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100問,問出生活的方向

哲學100問,問出生活的方向

這是哲學100問的第二本,整套書一共是三本,透過前兩本書的閱讀,我大概清楚了整個哲學史的發展。

在沒有大量閱讀哲學之前,總覺得哲學特別高深,現在通讀下來,並沒有那麼高深。相比晦澀難懂的經濟學,哲學給我的感受更深刻。

第二本的閱讀給我帶來了很多收穫,也得到了很多。今天天做一些整理,記錄記錄。

我再次推薦本書給大家,作為哲學的入門作品,可以好好讀一讀。

閱讀哲學不用深入研究,瞭解一個大概知道是個什麼就可以了。哲學一旦深入進去,很容易走不出來,也容易成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目前哲學給我帶來的最大認知是,如何去思考?如何認識自己的人生。明白任何事情都需要透過審視自己的思維,讓自己活出意義。

透過大量哲學家的思辨過程,也明白人與人之間,資訊之間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保持懷疑和開放,才是最大的思想贏家。

哲學100問,問出生活的方向

想要認識自己的人生,還要來源大量行動和正確方法。

哲學家之苦

通讀所有哲學家的故事,充分的感受到哲學家的不容易。每位哲學家都會經受大量的苦難和挫折。一個人想要成名,想做一番事業,飽受挫折和經歷風霜,只是最基本的開始。

我們每一個人,也包括我自己。從生活的角度,去看看哲學家他們的成長。哲學家的成長故事中,有從小失去父母被人嫌棄,也沒有很牛的專業出身,還有很多性別特別奇怪。

在追求人生哲學這些路上。被人否定,被人打壓,甚至被人追殺,他們都擁有一種不屈不饒的精神。

一種捍衛自己觀點的精神,即便自己的觀點被全世界人所反對,他同樣高傲的相信,他自己的思想,就是世界的一切。

捍衛觀點·開放接受

在生活中要去捍衛自己的觀點,如果觀點真是由心而發的想去驗證的事,且觀點真的是心裡面想說的事。自己就要去捍衛這一切,也要捍衛自己的觀點。

現在回過頭去看一些哲學思想,有些哲學思想已經過時,也被新來的哲學家推翻。但在當時對應的時代,他的哲學思想,可是席捲整個國度,

選擇相信是最棒的哲學,即便被後人推翻,堅持想法才是該有的做法。

哲學100問,問出生活的方向

每種思想在每個時代都會出現對和錯,21世紀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人生皆苦已經不再流行。但是在當時確實非常流行,且很多人崇拜,流傳到現在已經不太那麼被認可。

這樣的思想,在現代的社會壓力下,容易把人帶入消極的狀態,不管是叔本華還是尼采,我們都應該學會他們捍衛自己觀點的能力。

在職場與生活中,有想法就要捍衛自己的觀點。去行動,去講解,讓自己的所做和所思,都是為自己觀點與思考而活著。

完全不需要別人認同我的觀點,我只需由心的出發,當然這個過程會很累。

尼采大師

本書對我來說,影響比較大的就是尼采老師,我們的生命因什麼而活著?這是尼采大師最世人內心的追問,直到現在尼采老師的思想,也一點不過時。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越來越活的渾渾噩噩,反問自己到底為什麼而活著吧。

