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巖茶山場裡,很多內容涵待求證。

若隨便聽信了網上流傳的說法,會被硬生生帶偏。

比如,所謂的貓耳石肉桂。

在網上隨意搜尋“貓耳石”、“馬頭巖”、“巖茶山場”等關鍵詞。

不消片刻,能跳出來一連串“講解”。

貓耳石肉桂啊,那就是巖茶裡的“貓肉”!

貓耳石之所以叫貓耳石,只因那片山場的岩石,遠望過去像極了貓耳朵。

哦,乍一聽,這好似極有道理。

但百聞不如一見。

許多關於巖茶山場的真相,還得親自到了實地,才能得到驗證。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2》

這次在武夷山,特意託了馬頭的老友帶我們進山。

認真說起來,和那位茶農朋友也有許多年沒見過面了。

大約是2016/2017年至今,隔了好幾年。

再次相見,差點沒認出來。

那位曾經在麻花心中,算是天心村村草之一的馬頭老友,如今結婚成家好幾年後,身材發福了不少。

“看來,這些年你做茶很辛苦啊,作息飲食都很難規律,也找不出時間鍛鍊,這腹肌都到哪去了?”

老友很是尷尬。

“做茶倒還好,每年就辛苦那麼一段時間,主要是戒不掉宵夜……”

額,時隔多年,他的耿直爽朗還真是半點沒變。

說實話,三伏天裡託茶農帶路進山,麻花可是欠了個大大的人情。

畢竟,天氣這麼熱,但凡離開空調房的地方都是遠方。

畢竟,還是去爬馬頭這種以石階陡、路途遠、耗膝蓋而聞名的山場。

畢竟,按那位馬頭茶農的話,他從春茶季到現在,就沒有進過山。

如今啊,天心村的茶農日子越來越好了。

如茶山管理、定期巡山、茶園維護等工作,大可交給工人。

八月末伏,隨便出門一趟,就要熱得滿頭大汗。

更別提從八、九點就要進山,一直等到下午才能歸途了。

夏季巡茶山,絕對是一場考驗耐力與體力的辛苦活!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3》

說回正題。

此次的進山重點,是去看貓兒石。

當然,一路上會經過不少小山場。

進山路線大致上,先約在大紅袍停車場入口碰面。

停下車後,往左側順著石階往上。

一路往上,再往上,到了中間的亭子處,稍微休息。

此時,站在亭子前,朝著來時的路遠眺。

最遠處,能看到天心岩的巖壁一角。

而近處呢,往右邊拐進岔路,可抵象鼻巖,那是一片馬頭的冷門小山場。

去年五月時,咱們正是從這去往半天腰巖壁。

站在亭子裡駐足休息片刻,繼續往前,還是爬石階。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好在,往上再爬六、七分鐘後,便能到達一片開闊平地——開山坪。

開山坪以肉桂種植居多,順著平地一路往前,面前是個巨坑。

站在開山坪高地,能遙望對面的磊石精舍,就是圖片裡的白色建築。

咔嚓連拍幾張,這是整座馬頭巖最經典的地標。

順著開山坪,一路往裡深入走去,一路上都是開闊平地。

約三、五分鐘後,能看到好幾片高大的喬木茶樹——水仙。

這些種在老茶地裡的水仙,樹齡沒有老叢,也遠超高叢要求了。

目測過去,主幹粗壯,樹高超過三、四米的老茶樹,在路將要走盡時,能看到連片分佈。

路的盡頭,是個小巧的舊屋,裡面是馬頭當地的土地廟。

以此處為分水嶺,往左深入,能去往蟠龍澗等系列山場。

而去往貓兒石,則得往右。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4》

往右穿行,距離貓兒石還有一大段距離。

期間,陸續有經歷不少小山場。

比如,能遠眺馬鞍巖。

比如,穿過了肆丘田。

再比如,路過雲峰崗。

站在雲峰崗的高地,能遠望貓兒石的代表性岩石標誌。

如圖,一塊造型獨特的巨大風化巖。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按馬頭老友的解釋,貓兒石之所以叫貓兒石,那是因為面前這個風化巖看起來像只貓。

像貓?不對吧。

這比畢加索的畫看著還要抽象,得需要超強想象力才行。

聞言,老友進一步介紹。

貓兒石是像整個貓,不是像貓耳朵。

你看,對面這塊像不像整個站起來正在生氣的貓。

山岩頂上的那些植被,剛好像貓咪發威時,背部聳立起來的毛髮。

啊,原來如此。

再次細看,發覺還真有幾分相似。

看來,

馬頭巖貓er石的正確寫法,應當是貓兒石。

所謂貓耳石一說,不過是以訛傳訛的誤傳!

