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最美婚書,餘韻悠長

03:49

“喜今日嘉禮初成,良緣遂締。詩詠關雎,雅歌麟趾。瑞葉五世其昌,祥開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賓,永偕魚水之歡。互助精誠,共盟鴛鴦之誓。此證。”

七夕:最美婚書,餘韻悠長

虹口海派文化中心喜氣洋洋,上海書壇名家現場為新人們書寫紀念婚書。書法篆刻家徐正濂特意為儀式治印,鈐印在婚書上。新人們從書法家手中接過了這一紙最美婚書。

唯美的祝詞,雋永的小楷,龍鳳呈祥的紋樣,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約定,是“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誓言。一份有溫度的古老婚書在上海書法家一眾鼎力支援下,得以重新煥發生命力。

在上海,藏家馮忠寶就收藏了上千封婚書。馮忠寶從1997年開始收藏婚書,他的收藏曾在2015年入選“第二批上海市檔案文獻遺產和優秀檔案文化傳播專案”。

“當初對結婚證書好像沒什麼理解,但是隨著藏品的一點點的數量的增多,對婚書的認識也逐漸的加深。”馮忠寶說:“那麼古裝劇裡邊那些展示的婚書,因為要配合故事情節,看上去像一張紅紙,但真正我收藏的那些婚書好像並不是這麼簡單,因為這個裡邊有許許多多的深奧的文化傳統,潛藏在婚書裡面。”

七夕:最美婚書,餘韻悠長

在馮忠寶的收藏中,婚書五花八門。最早的有清乾隆年間的課書,有用金箔裝飾的乾書,還有“鳳箋”“鸞書”。這些婚書內容大多與占卜有關,涉及男女生辰八字,大多是在婚嫁“納吉”中使用。

古代婚嫁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婚書就從文書層面體現了這“六禮”。古代“六禮”中的最後一禮是親迎,新郎迎親,除了吹鑼打鼓,抬著花轎,還必須帶上這份婚書——迎箋。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發現,在納吉環節中的婚書明顯多了起來。原來,到了民國時期,化繁為簡,將“六禮”中的納采、問名、納吉合併到了“納吉”。而在一封民國時期的傳統婚書上,看看新聞Knews記者還看到背面貼了幾張印花稅。

“印花稅就表明了這張婚書我已經拿到政府機關去進行了登入。”馮忠寶說。

到了民國,人們開始去店鋪購買空白結婚證書,進行填寫。空白婚書留下了很大的發揮空間,人們在證書抒情、立志,讀來朗朗上口,餘韻悠長,因此也就有了民國最美婚書的說法。

“民國婚書好像是文才飛揚,祝福也非常美好,但實際上民國(婚姻制度)是一個過渡,”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黃景春表示:“從中國的封建時代過渡到現代社會的一個過渡時期,更多延續的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那些做法。”

七夕:最美婚書,餘韻悠長

“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前一句,來自張愛玲,後一句,來自胡蘭成。兩人合寫婚書,成就一段佳話。

“天也歡喜,地也歡喜,人也歡喜,歡喜你遇見了我,我也遇見了你。”教育家陶行知的婚書詼諧幽默、朗朗上口。

“現在很多人看了之後,既感覺到有趣,又感覺到民國人的婚書,又那麼有內涵,有創意,實際上陶行知所寫的婚書,他是自己寫給自己的。”黃景春表示:“民國的婚書使用範圍是很小的。有人做過統計,說是民國時期,廣州市總共婚姻登記是300多例。”

“詩詠關雎,雅歌麟趾。”婚書上的優美詞句,看似出自一人之手,其實大多源自《詩經》典故,通過後人不斷完善,形成的文字。

“我們看到其實婚書目前為止最吸引我們的是對於那些字詞的運用,包括了很多情感的、祝福的就是情感的表達。”黃景春說:“那麼在我們今天書寫婚書的時候,把這一層給表達出來,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等於說是補了當今婚書缺這一塊的這種缺憾。”

七夕,牛郎織女銀河相會。與西方情人節不同的是,中國人的愛情基於傳統美德,更強調建立在顧家的基礎之上。古人云:溫故而知新。重溫婚書,或許對愛情堅守,家庭責任又多了一份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健慧 朱曉榮 實習編輯: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