表示作為主角的功夫師由李小龍擔任。李小龍欣喜不已。雖說不是拍電影,但在此前他還沒主演過任何電視劇。經過商量,雙方一致同意把這部表現中國功夫的電視連續劇定名為《功夫》。

按庫恩的要求,李小龍先寫出了《功夫》的故事梗概,興致勃勃地交給華納公司。誰知庫恩變卦了,根本沒看劇本,而是透過第三者傳出話說:“我們認為,李小龍不適宜做每個星期都在電視裡出現的明星,這和拍一兩集是不同的。儘管我們知道他很想主演《功夫》,但我們必須對公司的財政負責,所以我們還沒有認真考慮過讓他主演。”他還說:“華納公司、ABC公司和發行商們都認為李小龍的英語還不夠地道,他在電視觀眾中的名氣並不算大,他只是拍過單集片,缺乏支撐十集電視片的經驗和能力。”

至此,李小龍連在美國主演電視劇的夢想都破滅了。這時他有心往香港發展。當時,香港有多家制片公司邀請李小龍加盟,李小龍也提出了自己的條件,比如,他要求每部片的製作費用不得少於60萬港元;他有權利聘請外國演員,並且明白地說:“我有權修改劇本,因為世界上除了我的功夫學生施裡芬,不再會有第二個劇作家能寫出真正表現我的截拳道的劇本。我的權力要與導演一樣大,因為我實在不知道導演怎樣才能表現出我的截拳道。”

港娛往事:李小龍神話(四)

李小龍開出的條件,把香港絕大多數製片公司都嚇退了。其實,真正有意與李小龍合作的,香港只有邵氏電影公司一家。

邵氏公司當時已成長為香港電影業的大哥,它幾乎壟斷了香港的影劇院,並在東南亞有龐大的發行網路。邵氏公司老闆邵逸夫沒有就李小龍提出的條件討價還價,而是開列出自己的條件。他答應給李小龍的片酬是每部2000美元;每部影片的製作成本計劃在7萬美元左右;最好是簽訂長期合約。

當時邵逸夫給自己手下的男女明星也大致是這種待遇,這些明星通常籤六年一期的合約。他還根據李小龍在好萊塢影視圈從未飾演過主角這一點,認定李小龍當時並非得意。

果然,李小龍表示願意加盟邵氏公司,但他沒有答應馬上籤約,而是要求邵逸夫把有關資料寄給他看,再考慮下一步的事情。但邵逸夫似乎有心要挫一挫李小龍的傲氣,吩咐手下人說:“叫他先到香港來,一切都可以安排。”逆境中的李小龍極為敏感,立即火冒三丈,強硬地答覆對方:“是你們向我發出邀請的,請你們來洛杉磯與我談,你們不來,拉倒!”就這樣,合作一事泡了湯。

從後來發生的事情看,邵逸夫沒網羅住李小龍,的確是決策上的一大失誤。邵逸夫不肯屈尊俯就,結果成全了嘉禾公司的老闆鄒文懷。

當時鄒文懷正值創業之初,處境的確十分艱難,根底淺,資金缺,當時不少人正等著看笑話。如果邵逸夫能與李小龍合作,鄒文懷是很難與其競爭的。當鄒文懷獲悉邵逸夫談崩之後,立即抓住這個機遇,向李小龍發出邀請。鄒文懷深知襁褓中的“嘉禾”,對李小龍是不具有吸引力的,他只有靠高片酬,靠誠摯的合作態度來拉攏李小龍。

當時,影星鄭佩佩脫離“邵氏”赴美結婚。“嘉禾”製片人、導演羅維的太太劉亮華一直追到美國,試圖拉攏鄭佩佩加盟“嘉禾”,但鄭佩佩沒有答應。於是,鄒文懷就指示劉亮華力爭把李小龍的事情辦妥。這樣,身負使命的劉亮華便赴好萊塢拜訪李小龍。

李小龍在家中接待了劉亮華女士。交談中,李小龍很讚賞鄒文懷另立門戶之舉,他說:“都是香港影界頂尖人物,論才華誰不比誰差,幹嗎一輩子屈著腰做人家馬仔。”“嘉禾”給李小龍的片酬是每部7500美元。劉亮華表示,李小龍的其他要求,他們會盡最大努力滿足。李小龍沒有討價還價,但也沒有與劉亮華簽約,因為他要求先看到劇本。他初步答應為“嘉禾”拍兩部電影。

由於李小龍沒有簽定合約,鄒文懷很擔心邵逸夫重新起念插一槓子。憑著邵氏公司的實力和名望,只須稍稍放寬條件,或許就足以誘使李小龍背棄“嘉禾”。但是邵逸夫沒有這樣做,他大概不屑於加入這場“逐李”遊戲,不想把心高氣傲而在好萊塢又混得不怎麼樣的李小龍抬到天上去。

