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後 家長的焦慮如何減?做好“加減法”減輕課後負擔

採訪中,記者發現,“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讓孩子們的課業壓力減輕了,但不少家長的焦慮感卻絲毫沒有減少。對此,廈門市人大代表建議,家校雙方都應做好“加減法”,在作業數量、培訓課時上做減法,在課後作業的質量上及研學實踐上做加法,讓孩子們在對知識的渴求中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

做好“加減法” 減輕課後負擔

今年3月,《廈門市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印發,要求嚴控作業總量與時長。目前,廈門全市學校已100%建立學生作業管理辦法,作業校內公示制度,指定專門管理人員負責管理和平衡各學科作業總量,防止某些學科作業時間佔比偏高的問題,同時嚴格作業批改管理,要求教師對學生書面作業全批全改。作業量少了,不少家長卻擔憂,沒有“刷題”,孩子怎麼提高成績呢?

為此,市人大代表建議,要進一步在作業管理上下功夫,學校應加強作業設計,做到減“量”增“質”,根據學生個性化差異,結合學情佈置分層作業和彈性作業;另一方面,學校也要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減輕學生的課後負擔。

市人大代表、廈門實驗小學校長 何寶群:首先老師要加強對教材的鑽研,只有對教材理解了,教學才能教到點子上。其次要對學生學情的理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課堂上效率提高了,課後的負擔自然就會減輕,家長去補課去參與課後輔導的意願也會降低。

豐富課後服務 探索多元實踐作業

讓教育迴歸良好生態,除了關注成績,代表們認為,應該讓孩子在更多元的實踐作業中收穫成長,例如在課後延時服務時段/強化體能、開展美育實踐等,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豐富多樣的課程,從生活、閱讀、運動、人文、勞動等方面,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

市人大代表、集美區杏東中學副校長 上官小林:可以挖掘一些周邊的資源,挖掘一些人文歷史。可以跟勞動教育結合在一起,使我們的學生能夠“五育”並舉,政府可以引用一些社會上優秀的資源到校園裡面來。

中高考“指揮棒”轉向 堅持“學什麼、考什麼”

採訪中,也有家長認為,只要中高考“指揮棒”在,“雙減”都是空談。事實上,從今年開始,中高考的“指揮棒”已經悄然轉向。相關部門提出,今年中高考在命題上首先將緊扣社會生活熱點,以情境為載體,在情境中創設問題,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試題要符合“雙減”政策,多數試題根植於教材,同時表現出開放性、靈活性和創新性,讓學生從機械式“刷題”轉向深入、廣泛理解所學的學科。這也意味著,“以學定考”考查的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再是以往設定的考試大綱及校外培訓和社會競賽等內容。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集美大學教授 李雪:現在的考試是傾向於全方位的素質教育,學生在考試的過程當中考的是平時的綜合性的能力,以及對於問題意識的綜合考量。對他們綜合素質的培養,是有助於他們對於應試教育的熟悉和習慣,也是對於自我發展方向全方面發展一個很好的促進。(來源:廈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