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是造福多,還是禍害多?

世人都說:我要是帝王,絕非楊廣胡亥之流,要當也是他們父親那樣這種驚世駭俗、名揚天下的人才!

可史書終究是他人所書,其中的一字一句所繪成的筆墨並非能道得清當時的種種過往。

胡亥,大家都明白是秦二世;但是二世而亡卻還有一個那就是隋煬帝。

或許並不陌生這個名稱,因為他在歷史書上是專有的惡名昭著之徒,為人極其自私導致那個時代民不聊生,要說他是真正的惡人歷史上也是存在著嚴重爭議的。存在爭執的無非就兩個原因:造福和禍害。

隋煬帝是造福多,還是禍害多?

他屬於將相之才並非是一個好皇帝。在政治上獨斷專行,擅於取悅自我,致使這種行為習性成了史書一道罪惡的載筆。

但話說其罪也彰,其功也卓。隋煬帝乃隋文帝之子,雖沒繼承前皇帝那種仁愛治國的宗章,但是他就是那種下定決心幹的那種,開鑿大運河,擴疆開拓奠定了大唐朝的盛世繁華,造福了千秋萬代。

可是——就有人說了:唉唉,大運河不是犧牲了很多人的性命才建造而成的嗎?

的確如此,在這件事情上隋煬帝被一些人判定成了昏庸且冷漠。可是凡事具有雙面性,過在一時,功在千代;人們是透過現象看到了表象,卻沒有看到實質。

京杭大運河的開鑿造福了中原至華北的福音,還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篇章增加了功不可沒的一筆,只不過這種造福是有人付出代價罷了。

隋煬帝是造福多,還是禍害多?

所以這做法也是在兩方爭執之中,但是我們要知道所有的幸福都是用犧牲換來的,天下沒有白吃的餐食。你可以說他有過,但是不可說他無功。

但是汙點也是遭人唾棄,如弒兄弒父,霸母欺嫂等等,其罪行簡直叫人歎為觀止。

這也就導致了一度提起隋煬帝,眾口紛紜但其中肯定會說:這個人是暴君!這個是殺兄弒父的渣滓……諸如此類的話語。

在位期間也是大興土木,徭役賦稅就有了上舉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不過這得多虧隋文帝給他留下來一定好的家底,

隋煬帝此人雖聲名狼藉,窮奢極欲以及生性殘忍,但為人處世圓滑,機智聰慧是難得的人才。當一個皇帝的話,隋煬帝有著強大的抱負和慾望,也有洞悉人心、出謀劃策等出眾的能力。

隋煬帝是造福多,還是禍害多?

為何這樣說呢?

因為在《飲馬長城窟行》有這樣兩句話: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由此看來,他不僅在文學上有極大的造詣,對於自己的所繪製的藍圖便就用筆墨勾勒出在紙上,為我們呈現當時的萬千士卒等鐵騎現世之舉。

真實的隋煬帝,在他所在的隋唐是過大於功,是被人看見供奉他的牌子都會踩一腳的那種。而此時,人們漸漸淡忘了這樣一個狠角色的存在,只知道那京杭大運河帶來的裨益,或者生存紮根在當初那萬千屍體構築成的疆土之上。

也有可能你腳踩過的長城,手摸過的每一寸都是在隋煬帝當初的藍圖規劃中。

隋煬帝是造福多,還是禍害多?

時代不同,罪行也不同。我們不應該用上帝的視角看待事情,而是用客觀理性來進行分析。要是說隋煬帝沒有做過那些傷天害人之舉會不會是一個千古一帝呢?

答案是中肯。平定南方後,南方的仕族對隋煬帝評價是能文能武,擅於謀略有著極大的野心和抱負。

但其中有利有弊,弊端就是在三徵高句麗的時候,廣招已經處於水深火熱中的鄉民等等這些,還在已經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隋王朝中建設一些大工程。

總結:好和壞,從不是罪行界定、一個人他是一個矛盾體,隋煬帝也是。要是他繼承了父親那種節儉,規範自我的精神,他做出的功績將會比每一任帝王還要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