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覺得難過,無非是因為我們心中泛起的焦慮

前些日子,網上報道:廣東茂名市人民醫院的一名女護士張某,被她服務過的一名女患者黃某糾纏。女患者跟蹤張某2年,並公開表白於張某,給張某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焦慮。

焦慮也是一種情緒。

常常讓人覺得自己要發生壞事情,會讓人感受到莫名的擔憂和畏懼。就像上面的女護士一樣,那位患者的做法給她帶來了嚴重的焦慮症,讓她苦不堪言,簡直快崩潰了。

我們會覺得難過,無非是因為我們心中泛起的焦慮

《思維改變生活》

一書中,作者提出:焦慮常常伴隨著不愉快的軀體症狀。比如,讓我們的心跳和呼吸加快,肌肉會緊張和出汗,心神不寧。

其實每個正常的人,偶爾都會感受到焦慮。但是強烈的或者長期的焦慮才會成為一種疾病,嚴重損害我們辦事情的能力,影響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覺得這個世界很不安全。

當我們覺得自己看重的某種東西受到了威脅時,我們就容易變得焦慮,這樣的威脅常常表現為以下幾種:

1. 感覺生命不安全:

如,癌症病人等待病理診斷的結果時,心裡非常怕自己不久於人世。

2. 感覺物質利益受損:

如,被家庭債務纏身,被破產搞得焦頭爛額時,對物質要求不能被滿足而焦慮。

我們會覺得難過,無非是因為我們心中泛起的焦慮

3. 害怕丟面子

:如,參加演講或者面試工作時,常常害怕自己的表現差強人意,從而產生焦慮。

4. 心理常常感覺害怕

:如,怕與人交流溝通,怕與人對質,怕別人與自己的意見不一致。

這些常見的威脅表現,叫狀態性焦慮。它是短時間的焦慮,當威脅解除以後,這種焦慮狀態就會消失。

焦慮是一種情感的體現。由於我們所擔憂的事情各不相同,所以焦慮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當某些焦慮的因素持續時,就會對我們的思維、生理和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

1. 在思維上的影響

每個人的思維模式不一樣,所以面對遇到的問題感到焦慮時,思考的方式就會不一樣。比如:

我們會覺得難過,無非是因為我們心中泛起的焦慮

當你對演講感到焦慮時,你關注的重點是怕自己講不好會沒面子,這時恐懼心理會讓你的大腦出現一片空白,說話語無倫次,嚴重削弱了你思考的能力。

因此,經驗豐富者常常建議新手在演講前,要做深呼吸,或者數數,把自己害怕講不好的焦慮情緒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從而做到放鬆並集中注意力。

所以,要克服生活的焦慮和沮喪,得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2.在身體上的影響

狀態焦慮是大部分人對危機情況的正常反應,可是有些人會出現焦慮障礙。焦慮障礙中的憂愁障礙會讓我們的身體出現疲憊、腹瀉、消化不良、沒胃口,還有睡眠不好的問題。比如:

小宇平時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但一到大考的時候,就發揮失常,身體常常伴有腹瀉、睡眠不好的症狀,這就是典型的憂愁障礙,讓他的父母也陷入了焦慮中,每當小宇考試時,父母也會出現疲憊和沒胃口的現象。

因此,當我們的焦慮感非常強烈時,無力感也會越發強烈。

我們會覺得難過,無非是因為我們心中泛起的焦慮

3. 在行為上的影響

適度的焦慮通常不會對我們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最近,由於飯店的遷移,我在讀書營的表現讓自己感覺到了一點焦慮。因為每天的忙碌,導致行動上出現了拖沓,寫作效率降低。

但這幾天的拖沓,只是暫時帶給我一點輕鬆的感覺,而焦慮讓我在行動上產生更多的問題。看書無法進入心靜的狀態,加上身體的勞累,只想休息,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就流過去了。

可當我開始行動,擠出時間寫起來的時候,焦慮的狀態也就自然消失了。所以,無知的焦慮從來都是錯的,而過於忙碌的人一定會迷失方向。

寫在最後:

促成焦慮的思維模式

首先是我們的擔憂

總是擔心自己的時間不夠、擔心自己會受傷害、不成功或者不光彩,顧慮太多,煩惱的想法一個接一個,剝奪了自己快樂生活的機會。

閨蜜特別擔憂自己一個人處在密閉的空間裡面,她說自己會有窒息的感覺。所以,在上電梯時,如果她是一個人時,她決不進電梯,常怕“萬一”發生。這種焦慮產生的思維模式是負面性的。

我們會覺得難過,無非是因為我們心中泛起的焦慮

其次是恐怖化,就是覺得事情很糟。

幹了七年出納的小高,在最近一次的轉賬中出了差錯,把錢劃錯了賬號。儘管她的錯誤發現的早並得到了糾正,但她還是擔心別人知道後對她有看法。

第三,完美主義者。

生活中,沒有完美的人和事,過度追求完美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焦慮和不安。

一位高中同學的姐姐,是位醫生,她有嚴重的潔癖。一旦房間、食物感覺不乾淨,自己就會感到沮喪。偶爾有朋友突然光顧家裡,她就會焦慮不安,深怕朋友發現她家裡有髒亂的地方,對她有看法。

其實,以上的焦慮都是可以逐漸克服的,注重行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所在。

對付焦慮的方法,需要我們保持平靜,轉移我們的注意力,放鬆心情 ,遇事冷靜正向思考,大部分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我們內心的不愉快,都是我們內心焦慮的結果,控制好它,我們的身心才能健康快樂。

我們會覺得難過,無非是因為我們心中泛起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