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震後的12個日夜 他們都做了些啥?

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

“9。5”瀘定地震發生後的12天裡,四川公路院組織前後方100餘名技術專家和衷共濟、協同作戰,充分運用公司自主研發的應急管理數字化系統和鐳射雷達航測等先進技術,迅速、高效、有序開展應急搶險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快速響應

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四川地震多發,四川公路院總結汶川大地震以來歷年抗震救災經驗,於2021年印發了《公司抗震救災指揮部作業手冊》,明確啟動條件、組織指揮和各方職責,形成了一整套健全完善的應急響應機制。9月5日瀘定6。8級地震後,觸發“重大及以上震害”條件,公司抗震救災指揮部及前線工作組自動成立。

據瞭解,四川公路院根據“平戰結合、動態管理”的原則,應急無人機裝置、物資、裝備包、車輛等常年由專人管理和維護,確保各類裝置狀態良好,一旦人員集結到位,隨時領用、隨時出發。

公司主要領導坐鎮指揮,由兩名公司領導帶隊,各專業技術人員25人奔赴災區一線,爭分奪秒開展災損調查,地震當天即完成100公里國省道災害排查工作。

災損調查

助力震中生命線搶通

據瞭解,四川公路院充分發揮公路抗震減災綜合技術優勢,憑藉在先進測繪、勘察設計、智慧監測、工程檢測、BIM及軟體開發等各業務板塊積澱,調集精兵強將,每個作業組均配齊公路、橋樑、隧道、地質等專業骨幹人員,並組建測繪組,為完成應急搶險任務提供重要組織保障。

在廳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籌部署下,四川公路院主要負責甘孜州全境及部分雅安地區受損嚴重的國省道調查。連日來,應急搶險人員水陸並進,率先詳細調查S217聯合隧道至大田隧道段地震災害,助力指揮部科學決策“舟橋運輸多點作業”搶通方案。率先踏勘完成S434磨西至金光段,助力該通道24小時快速搶通。穿越險境,率先徒步勘察海螺溝震中最艱難10公里道路,助力震中生命線搶通。

四川公路院累計完成G662(原S217)、S434等國省道路及海螺溝景區道路和通村公路約241公里、226處點位的詳細調查,其中隧道點位2處、路基點位189處、橋樑點位35處,100處受損輕微或一般、89處受損中等、47處受損較為嚴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