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清明詩匯出兩個故事,清明祭奠先人必定喚起萬千感慨!

明清節快到了,人們都在安排清明祭奠,在此推薦大家讀一讀宋代詩人黃庭堅的《清明》詩,讀一讀“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這句包含兩個故事的經典詩句,相信能喚起你萬千感慨!

一首清明詩匯出兩個故事,清明祭奠先人必定喚起萬千感慨!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這是出自宋代大詩人黃庭堅寫的一首《清明》詩:”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讀過這首詩之後,先進行簡單解讀,為的是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詩中的兩個故事。

一首清明詩匯出兩個故事,清明祭奠先人必定喚起萬千感慨!

詩人黃庭堅這首《清明》詩應該說還是比較好理解,當然,我們讀詩不比讀其它經典文章,詩就是詩。話不多說,這首詩的大意是:清明時節,桃李盛開。 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裡感到難過。春雷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春雨綿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詩人在下句用巧妙的筆墨匯出了“人乞“,”士甘“兩個故事。以上就是對原詩簡單解讀,現在我們單單從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入手,來談清明詩中引出的兩個故事。

一首清明詩匯出兩個故事,清明祭奠先人必定喚起萬千感慨!

第一個故事是“人乞祭餘驕妾婦”,“人乞”,這是一個貪鄙愚蠢的形象:《孟子》中有一則故事: 有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之後回到家裡,還要聒不知恥地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說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裡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人乞”就是 一個人格萎瑣卑下,毫無人的尊嚴的故事。

一首清明詩匯出兩個故事,清明祭奠先人必定喚起萬千感慨!

詩中匯出的另一個故事是“士甘焚死不公侯”:“士甘”詩人用對比的手法講的是春秋時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願出來做官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一首清明詩匯出兩個故事,清明祭奠先人必定喚起萬千感慨!

晉文公執政後,大加封賞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卻忘了介子推。後來晉文公憶起舊事,心中有愧,便立馬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原來介子推知道晉文公來了,就揹著老母躲進了山裡。晉文公便讓軍士上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哪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火熄滅之後,晉文公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這便是詩中的第二個故事,也道出了寒食節和清明節的來歷。

詩人黃庭堅這首《清明》詩中, 想到了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到,人無論智愚高低, 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詩中的“人乞”“士甘”是正反兩個對比的故事,雖然說人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抔黃土。這是人生不可逃脫的命運,詩中看似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而實際是體現了詩人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醜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你讀了詩人黃庭堅的這首《清明》詩,是不是也喚起了你對人生的感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