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70年“煤”變:從“挖煤賣煤”到能源革命

山西70年“煤”變:從“挖煤賣煤”到能源革命

山西推行能源革命。李新鎖攝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山西70年“煤”變:從“挖煤賣煤”到能源革命

中新網太原7月27日電 (記者 李新鎖)從2016年至今,山西連續多年退出第一產煤大省的交椅,被內蒙古取而代之。25日,在資源枯竭城市山西霍州,作為霍州煤電旗下超市的一名理貨員,昔日煤炭工人慄楊峰正在努力適應新崗位。新中國成立70年來,山西也在努力從“挖煤賣煤”的粗放經濟轉向能源革命排頭兵新徵程。

能源基地點亮全國一半燈

和慄楊峰一樣,退休多年的李培全也曾是煤礦工人。上世紀70年代,透過煤礦招工,李培全成為一名產業工人。幽深漆黑的井下巷道、依山勢開鑿的窯洞,群山環抱中的一片礦井,就是他面對的工作、生活場景。

“井下開採先用炸藥爆破,然後人工支護頂板,再用人工採煤。”回憶數十年前的生產場景,李培全說,那時候,井下生產條件差、效率較低,很多工作依靠人力完成。他腿上的靜脈曲張就是當年留下的職業病。

山西省官方統計資料顯示,上世紀70年代初,山西全年產煤量保持在五六千萬噸規模。

很快,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山西被定位為國家煤炭能源基地。在“有水快流”政策推動下,各類資本密集進入煤炭行業。

此後,中國經濟數十年高速發展,對基礎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其間,山西煤炭產業扮演著發動機角色。

上世紀80年代,在山西朔州,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首個大型中外合作專案——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開工建設。昔日建設者黃樹芳說,在中外合作模式下,平朔專案從開工建設到竣工投產,只用了當時中國建設礦山週期的四分之一時長,創造了高效率、高科技、高效益、快節奏,推動中國煤炭工業露天開採水平一步跨越30年。安太堡煤礦由此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資料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山西是全國最大的煤炭產地和供應地,煤炭產量長期佔全國總量的1/4以上,70%以上輸送到外省,同時還是全國最大的焦炭產地和供應地。新中國成立70年來,山西累計開採煤炭193億噸,外調130億噸。

彭晉峰是山西晉城市民營經濟聯合會會長。上世紀90年代,作為山西東南門戶,晉城煤炭產業發達。彭晉峰從事的工程機械行業和煤炭關係密切。

彭晉峰說,他經常站在太焦鐵路(山西煤炭外運通道之一)晉城段數火車。每天,大批滿載煤炭列車經此源源不斷地開往外省。這是山西煤炭支撐中國經濟的最直觀的現場。

彼時,山西人常以“點亮全國一半燈,燒熱華北一半炕”為傲。

回顧70年歲月,在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山西全年生產原煤僅267萬噸。在2018年,這一數字已躍升為92634萬噸。如今,山西一天生產的原煤近乎70年前全年產量。

能源革命排頭兵率先破題

過往數十年,煤炭在帶給山西榮耀的同時,也伴隨著產業單一、生態破壞、經濟增長乏力的資源詛咒。“不當煤老大,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這是山西從傳統煤炭大省轉向能源革命排頭兵新徵程的鮮明態度。

2019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山西正式成為全國首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外界將此舉解讀為,能源大省山西為全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探路,為其他能源省份提供可借鑑經驗。

其間,山西陸續展開在能源供給、消費、技術、體制等維度的“能源革命”,煤炭產業走上“減、優、綠”之路。

從2016年到2018年,山西3年累計退出煤炭過剩產能近9000萬噸,煤炭先進產能佔比超過57%。山西煤層氣地面抽採量佔到全國90%以上,新能源發電裝機佔全省電力裝機比重突破30%,光伏領跑者發電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氫能產業加快佈局。

山西陽泉煤炭資源豐富,但瓦斯(煤層氣)含量普遍較高,嚴重威脅煤礦安全。近年來,抽採煤層氣、提供清潔能源,正在成為山西煤企的新選擇。

在晉能集團陽泉上社煤業煤層氣儲備站,一條條直徑超過1米的銀白色管道在林木間蜿蜒。從地下開採的瓦斯,經過管道輸送進入儲氣罐。

距此不遠,藍白相間的廠房內,“力宇上社”瓦斯發電站正在執行,瓦斯在這裡轉化成電力。力宇上社瓦斯發電站負責人田李軍介紹,按照設計裝機容量,這處電站年發電可達3。24億度,每年可節約標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0萬噸,二氧化硫1萬噸。

如今,同樣的場景在山西眾多礦井上演。截至目前,山西煤層氣累計探明儲量6675億立方米,執行鑽井達到1。5萬餘口。2018年底,山西煤層氣產量達到56。3億立方米,利用量約佔全國的90%。

作為內陸省份,山西在推動煤炭清潔、綠色利用的同時,積極擴大朋友圈,深度對外開放。

在山西潞安集團,經過高科技加持,黑色粗重的煤炭開始以一種清潔、高階的面目示人。2019年3月,全球首家煤基合成Ⅲ+基礎油誕生在潞安,並透過美國雪佛龍公司油品檢測。

作為山西重大轉型標杆專案,潞安180萬噸/年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示範專案(簡稱“180專案”)一開始就注入開放、合作基因。

潞安集團介紹,在180專案的水處理、氣化淨化等領域,集團先後和新加坡勝科公司、美國AP公司合作,引進投資82億元;集團與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山西煤化所等聯合,開展鈷基費託合成技術、甲烷與二氧化碳重整技術等開發成果的商業化運營,形成“高科技+現代資本”融合發展模式。藉助高階煤制油技術,“企業實現從‘論噸賣煤炭’到‘論滴賣油品’的轉變”。

從2016年至今,山西連續多年退出“煤老大”位置。在經歷多輪煤炭起伏之後,產業轉型已成為山西上下共識。

太原美錦能源集團是山西最大民營煤焦企業。從1992年創業至今,這家民企見證了山西煤炭經濟的起起落落。

“環保倒逼、形勢急迫。現在,沒有環保、安全,企業連最基本的生存都有問題。”美錦能源集團總裁姚俊傑說,基於產業、環保政策,企業率先佈局高階精細煤化工、氫能產業,期望逐步從傳統煤焦產業轉向新能源產業。

區域形象從“傻大黑粗”轉向“清潔低碳”

不久前,借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在山西召開之機,生長於天津的孫浩然第一次來到太原。“想象中,山西全是山體破碎、汙染嚴重的地方。沒想到,太原還有水質優良的天然水上賽道。”孫浩然說,太原西山一處運動場是從電廠粉煤灰庫改造而來。從城市汙染源到體育休閒場地,這種改變令人敬佩。

從2016年至今,山西連續舉辦“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以此推動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深國際合作。該論壇旨在“打造世界級能源革命思想交流與合作平臺,加快推進全方位、深層次能源革命國際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