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山海經》北三經——精衛,聊一聊精衛填海的真相

《山海經》它是中國哲學啟蒙的內燃機,它並不是一部純粹的神話存在。

插圖出自於杉澤的《觀山海》

路線圖出自於徐客的白話彩圖《山海經》

國學《山海經》北三經——精衛,聊一聊精衛填海的真相

精衛

國學《山海經》北三經——精衛,聊一聊精衛填海的真相

註解

北次三經:

《北次三經》中記載了從“太行山”到“無逢山”共計四十六座山的地理分佈、山川物產。

它們大致分佈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和內蒙古境內。其中為大家所熟知的太行山、王屋山、燕山等。

白話文:

從神囷山往北二百里,即是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

山中有種像烏鴉的鳥,腦袋上長有花紋,白嘴巴,紅爪子,名字叫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如同自己的名字。

精衛是炎帝的小女兒,本名叫女娃。當年女娃在東海遊玩時,淹溺在東海里就沒有返回,最後化成了精衛鳥。它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去填東海。

註釋:

烏:指烏鴉。

柘(zhè)木:指柘樹。桑樹的一種,葉子可以餵養蠶,果實可以吃,樹根樹皮可入藥。

文首:指頭上有花紋。

文,同“紋”,指花紋。

赤足:指紅色的腳。

詨(xiào):通“叫”,指喊叫聲。

少女:指最小的女兒。

堙(yín):指堵塞。

喙(huì):指鳥嘴。

溺(nì):指淹沒在水裡。

神囷(qūn))山:一說今河南臨渭區的石鼓山。

精衛:

明、清代,文人騷客眼中的精衛

【明·胡文煥】,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編纂的格致叢書本《山海經圖》,精衛是隻長尾美麗的大鳥,正在平行飛行。

【清·陳夢雷和蔣延錫】,雍正四年,編纂的《古今圖書整合·邊裔典·禽蟲典·神異典》,精衛一隻長尾大鳥,正昂頭向上飛行。

【清·汪紱】,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編纂的立雪齋印本《山海經存》,精衛身小尾短,正長著大翅膀回首,顯得有點桀驁不馴。

國學《山海經》北三經——精衛,聊一聊精衛填海的真相

明、清·精衛

精衛填海,告訴了我們什麼?

精衛是誰啊?精衛是炎帝的小女兒,本名叫女娃,某一天她來到東海遊玩,不慎溺亡於水中。

昇天後的女娃,化成一隻神鳥,好像接到了某種命令來到人間,它日復一日從西山上撿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中,還會發出“精衛、精衛”叫喚聲。

這是神話留給我們的描述,其實它是想告訴我們人要有不屈不饒,持之以恆的精神。

國學《山海經》北三經——精衛,聊一聊精衛填海的真相

女娃

神話精衛填海,對應的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大家都知道“炎黃大戰”後,炎黃合謀一處,同仇敵愾。在這樣的背景下,炎帝開始東進向蚩尤發動進攻,最後不幸地敗在蚩尤氏手下。

在這樣的史實背景下,才有了“精衛鳥”和“精衛填海”的傳說。

炎帝的此次失敗就相當於一次溺水,“化為精衛鳥”表達炎帝部落雖然戰敗了但精神意志,“填海”表達一種復仇對抗的情緒。

綜上,筆者認為“精衛填海”這樣的神話,是人在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來達成自己的某種意願。

發鳩山:

根據山海經原文記載,發鳩山理論上的位置在今天的山西省長子縣城西一帶。

此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一種桑樹。

國學《山海經》北三經——精衛,聊一聊精衛填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