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入塵煙》成國產電影“冷門佳作” “拾穗者”的苦難與浪漫打動人心

近日,《隱入塵煙》這部暑期上映的影片累計票房突破了兩千萬。也許這個數字並不驚人,但對於一部農村題材、節奏緩慢、大量素人演員出演的影片而言,已經足夠令人振奮。上映期間,該影片豆瓣評分從7。8分漲到8。4分,成為2022年度首部豆瓣破8分華語院線電影,堪稱今年國產電影的“冷門佳作”。

《隱入塵煙》成國產電影“冷門佳作” “拾穗者”的苦難與浪漫打動人心

《隱入塵煙》成國產電影“冷門佳作” “拾穗者”的苦難與浪漫打動人心

平視視角 質樸與浪漫並存

《隱入塵煙》中的馬有鐵是村裡的困難戶,曹貴英則是一位身患隱疾、被哥哥和嫂子排斥的農婦。兩人的結合,本是親戚為甩掉包袱的隨意安排,卻意外讓他們在日復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共建家園。導演從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生活出發,以真實農村現狀為背景,在對西北農村生活圖景的描摹之中,呼喚著來自普通人紮實而堅定的力量。

對於兩個農村的“邊緣人物”,導演並沒有“販賣”同情。影片擺脫了對兩個“苦命人”命運俯瞰的視角,以一種平視視角介入,帶領觀眾真切去體驗兩個人的生活,感受他們的溫情。影片幾乎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敘述平直,情節簡單,呈現了一年四季的勞作日常,這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充滿了質樸的氣息,也讓觀眾深深共情了這兩個生活中不起眼人物的命運。

《隱入塵煙》成國產電影“冷門佳作” “拾穗者”的苦難與浪漫打動人心

但影片的敘事又是浪漫的。馬有鐵和曹貴英從鄰居家借十個雞蛋來用燈泡孵化小雞,兩人圍坐在自制的暖箱邊,探著頭等待新生命的降臨,抱小雞時從紙箱的小孔透露出來了滿天星光;結婚時他們住的是村子裡廢棄的危房,由於拆遷他們只好不斷搬家,但這無法消滅他們對生活的熱情,牆上的喜字被馬有鐵摘了又貼,貼了又摘;務農時,貴英在前用腳抹平播種的土地,有鐵在後一邊撒下種子,一邊充滿童趣地說“看,像不像把你的腳印種進了土裡”;兩人農閒時為對方用麥粒在手上“種”花,刻下屬於他們的專屬印記……這是屬於他們的質樸、純真的愛情。影片在敘事時透露出一股奇特的浪漫氣質,如同散文詩一般。

《隱入塵煙》成國產電影“冷門佳作” “拾穗者”的苦難與浪漫打動人心

直面苦難 是醜化還是真實?

電影中女主角曹貴英的扮演者海清是全片唯一的職業演員,她曾憑藉《小歡喜》《小別離》等多部都市劇早早被觀眾熟知。這次飾演起甘肅農村女性貴英,藍色頭巾下發絲凜亂,面色蠟黃,腰間挺著一隻鐵皮水桶,是對以往角色的重大突破,而這巨大的反差也引來了爭議:農村人真的長這樣子嗎?影片這樣的處理是一種“醜化”嗎?

《隱入塵煙》成國產電影“冷門佳作” “拾穗者”的苦難與浪漫打動人心

影片導演李睿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面質疑,談到海清的形象,他建議質疑者去農村看一看,甚至不用去大西北,去兩三個小時車程以外的北京郊區鄉村就行。他感嘆,“不要以為北京是高樓大廈,全中國都是高樓大廈。”

影片中對於苦難的現實並不避諱,甚至敢於直面,用詩意的方式將其展現出來,讓觀眾被主人公那份坦然接受苦難、真誠面對生活的精神所打動。在黃土漫天的地裡,馬有鐵和曹貴英一起犁地、播種、灌溉、收割、脫粒、造土磚、蓋房、過小日子,觀眾被他們勞作的日常所打動。影片中有一個畫面是麥收季節,戴著藍色頭巾的貴英蹣跚著拾取麥穗,讓觀眾不禁聯想到白居易《觀刈麥》中的那句“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又和米勒的經典畫作《拾穗者》有著相似的美學意境。這是中國千千萬萬個農民的縮影,散發著一種樸實、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

《隱入塵煙》成國產電影“冷門佳作” “拾穗者”的苦難與浪漫打動人心

人與土地 愛與尊嚴

“人與土地的關係”是《隱入塵煙》所要揭示的重大命題。有鐵和貴英的命運就如地裡的麥子一般,在時代的風中飄零,在外界的啄食中小心地保持自我。兩人在給小麥間苗時,貴英除草不小心挖倒了一棵小麥苗,有鐵安慰她,貴英卻把麥苗捧在手裡,感嘆道:“這也是一個生命啊”,然後仔細埋好,細緻刻畫了普通勞動者在困苦的生活中體現出天然的勞動快樂和樂觀態度。有鐵擁有罕見的熊貓血,在他獻血救了村子裡的土地承包方後,村子要獎勵他一套城裡的樓房。他並不開心,反問道:住進樓房,驢和豬、雞怎麼養?他對貴英感慨:“我們農民生下來就離不開土地”。他們的所有喜悅、擔憂以及希望幾乎都與土地有關,這份對土地的依賴和崇敬貫穿整部影片。

《隱入塵煙》成國產電影“冷門佳作” “拾穗者”的苦難與浪漫打動人心

關於愛與尊嚴的探討,影片也有了獨特的詮釋。兩個一無所有的個體,卻在西北廣袤的土地中,依靠勤勞和智慧建起了屬於自己的家;兩個被各自家庭拋棄、被周圍人嫌棄的男女,卻在對彼此的珍惜與扶持中生出令人豔羨的浪漫之花。

《隱入塵煙》在今年2月入圍第7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它也是近三年來唯一一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影片。影片既展現了西北農民的真實生活,又不乏平凡生活中的浪漫氣息,是一部充滿真摯情感並給人以力量的作品。這樣的優秀作品,不應該“隱入塵煙”,值得我們支援。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張明月 綜合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藝術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