尼采思想表現的是意志與精神,超人的意志力。

哲學100問,問出生活的方向

可以這樣去假想一個問題,一個人意志力足夠強,那麼他的意志力會形成一種無形的磁場,

意志力的磁場會捍衛自己,也會影響別人。也就是人們說的氣質,有些人看著就很正能量,但是有些人看著就很慫。

只要一個人的意志力足夠的強大,那也就會戰勝生活中的很多邪惡,而人生需要追求的也就是超人的意志力。

另外一種思想是人生下來要為奮鬥而奮鬥,為生活而奮鬥。生活就應該活出自己,活出特色。不能渾渾噩噩的過一生。我奮鬥後即便失敗,這一生也是應該如此。

尼采的思想中,讓我讀懂。要讓自己的人生更有精彩,應該有追求。平穩看待內心世界的和平與高尚。即便身份卑微,也要做一個高尚有獨立人格的人。

馬克思

還有另外一位哲學家是馬克思,之前所有哲學家都停留在思想層面。而馬克思不同,他的哲學中揭露了人生活現象的本質,人與人之間無論如何存在不平等,也存在相互的剝削。

就像尼采哲學中,我們要為人生而奮鬥,但是社會階層腐敗,暴政。在怎麼努力和奮鬥也都無濟於事,所以反觀尼采與馬克思,尼采的更向是個人生活的口號。

而社會的整體環境,不好的生活,哲學家就要站出來,讓百姓思想得到革命性的改變,真二八斤的生活去推翻與革命。

馬克思揭示了那雙無形的手,自己還要站出來,砍到那些腐敗,也就是為自由及解放而革命。

以前哲學家只是發現人生活在世界上的規律和潛意識精神理念,但沒有倡導任如何去做,如何去改變。

哲學100問,問出生活的方向

馬克思主義中的共產主義哲學,就是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套哲學思想。這套哲學思想也一直影響著我們,使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庭中。

哲學家不愧為哲學家,他思考的深度、寬度、廣度。可以統領一個國家甚至一個世界。

只要生活中,理解並且接納哲學家的理念,就可以完全服從這套哲學思想,也就意味著有了信仰。相信生活意義的存在,這就是共產主義。

重視語言

書中還有一個章節讓我印象深刻那就語言。之前看過一本書叫·語言的本能。本書也徹底開啟我對語言這件事情的認知。

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可能明白,說話表達特別重要。語言是連線人與人之間且人和動物之間不同的區別之處。

在哲學發展過程中,有一段時間人專門研究就是語言。哲學是一種思想,一種思考。那麼什麼來傳播一個人的思考了?那就是語言。

但語言這件事情非常奇怪。每個人對語言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比如:用耳洞打個比方。一般人會想到耳朵的洞,但是還有很多人會想到的打耳洞,是帶耳環用的耳洞。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詞彙,每個人對詞語的理解不一樣,最終得到的資訊結果也會不一樣。

想要真正的活出自我,要對語言有充分的認知。語言就是思想的載體,也是我們表達與對接外部事物的有效工具。

哲學100問,問出生活的方向

大多數管理者都是侃侃而談的,那些不會表達不會講話的人總在職場受戳。我們應該更加深入的理解到,要把講話這件事情學習的更透徹。

之前看了一本書,說的是如果人生只學一項技能,那就是說話。想要把說話說好,一定要長期的練習,且要不斷輸入有效的資訊。

CCTV的主持人董卿,說話真的是腹中有書氣自華。可以感受到他大腦的知識儲備真的太多了,普通人能夠把話說好、說清楚已經不錯了

寫作也是表達的一種方式,我們不單單要學會說話,還要學會寫作。這需要站在人類的本性及哲學的角度去看語言這件事。

這樣才能夠深入,多元的理解到語言,在我們人生的意義有多重要。

猶太人的孩子從小最重要的一項訓練就是語言的表達。剛開始孩子是不會寫的,就用語言來看孩子有多少的詞彙量。

孩子的詞彙量都是由父母決定的,小時候多和孩子說說話,真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哲學100問,問出生活的方向

沒有絕對

最後,在哲學的世界裡,沒有絕對,只有相對。讀完哲學之後,自己也要融入兩種不同的觀點。

不管對方是對是錯,都要去感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也不能孤立,片面的覺得只有自己是對的。

從哲學史的角度來看,那些曾經非常牛逼的哲學家,用現在的視角來批判他們的哲學思想,可以輕鬆擊破。

此時反觀我們自己,現在的某些觀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看之前的自己,也會發現自己以前年少無知,認知世界的觀點那是一塌糊塗。

我有時候在想,20歲說的那些話簡直像放屁。現在回想當時說話的那種絕對性,現在感覺很無知。

不要為自己某些觀點保持強大的情緒,可以捍衛我們的觀點,但是也要不斷的質疑我們的觀點,同樣去接受別人觀點,做個思想開放的人。

最後捍衛自己觀點,接受對方的觀點。做個善於批判,更善於思考的哲學小人生。

哲學100問,問出生活的方向

◆【少則得、多則惑】—老子·道德經

【一書、一點、一行動】

◇一書:需要的一本書

◇一點:需要的一點,不是書的重點,你需要的才是重點。

◇一行動:一個知識點,一直堅持,一直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