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誠其意者,毋自欺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

公元1126年閏11月底,金兵二次南下,同年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廢宋徽宗與子趙桓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將徽、欽二帝,押送北方,汴京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這首詩是宋徽宗趙佶被俘後,題寫在被囚禁的館舍牆上的一首絕句。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後兩句回首故國,恨無寄書人,包括了無數的對往事的困惑、迷戀及深切的悲慨,充滿悔恨之情。

宋徽宗擅長書畫,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型皇帝。

欲誠其意者,毋自欺

他何至於此呢?亡國之君,被俘囚禁於當時名叫五國城的地方,後被羞辱折磨而死。

《宋史》是這樣評價宋徽宗。趙佶的:

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諛。於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資,濟其驕奢淫佚之志。溺信虛無,崇飾遊觀,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為誕謾,怠棄國政,日行無稽。及童貫用事,又佳兵勤遠,稔禍速亂。他日國破身辱,遂與石晉重貴同科,豈得諉諸數哉?

《宋史》上說:只是因為依仗自己有點小聰明,用心向一邊倒,疏遠排斥正直人士,寵信親近阿訣奉迎的奸債之徒。於是蔡京憑藉自己的偏狹卑劣、乖巧邪債的資質,滿足了徽宗皇上驕奢淫逸的願望。迷信虛無的道教學說,崇尚遊樂,大造景觀,使民力凋敝困竭。君臣都喜好享樂,相互影響,荒誕放縱,丟棄國家大事於不顧,每天都做那些荒唐的事情。到童貫掌握兵權,又把優勢兵力調得遠離京師,直到禍端積累日久,全國迅速大亂。後來國家敗滅。

是的,宋徽宗重用了蔡京,蔡京等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政治形勢一落千丈。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採辦“花石綱”,在汴京修建“艮嶽”。

賄賂公行,賣官鬻爵,“三千貫,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巧立名目,增稅加賦,搜刮民財。

這一切都是宋徽宗驕奢淫逸所致。

宋徽宗又尊通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

最荒誕不經的是宋徽宗父子居然信一個郭京的人,郭京謊稱身懷佛道二教之法術,妄以道門“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門天王法”破敵。但神兵大敗,金兵分四路乘機攻入汴京,俘徽宗、欽宗。

宋徽宗在位時,蔡京等人巧取豪奪,苛捐雜稅之下,各地民不聊生出現大小規模不等的農民起義。最著名的北有“梁山義”南有兩浙深受”花石綱”之害的“方臘起義”。

《宋史》上有這麼一段話: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猶告武王以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

從前西周新建國的時候,召公還告訴過武王不要做無益的事來損害有益的事,不能把其他物品看得太重而輕視自己的常用物品。

老子的話與其同理。

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宋史》這樣說宋徽宗的: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慾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是的,宋徽宗玩物喪志,縱慾而敗度做的太過分了,以至於亡國。

宋徽宗本人崇尚道教,卻虛有其表,背離了道。他本人註解的《御注道德經》曾引用了莊子的一段話。

《莊子》曰: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無以生為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棄事而遺生故也。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形全精復,與天為一,所以賢於貴生。貴生則異於輕死,遺生則賢於貴生。推所以善吾生者,而施之於民,則薄稅斂,簡刑罰,家給人足,畫衣冠,異章服,而民不犯,帝王之極功也。

是宋徽宗為老子“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而引用註解的。

看來為"道者”也是要“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自謙是內心真誠的意思。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首先要做到不要自欺啊,即便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做到。

帝王如此,我輩也定要如此的。

`

欲誠其意者,毋自欺

陰陽交合之氣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