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孩子》熱播最可悲的家庭:媽媽焦慮,爸爸軟弱,孩子可憐

我是吳漾,年閱讀育兒書籍上百本,寫了300篇+育兒文章,是你的雲教育專家。

《消失的孩子》熱播最可悲的家庭:媽媽焦慮,爸爸軟弱,孩子可憐

“玩什麼呀玩

整天就想著玩

“我也想玩

可是

看你一個月掙的那點兒

哪有資格玩

還不快去寫作業

整天就知道看電視

這樣的語話

是否聽過

是否熟悉

熱播

消失的孩子

一開篇,就是這樣的場景

忙綠的妻子,蓬頭垢面

一邊做飯

一邊催促著要上學的孩子

還不快點

眼神朝著房間看去

露出厭惡與鄙夷

因為她的丈夫

由於昨天熬夜加班,還沒有起床

女人用理智控制著自己

男人也是為這個家

不能吵著他

但是

女人內心的焦慮,讓她不自覺的抬高聲量

又嘴碎地說個不停

終於

還是吵醒了男人。

這樣的早晨

這樣的晚上

這樣的整天,幾乎都會在楊遠和陶芳的日常

而他們的兒子楊莫

正經歷和目睹了這一切。

有人說

孩子的外在表現

就是父母關係的結果。

上小學的楊莫

還是一個確診的多動症兒童

經常被老師

同學嫌棄

請家長是常有的事

有網友表示,有一個像陶芳這樣的媽媽,孩子很難不出問題

而楊遠真算是

“強大”的

居然沒有跟陶芳吵鬧

挑戰

系列書籍中

魯道夫

德雷克斯指出

每個家庭成員

都有自己的

“星座”

不僅是孩子,父母也是如此

一個焦慮

強勢的媽媽

自然會有一個軟弱

隱忍的爸爸在背後

“推”

而這樣的父母組合

生出的孩子,也十分可憐。

他不僅要承接媽媽的焦慮

還要面對媽媽對父親的責罵

看著父親在媽媽面前

毫無地位

《消失的孩子》熱播最可悲的家庭:媽媽焦慮,爸爸軟弱,孩子可憐

01

焦慮的媽媽,是一個家庭的陰影

在楊家,媽媽陶芳就是焦慮媽媽的典型。

她擔心家裡的錢不夠花,所以,每天逼著楊遠賺錢。

她擔心家裡的錢太少,所以,個體經營的她,捨不得給自己放一天假。

她擔心孩子楊莫的成績與末來,所以,她給孩子報了很多課外班,每天見到孩子,就是寫作業、寫作業。

但凡孩子想玩一會兒,她就覺得,那是影響孩子學習的東西,必須得從她們家清理掉。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把爸爸比作一個家的框架,那麼,媽媽就是裝飾整個家,變得溫馨美麗的裝飾品。

是什麼意思呢?

媽媽影響著一個家庭的情感流動與情緒波動。

如果家庭裡有一個情緒焦慮的媽媽,那麼,整個家彷彿籠罩了一層灰暗的陰影。

整個家庭裡的人,都不敢高興,生怕惹得媽媽不開心。

久而久之,即便自己開心,在媽媽面前,也會變成一種錯誤。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很難露出陽光的亮色。

正如劇中的楊莫,被確診為

“多動症”兒童,和媽媽的焦慮,有很大關係。

《消失的孩子》熱播最可悲的家庭:媽媽焦慮,爸爸軟弱,孩子可憐

02

軟弱的爸爸,是陰影的甩鍋者

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好爸爸,抵得上一個教育專家。

追這部劇時,很多人在彈幕中說:楊遠是個好爸爸,陶芳是個壞媽媽。

而且,看過佟大為演的戲,他基本上,都會扮演那種孩子比較喜歡的爸爸。

願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教育孩子,巧合的是,

“佟大為的媳婦們”都是“虎媽”型別。

從理念上講,

“楊遠式爸爸”是好爸爸,但是,搭配上陶芳這樣的媽媽,他不是好爸爸。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在家庭星座中,每個人都給了自己一個無形的角色定位。

要楊遠家,看似陶芳強勢霸道,什麼都要管著楊遠父子。

《消失的孩子》熱播最可悲的家庭:媽媽焦慮,爸爸軟弱,孩子可憐

實則,楊遠何嘗不在逃避呢,他不敢與陶芳正面溝通,亦或,他沒有能力說服陶芳,讓陶芳信任他、依賴他,因此,他只能一次次答應兒子,又一次次對兒子失約。

就像當楊莫

“丟”了之後,他的反省一樣。

總是說,沒有時間,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他以為的遷就陶芳,其實,正好讓陶芳覺得,楊遠這個人不能依靠,更讓陶芳滋生了恐懼與不安。

一個能扛事的爸爸,在面對妻子的焦慮時,他能用智慧化解。

就像《父母愛情》中的江德福、《星漢燦爛》中的程始。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讓妻子覺得,這個男人,可以依靠。

軟弱的爸爸,看上去,是孩子的

“難兄難弟”,都受著媽媽的欺負。

其實,是將孩子推向了他們夫妻之間的問題,產生的焦慮當中。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孩子的問題,就是夫妻關係的問題。

《消失的孩子》熱播最可悲的家庭:媽媽焦慮,爸爸軟弱,孩子可憐

03

可憐的孩子

是父母關係的“犧牲品”

劇中

楊莫在樓道消失後

陶芳責怪楊遠

等著接孩子,卻在玩手機

所以

沒有注意到孩子跑出去了。

隨著劇情的翻轉

原來

楊莫

“離家出走”是他早有預謀的

當陶芳和楊遠知道了兒子

“離家出走”的原因後,楊遠終於開始反省

他意識到,是自己對兒子一次次的

“欺騙”

讓兒子對他失望

不再信任他

除此之外

陶芳也開始反省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方式。

給孩子無縫對接式的報培訓班,每天對孩子說得最多的話就是

“還不快寫作業”

能不能快點

別玩了

再或者

這樣的成績

還好意思玩兒

”之類的話語

如果陶芳能稍微覆盤一下自己對孩子說話的方式,換位思考,如果有人整天對自己這麼說話,是什麼樣的感受,我想

陶芳應該早就意識自己的教育失當了。

可是

父母是如此,總以為

自己對孩子的教育

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總以為

自己對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哪怕是打罵

也是希望孩子成為有用之材。

《消失的孩子》熱播最可悲的家庭:媽媽焦慮,爸爸軟弱,孩子可憐

殊不知,

被焦慮包裹著的愛

早已經失去的愛的味道

孩子“吃”下去的,永遠是苦澀

與此同時,當夫妻之間,產生了分歧時,夾在中間的孩子,成為犧牲品,這樣的傷害,比離婚更可怕。

因此,為人父母者,不要把孩子看作什麼都不懂。

在他們幼小的心裡,什麼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