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舍 · 流浪者與歸屬感

五一後那天,驕陽味兒漸濃。

忙裡偷閒,睡了一個慵懶的回籠覺。

窗外鳥鳴脆生生,屋內關掉其他聲音,用正念方式整整房間、拖拖地。

帶著身上微微滲出的汗,看著桌椅櫃幾,靜好如初。

無數個念頭閃過。想起

紀伯倫的《論房舍》

你的房舍是你的更大的軀殼。

房舍在陽光下生長,靜夜裡入眠,且眠中不能無夢。你的房舍不做夢嗎?不曾在夢中離開城市,走入叢林,或登上山巔嗎?

就在前幾天,逛家居店,為新房添置些大件小件。這次,我捫心自問很多遍:

“我想要的家是什麼樣子?”

一個清晰的聲音對我說:

你自己喜歡的樣子

房舍 · 流浪者與歸屬感

初畢業那會,一間出租屋,一個活動衣櫃,一張1米2的床。一鍋一鏟,三五隻碗碟。

雖未生火煮米,有了它們多了一股煙火氣息。

玻璃窗前掛著大學自制的小手藝玩意兒,折星星,手工玫瑰、毛毛茸相框,軟陶……

每天睡前,把地磚拖得錚亮。見到地上掉根頭髮,必用手捏起來,送它回垃圾桶。

15個平方,承載著滿滿的小喜悅,及偶爾的寂寥。

朋友來看我,帶上我最喜歡吃的香蕉。隨意聊聊天,嗑嗑瓜子。小小愁滋味即來即散。

租第二個小房子時,買了一臺二手電視,下班回家後,邊洗衣服邊看追諜戰片,無聊時抄抄歌詞唱唱歌。學會了周傳雄的《寂寞沙洲冷》。

出門2km不到就是一片海灣,早上去趕海,無論去得多早,總有一群更早的大姨們把蟶子、海蠣子、螃蟹撿個精光。

房東大姨大叔他們好得讓我就像回家一樣。時不時給我拿煎餅、蒸餃吃,冬天把家裡自帶的燃氣弄得熱乎乎的,生怕凍著。

離開青島12年,這個種子,讓我對新認識的山東人始終儲存著一種孃家人般的好感。

剛結婚那會,和同事合租了一套簡裝版兩室一廳,房租550元。

那時,生出一種幸福感,覺得有了可以自由使用的廚房,有了大大的明亮的客廳,有了一個一起過一生的人。

嘗試過我最愛的菠蘿飯。貴州的同事從老家帶去的臘肉,好吃都流油。

臥室裡,我做了一個照片牆,旁邊是幅字畫。梳妝檯前,掛上雲南朋友靈基送的民族風工藝畫。

在不同的佈景前,我留影了幾張。所用的數碼相機,是結婚前用結餘不多的存款買的,差不多男主一個月的工資。

那些日子,拌過嘴、鬧過大小矛盾,簡簡單單地憂愁過、快樂過。

房舍 · 流浪者與歸屬感

或許是不思進取,或許是沒有投資眼光,或許是知足傻樂。2010年以前,從沒考慮過買房的事,覺得那是有錢人的事,那是自甘淪為房奴的枷鎖。

直到2010年,一個在房地產行業工作的朋友,提醒我們買房。去了3套,發現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還不夠湊一平方。

從山東半島來到江南,租的第一套房是7樓,偏日式裝修,實木傢俱。

單元門入口東側,有很高一叢竹子,雖不是瀟湘竹,也不夠千百竿,卻有一種龍吟細細、翠竹遮映感。樓下還有竹籬笆,月季花,以及我小時候種過的鳶尾。

可謂“一見鍾情”。

更覺得有這樣的房子住就很幸福,買房的想法若現若隱。

房舍 · 流浪者與歸屬感

2012年,有意無意間,主動買下一套房子。可拿到房的時候,想到接下來的裝修,沒有多少開心。搬家入住時,有喜悅,卻沒有多少興奮。

有熟人誇我們真了不起,兩人白手起家,置辦了一個大件。搬家後,才發現這個房舍不是我真正喜歡的

樣子

住了幾年,孩子已經從牙牙學語,長成了大小夥子。孩子,還是那個愛看繪本、專注力極強的孩子。夕陽下,孩子和我們的身高差已明顯縮小。

幾年過去了,小區的花草樹木跟著我們第一波業主茂盛茁壯。陸陸續續有不少老鄰居搬走了,也有新買家來了。我們也離開了。

這回置辦房子,純屬一時心血來潮,買完有些後悔。

一來,原本一家三口87。55平窗明几淨的寬敞。

二來,沒有全面考察,不確定這筆購房款用得是否合理。

三來,這樣的折騰,很消耗時間精力,這套房子本不在規劃內。

“活著就是折騰”。這,是慾望的驅使嗎?

房舍 · 流浪者與歸屬感

心安之處是吾鄉。

長大後,從昆明、西安、蘇州、商洛、青島、無錫,輾轉了6座城。在安家路上,在離家路上,也在歸家路上。

這次,擇自己喜歡的房舍風格,將自己的軀殼扮簡單舒心。

這次,在房舍外的山水旁伴著陽光生長,在靜謐的夜裡入眠,安然從夢中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