鄒文懷既緊張又慶幸,不停地向身在美國的李小龍實施攻心術。一次,李小龍突然說,他想看看港產功夫片,要鄒文懷給他找幾部拍得最好的送去。鄒文懷立即照辦。李小龍看過之後,在越洋電話裡“大放厥詞”:“你給我弄些什麼破玩意來!簡直慘不忍睹,難道這就是你講的港產功夫片的傑作?”他把港產功夫片貶得一無是處。

在電話裡抨擊一通之後,李小龍接著說:“還是看我的吧!我的功夫片才是真正一流水平!”鄒文懷連忙說:“那好,你趕緊回香港,我們攜手合作,拍出第一流功夫片叫他們看看。”

劉亮華回港之後,鄒文懷立即組織班子,全力投入劇本策劃,因為李小龍最後是否加盟“嘉禾”,要看劇本對他是否有吸引力。劇本的具體編寫由倪匡和羅維聯手進行。倪匡拿出初稿,羅維再從導演角度進行電影技巧方面的處理。倪匡是香港有名的武俠小說作家,當時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香港武俠小說的“三劍客”。

李小龍在美國看了劇本之後,透過電話與鄒文懷談了自己的感想和修改意見,表示可以擔任片中的主角並與“嘉禾”簽約。這個劇本,便是後來“嘉禾”一炮打響的《唐山大兄》。

港娛往事:李小龍神話(四)

《唐山大兄》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唐山大兄真名叫鄭潮安,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泰國。他來自唐山(華僑對中國的別稱),勇敢反抗惡勢力對華僑的壓迫,當地華僑尊稱他為唐山大兄,至今曼谷一家公園還供著他的銅像。

1971年夏天,李小龍從美國取道香港,然後飛抵泰國,來到《唐山大兄》拍攝地——曼谷北部的一個名叫柏莊的小村子。鄒文懷親自到機場迎接李小龍,那是他們第一次相見。李小龍說的第一句話是:“你等著瞧吧,我會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中國大明星!”

對李小龍,鄒文懷的確表現出了一種常人難以做到的寬容,他能容忍李小龍的所有缺點,包括李小龍最令人難以忍受的狂妄自大和喜怒無常。可以說,自我意識和權力慾極其強烈的李小龍,至死都沒有與鄒文懷脫離合作關係,鄒文懷的豁達大度是主要原因之一。

港娛往事:李小龍神話(四)

拍攝條件非常艱苦,李小龍一直牢騷滿腹。在拍攝過程中,他又跟導演搞不好關係,他總是那麼自以為是,極端固執,比如他堅決拒絕表演他認為不妥的鏡頭,甚至對導演為其他演員設計的表情動作也橫加干涉。這使得在香港影壇享有盛譽的大導演羅維感到難堪,並導致了後來的“李、羅決裂”。

關於李小龍在《唐山大兄》劇組中的一些生活片斷,同劇組的兩名女演員曾有這樣的回憶。苗秀說:“我想像不出他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每當拍完一個鏡頭,大家累得要癱下來,小龍卻手不停腳不住地練功。我說:”你真是個鐵人。‘他說:“不,我是超人!’我說:”哦,怪不得你會超過許多人。‘他認真地說:“有點這個意思,但超人的含義比這要深刻得多。’他跟我談尼采的超人哲學,還談叔本華、薩特、老子、莊子,我努力做出很有興趣的樣子,他就越說越起勁。我這才驚奇地發現,我們這位擅長舞弄拳腳的功夫演員,還是個大哲學家呢!”

港娛往事:李小龍神話(四)

該片女主角衣依說:“說實在的,李小龍給我的第一印象,實在差勁得很。我真不敢相信,這位高不過我多少的結結實實的小夥子,竟會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他有一個嗜好,便是希望人家欣賞他的新裝。我們幾個人常常被他拉到他房裡去欣賞他的新裝。他還喜歡音樂,曼谷一家酒店有臺點唱機,他經常跑到那裡點唱。而他的歌喉卻不敢恭維,他的嗓音實在太低沉,像鴨子叫一樣難聽得很。不過,他卻非常喜歡唱歌,並且不會因為人家笑他唱得不好而放棄。”

《唐山大兄》拍完後,李小龍隨劇組乘飛機返港。鄒文懷在機場舉行了記者會。有個記者問李小龍:“你的截拳道跟王羽先生(臺灣當紅的功夫巨星)的空手道,比較一下,哪一個更厲害?”

