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年味的過去式與進行時

新年|年味的過去式與進行時

梁琅玲 | 記者

陳靜秀 孫凌霄 | 編輯

新年|年味的過去式與進行時

辭舊迎新,萬家團圓。

一聲聲炮響,一簇簇煙花,年夜飯後的談天和燈火通明的守歲是許多人記憶中年的標配。有關年的記憶藏在每個中國人心底最溫暖的角落,承載著中國人對生活最美好的期待。

過年需得有年味兒,而年味卻是既具體又模糊的。有人說,和家人在一起,怎麼過都有年味;有人說,點鞭炮、賞煙花才有年味;有人說不上來,卻覺得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了。年味真的越來越淡了嗎?還是換了一種形式繼續存在呢?讓我們透過新舊年味的對比一探究竟吧。

傳統炮竹vs電子炮竹

炮竹聲中辭舊歲,歡笑連連迎新年。人們點燃炮竹跑開的驚叫聲、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小朋友捂著耳朵卻仍然發出的笑語聲,是以往春節少不了的背景音樂。長龍似的鞭炮從村口燃到家門前,塵土與煙霧纏成一團,煙霧繚繞中,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喜慶的笑容,這便是許多人記憶中的新年。

新年|年味的過去式與進行時

燃放炮竹的瞬間

但春節期間集中燃放煙花炮竹會急劇增加大氣顆粒物含量,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炮竹燃放後的殘留的大量紙屑也會造成固體垃圾汙染。日益嚴峻的環保形勢要求我們採取對環境更為友好的方式慶祝新年,全國各地也透過釋出限燃禁燃令來控制炮竹燃放。炮竹聲聲、焰火璀璨的新年在一些地區已經十分罕見甚至不復存在。

於是,電子炮竹成為人們歡慶新年的新選擇。電子炮竹以其環保、安全和可重複使用的優勢贏得人們的青睞。電子炮竹有插電款、充電遙控款等不同樣式,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熟悉的炮響、無煙的環境,延續年味與保護環境在科技的支援下實現了完美的融合。

每年都會回崇左鄉下老家過年的王艾認為,電子炮竹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傳統炮竹營造過年氣氛,雖然它傳遞的年味與傳統炮竹有些差距,但卻更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電子炮竹環保又安全。如果以後社會對環保有進一步要求,我會選擇電子炮竹。”她補充道。

新年|年味的過去式與進行時

電子炮竹

紙質紅包vs電子紅包

紅包文化起源於古代長輩給予小輩壓歲錢以驅邪壓祟的一則傳說。壓歲錢起初並無外封,紅包外封的使用是後世慢慢形成的。紅包封約在唐代出現,當時民間會簡單以紅色紙包一張寫滿祝福的字條,再將其作為紅包派送。

如今,紅包的設計越來越精巧和富於創意,各式各樣的紅包像藝術品一般吸引眼球,讓人捨不得丟棄。“紅包不是錢與紅紙的簡單結合,而是長輩對我們的期許和心意,應當被珍視。收集漂亮的紅包封更是讓人感到開心滿足。”小時候就熱愛收集紅包封的夏燕同學表示。

新年|年味的過去式與進行時

設計精巧的紅包

隨著手機日益的普及和移動支付的迅速興起,電子紅包逐漸成為長輩們派壓歲錢給晚輩的新形式甚至主流形式。

現今,電子紅包的設計也越來越富有創意,QQ紅包為使用者提供了多個精美封面以供選擇,微信紅包則是可以在紅包中新增表情,讓一個普通的電子紅包變得個性十足。此外,畫圖紅包、語音紅包、影片紅包等新穎的電子紅包形式創新,也讓電子紅包更具互動性,為電子紅包的傳送與接收增添了不少新鮮感和趣味。

派發電子紅包既是對現在支付形式的順應,也便於長輩關照遠在外地的晚輩。而在微信群裡,搶紅包使領紅包不再是晚輩的專利,發紅包也不再是長輩的特權,長輩晚輩都可以是紅包的派發者與接收者。節日的氛圍在搶紅包中變得更濃,春節紅包文化的內涵也更加豐富。

新年|年味的過去式與進行時

電子紅包

上門拜年vs線上拜年

大年初二,走親訪友,你來我往,是春節的固定專案。到親戚朋友家串串門,一起吃飯聊天,說說去年的收穫,暢想來年的美滿。平時因沒有時間而變得生疏的人們終於有了機會聚在一起,親情、友情都在走親訪友中得到了昇華。

新年|年味的過去式與進行時

春節拜年

而當拜年與網際網路結合,時空的侷限被突破,即使遠隔千里,我們仍然能夠毫無阻礙地訴說牽掛與思念。社交軟體等網際網路平臺為人們提供了訊息傳送和遠端影片等服務,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傳送文字祝福或影片通話拜年。線上拜年對於因種種原因無法歸家的人來說,顯然更有實際意義,也更有人情味。距離隔絕不了情誼,天各一方的親人永遠可以心連心。

無論是上門拜年還是線上拜年,人們對親人的愛永遠不變,心意傳送才是拜年的真諦。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覃藝淋認為,上門拜年和線上拜年都是表達心意的方式,它們的本質相同。“無論是上門還是線上,心意才是拜年的關鍵。”她強調,“和群發的祝福相比,自己的編輯原創拜年資訊更走心,我特別期待收到更多原創的拜年資訊。”

新年|年味的過去式與進行時

線上拜年

回家過年vs旅行過年

對很多人來說,過年就是回家,回家才能算過年。一年一度的全球“大遷徙”——春運就詮釋了中國人這種回家的執著。的確,回到家中,聽著熟悉的鄉音,品嚐家人烹飪的菜餚,在外工作一年的疲憊都會煙消雲散。

新年|年味的過去式與進行時

春運

而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過年不待家,踏上旅途行日益成為一種新潮流。和家人一起趁著春節去走走看看,觀美景、賞名勝,豈不美哉?春節出遊既是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體現,也是人們對春節傳統繼承與創新的反映。

家住廣西玉林的伊夢非常期待能在過年時去旅行一次。在她看來,過年不一定要待在家中,和家人一同出遊也是過節的好選擇。“在春節時錯峰出遊,還可以體驗別的地方不同的節日習俗,一定是難得的體驗。”她期待地說。

年年歲歲“年”相似,歲歲年年“味”不同。時代在發展變化,年味也會隨之變化。年味的標識物和形式不斷在變,但年味的內涵卻是共通的,那就是對闔家團圓、生活幸福的追求。在年味的新舊變化中,不變的永遠是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和珍視守護。

(應受訪者要求,王艾、夏燕、伊夢為化名)

歡迎向我們投稿:

[email protected]

歡迎加入“《新傳媒》讀者交流群”

群聊號碼:638644201

圖文編輯:梁琅玲

稽核:李冰蕗 譚珺

指導老師: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