網上清一色的貓耳石說法,毫無根據。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隨波逐流下,隨口一編的說法,可謂誤導了不少人!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5》

天氣炎熱的三伏天,冒著酷暑進山。

咱們此行的目的,可不是單純只看勞什子的、造型像貓的岩石。

而是奔著肉桂去的。

從遠看到貓兒岩石的地方,再往前。

仍需七拐八繞,方能跨進貓兒石的領地。

貓兒石的範圍,不算大,不算小。

此處有一片樹齡較老的老樹肉桂

是的,肉桂是灌木,武夷山當地人一般只叫老樹,不稱老叢。

老叢肉桂的說法,太過不倫不類。

問了下,這片老樹肉桂的樹齡。

老友也說不準,總之是80年代左右種植的。

算一算時間,起碼已經過去三十多年,是當之無愧的老樹。

這倒也是,從實拍圖清晰可見,這片老樹肉桂因為沒有修剪,長得很高。

一時間,甚至還有在太姥山看拋荒茶園的感覺。

不過,我還有個疑問。

這片老樹肉桂的底下,怎麼生了這麼多雜草?

這個嘛,按朋友的說法,他們沒有進行人工干預,沒有刻意拔草。

再說,七、八月間,正是草木葳蕤的時節。底部的雜草看起來自然就茂密許多。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這麼多雜草,不怕它們和茶樹搶奪養分嘛?

這得看你怎麼看了。

爭奪土壤養分的情況,多多少少都會有。

但這些雜草,大多隻是一年生,過了霜降就要轉黃枯萎。它們的根系也不會像茶樹那麼深,爭奪養分方面的擔憂,情況倒還好。

之所以採用這種放養式的茶園管理,是為了出山場味。

此話何解?

按朋友的說法,讓做出來的茶更有勁道,更有野勁。

這一說法,倒是和白茶的拋荒有著類似。

說實話,看著這麼一大片的茶樹,若是不加細辨,單從身高來看,看著還有些像水仙。

但走近一看,這葉片卷卷的,分明就是肉桂的典型葉片形態!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貓兒石”還是“貓耳石”?巖茶山場真相,揭開茶掌櫃的賣茶套路

《6》

當然,除了這片老樹肉桂。

那位馬頭老友還帶我們逛了好幾片地方。

這片是他家親戚的茶山。

那片是他們組(馬頭組)XXX的茶山。

旁邊還有一片,屬於他堂哥家……

而這,僅是貓兒石這一處小山場。

每次在介紹馬肉,許多茶客都無法理解——馬肉為啥不是統一的霸氣、高香風味?

原因是,馬頭巖的地盤很大。

馬頭巖的下屬,包括開山坪、貓兒石、桃樹窠、磊石巖、悟源澗、螺絲窠、橫窠、胡麻澗、光板岩、天坑、馬崗、馬鞍巖、雲峰崗、肆丘田、升日峰、賭博嶺、象鼻巖等一系列小山場。

逐一數下來,哪怕十根手指頭輪流數兩遍,仍舊數不清。

再說,單是貓兒石這一處,就分了好幾家茶農。

在巖茶圈子裡,遇到XX山場被一家獨包的說法,可得掂量幾下,才能知道是真是假!

更多關於巖茶的知識

坑、澗、窠、洞、巖、峰,武夷山的山場這麼多,你都認識嗎?

牛欄坑、馬頭巖遊客多,小山場採茶忙,春茶季正巖山場之怪現狀

喝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山場重要嗎?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從山場,到火功,再到品種,聊聊巖茶香氣的“散”和“聚”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