這次李小龍回答得還算得體,他說:“我不認識王羽,王羽主演的影片,我在美國也曾看過,是好是壞,我不便批評。空手道是一種普通的武術,當然有它厲害的地方,說到截拳道與它的比較,我認為大家一定看過王羽在影片裡的武打身手,將來《唐山大兄》上映,各位不妨看看我李小龍在影片裡的武打身手,互相比較一下,由各位公平判斷,那不是更好嗎?”

回到“嘉禾”,李小龍收到好萊塢寄來的數份電函,有派拉蒙公司的,也有華納公司的,都希望他回到美國拍片。

李小龍決定回美國。“嘉禾”也希望李小龍在好萊塢把名氣打得更響一些,然後回香港為他們拍另一部影片,因為合約談好李小龍只為“嘉禾”拍兩部影片。李小龍返美前夕,鄒文懷為李小龍設宴餞行,席間,鄒文懷隻字不提李小龍何時回港履行拍第二部電影的合約。這也是鄒文懷的精明之處。

1971年10月,李小龍與華納公司草議了一個合約,主要是安排他出演一些電視劇。無論派拉蒙還是華納,都沒有跟他談到讓他主演任何電影,這使李小龍心情十分矛盾。他至死都認為,惟有好萊塢是個真正發展電影事業的地方,但他卻遲遲難於涉足好萊塢影壇。在香港領銜主演電影當然容易,但他卻有一種掉價的感覺。當然,他也不認為香港電影絕無前途,只要有好的編劇、導演,捨得花錢,尤其是要有傑出的演員,同樣可以拿出令好萊塢刮目相看的電影。顯然,他認為這個傑出的演員就是自己。

也許是從這時開始,他有了曲線發展自己的電影事業的明確思想。沒多久,李小龍攜妻子蓮達赴香港,出席《唐山大兄》的首映式。這是李小龍有生以來最輝煌的一夜。電影放映過程中,觀眾大聲歡呼,拍手叫好。李小龍激動不已,數次起立向觀眾招手致意。李小龍在一夜之間成為香港大紅大紫的功夫明星。香港各家報紙都報道了《唐山大兄》首映式的盛況。

香港一位影評家這樣寫道:“在一連串的打鬥中,他有條不紊地掃蕩盡所有對手。有一場戲令人久久回味,那是和大毒梟的嘍口羅們打鬥時,他把其中一人逼得貼在牆上,然後以驚人的臂力猛地一推,就把那個人打得穿牆而過,把牆上打出一個人形的空洞來……”

李小龍也這樣對記者說:“《唐山大兄》對我來說是一部至為重要的電影,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擔任主角。……早就知道這部電影會成功,但我必須承認,我沒想到竟會是如此巨大的成功。”他還說,“我希望這部電影能在香港國語片中代表一種新的趨向。我的意思是說,觀眾喜歡的不只是大打一場的電影。如果運氣好的話,我希望能拍出一部適合於各個階層的電影,就是那種外行看熱鬧,而內行看功夫的電影。到現在為止,大多數國語片都非常膚淺,只有一面。在《唐山大兄》裡,我就試過我的那種想法。我演的角色是個非常單純而爽直的傢伙,比方說,你告訴他什麼,他都會相信。但最後當他發現自己被人利用之後,就火氣大發。這不是一個壞角色,但我不要總是演這種人,我寧願扮演較具深度的角色。”

《唐山大兄》打破了當時香港的票房紀錄。當時保持最高票房紀錄的港產影片是《仙樂飄飄處處聞》,它在九個星期內賣了230萬港元。《唐山大兄》未滿三星期就破其紀錄,單在香港一地上映就賺了350萬港元。這部電影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使“嘉禾”在創業之初便邁出了堅實而可喜的一大步。

港娛往事:李小龍神話(四)

李小龍為“嘉禾”拍的第二部電影是《精武門》。劇情背景是1908年的上海灘,李小龍在片中扮演《精武門》首領、大俠霍元甲的高足陳真。全片敘述陳真如何追查師父的死因,以及為師父報仇的整個過程。

港娛往事:李小龍神話(四)

影片的結局是陳真被圍困在日本武館,日本武士向其開槍,陳真縱身凌空迎接子彈壯烈身亡。在《精武門》的拍攝中,“嘉禾”基本上兌現了李小龍最初提出的一些條件。比如他在攝製中享有更多的權力,他還把他在美國的截拳道弟子羅勃碧加邀來香港,飾演片中的俄國拳師。

這部電影的編劇仍由倪匡和羅維合作。由於李小龍經常對羅維的導演工作橫加責難,使兩人關係變得越發緊張。的確,《精武門》的武打戲比《唐山大兄》要精彩得多。李小龍在片中首次使用雙節棍,此外,在激烈的打鬥中,他還首次發出獨特的叫聲,有點像貓被猛踩了一下尾巴發出的厲叫,又有點像鷹類攻擊獵物時的激啼,總之非常獨特。這是李小龍有意設計的,他在真正的比武搏擊中,從未發出過類似的叫聲。

