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區文旅局基層文物工作者馬壘:保護京西山區文物 堅持做好田野調查

門頭溝區文旅局基層文物工作者馬壘:保護京西山區文物 堅持做好田野調查

在今年的北京長城文化節上,來自門頭溝區文旅局的馬壘獲評“2022年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在單位裡,80後的馬壘算是年輕的文物工作者。自2009年起,馬壘先後參與到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長城資料調查、古村落資源調查工作,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

對於文物的熱愛源於童年記憶,馬壘的家鄉在北京市房山區,孩童時期偶然遇到村口有人在地下進行發掘,得知這竟是一座唐代古墓,他對文物的興趣由此產生。日後,他更是將這份興趣愛好轉變為工作事業。

京西山區文物資源豐富,其中石刻文物資料的蒐集整理是艱鉅而長期的工作,馬壘深知這項基礎工作的重要性。十多年來他堅持不懈開展田野調查,拍攝文物照片2萬多張,拓印碑刻400多份,撰寫調查記錄1000多篇,發表文章150多篇。在馬壘看來,抓住每一次野外考察的機會,全面記錄考察資料,才能為今後的研究利用奠定基礎。

門頭溝區多山且地形複雜,以長城為例,有的遺址位置險要,其中齋堂、清水一帶的地勢險峻,多懸崖峭壁。在馬壘記憶當中,有一次他去海拔1400多米的山頂拓印碑刻,剛拓到一半,天空頓時漆黑一片,電閃雷鳴,暴雨夾雜著冰雹瞬時砸向頭頂,現場卻無處躲藏,所幸最後他未被雷電擊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馬壘與同事的不懈努力,他們已完成門頭溝區境內大部分明代長城及明前長城資源的調查,為長城保護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記錄,並發現大量前人未曾記錄過的文物遺存。

除了田野考察,從2012年至今,馬壘在門頭溝區文管所擔任文物修繕專案負責人,監管國保、市保、區保等修繕專案達80餘項。其中戒臺寺及潭柘寺的部分修繕專案,先後被評為優秀修繕工程。

馬壘表示,門頭溝區留存的文物古建築眾多,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記錄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彰顯著時代特徵,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和人為自然等因素的影響,古建築難免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推進及社會觀念的變化,古建築文物的保護工作越來越受重視。但是文物修繕有其複雜性,在修繕過程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導致對文物建築的破壞。

以東辛房關帝廟修繕工程為例,馬壘多次查閱文物資料並結合碑文記載,對修繕的設計圖紙產生疑問,要求修改設計圖紙,保留正殿頂部琉璃構件及屋面結構,保留壁畫,恢復山門傳統結構。透過各方密切配合,將東辛房關帝廟的歷史原貌呈現給了公眾,充分體現了“保護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修繕理念。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崔毅飛

編輯/譚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