港娛往事:李小龍神話(四)

《精武門》公映後,最初兩星期的票房收入已達400萬港元,比《唐山大兄》19天的總收入高出50多萬港元。在新加坡,15元一張的門票被炒到27元。在菲律賓,《精武門》在影院連續上映了6個月,以致菲律賓頒佈限制進口影片的政策,以維護本國電影的利益。《精武門》的劇情帶有明顯的反日傾向,但在日本同樣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

在美國,《精武門》和《唐山大兄》兩部片子,共取得600萬美元的鉅額收入。《精武門》再度打響之後,李小龍向記者發表瞭如下言論,他說:“我從不只依靠打架去完成我的電影角色,雖然東南亞的觀眾喜歡我這樣做。我更注重自己的性格和形體的展示。我不是在演戲,只是在進行自我表現。所以,誰要是試圖模仿我打鬥時的叫喊和表情,那不過徒然使自己變得滑稽可笑罷了。

我並不承認我在電影中宣揚暴力,我稱之為武打。任何武打片都在某種程度上介乎真實與想像之間,如果我演得完全真實的話,觀眾會說我是殘暴而嗜血的人。我完全可以把對手撕成碎片或者把他的內臟掏出來,但我不會表演得那麼刺眼。我認為我在東南亞是負有使命的。觀眾需要教育,而一個教育者就必須承擔責任。這正是我現在所做的事,能否成功尚須待以時日。”

1972年夏天,李小龍在香港九龍塘買下一幢擁有11個房間,名叫“棲鶴小築”的洋房,他們夫婦、孩子以及僕人都住在這裡。直到李小龍去世,蓮達才帶著孩子回美國定居。

拍完《精武門》,意味著李小龍與“嘉禾”契約的終結。於是,港臺各製片公司都想和他簽約,但遭到了他的拒絕。這時,他想牽頭幹一件他認為有意義的事情——組建香港演員工會。

李小龍發現,香港的影業老闆根本不把演員當作人,沒有休假日,沒有作息時間,演員的正常權益沒有任何保障。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拍就是七天,天天都在打,一方面,是會感到疲勞;另一方面,心情也會不大好。我認為,每個星期應該只拍五天戲,有兩天假期休息。美國拍片就是這樣,而且每天最多拍九個小時。”

另外,李小龍對香港部分明星類似農夫的“套種”方式持批評態度,他說:“這裡有些明星一天拍三組戲,日夜不停。我以為這是一個不合理的制度。在美國,不會有兩部片同時拍攝的,總是拍完了一部再拍第二部,否則的話,精神不能集中,無法好好地去表現劇中的角色,一定會影響到影片的質量。”他說,如果是演員情願這樣做的話,那麼他認為以這種方式多賺錢也是毫無樂趣的。

李小龍呼籲成立香港演員工會,並承諾捐出一筆可觀的錢作為活動經費,但最終因沒有多少人響應而放棄了。

本來,李小龍還答應為“嘉禾”主演第三部電影,片名叫《冷麵虎》,但由於李小龍這次徹底和導演羅維鬧翻而沒拍成。李小龍表示以另一種形式與“嘉禾”合作,即他要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再跟“嘉禾”合股拍電影。鄒文懷已經摸透了李小龍的脾氣,認為事情既不可逆轉,就應該順著它,因此以積極的態度促成

港娛往事:李小龍神話(四)

李小龍的願望。李小龍的公司名叫協和製片公司,沒有製片廠和寫字樓,拿現在來說,其實就是一家“皮包”公司。但是,這家公司卻推出了李小龍的第三部影片《猛龍過江》,並再次引起轟動。《猛龍過江》是香港第一部到歐洲拍攝外景的功夫片。片中的武打較前兩部又有新的突破。李小龍手中的

港娛往事:李小龍神話(四)

雙節棍變成一對,而且用了奇門暗器——飛鏢。李小龍請來師友兼門徒的世界空手道冠軍羅禮士,與自己演對手戲。當時,李小龍和羅禮士都處於體能和技能的巔峰期,因此他們二人的格鬥,就是東、西兩種武術流派代表人物之間的較量。片中格鬥的高潮發生在古羅馬的圓形競技場,惟一的觀眾是一隻小貓。

港娛往事:李小龍神話(四)

行家評論說,這是一場毫無花哨意味的真功夫的格鬥,是功夫片誕生以來最經典的場面。1972年12月30日,《猛龍過江》開始在香港公映,其票房收入超過500萬港元。值得特別指出的是,這部影片的主演、編劇、導演都是李小龍。當時,不少行內人士對李小龍的導演藝術給予充分肯定,認為他可與功夫片星級大導演羅維比肩,在真實感方面還勝過羅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