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典故,包含兩個歷史故事。一是蕭何月下追韓信;二是蕭何與呂后密謀殺韓信。

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公元前206年,鴻門宴之後,項羽進了咸陽,殺了秦王子嬰和秦國貴族800多人,同時放火燒了豪華的阿房宮。阿房官這場大火直燒了三個月。

當時有18個諸侯王,名義上的首領還是楚懷王。威望最高,實力最強的是項羽。項羽將楚懷王改稱義帝,但只是個虛名。一切分封的事,都由項羽做主。這18個諸侯就是他封的。他自己稱西楚霸王。 分封諸侯以後,各國諸侯都將兵士帶回自己的封國。項羽也回到他自己的封國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項羽忌恨劉邦,就封他到偏遠的巴蜀和漢中去,稱為漢王。

漢王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但苦於兵力較弱,無法與項羽計較,只好帶兵馬也回到封地南鄭(覡陝西漢中東)去。

漢王劉邦到了自己的封地,拜蕭何為丞相,又拜了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精蓄稅,準備與項羽爭奪天下。

漢王帶人馬遠離家鄉,來到偏遠的巴蜀和漢中,士兵們都思念家鄉,幾乎每日都有人開小差逃走,劉邦急得連飯也吃不下。

機智多謀,用兵如神的韓信,心懷抱負。投奔了項梁。開始在楚營裡當個小兵,後項羽見他比一般士兵強,升作小軍官。他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未採用。這樣,韓信十分失望地離開楚又投了漢。韓信到了南鄭,漢王也只讓他當個小官。據說有一次,他觸犯了軍法,在將要被砍頭時,他對漢王部下一個叫夏侯嬰的將軍高聲呼喊,他嚷道:“漢王難道不想打天下了嗎?為何要斬壯士?”夏侯嬰見他真像條好漢,便放了他,並向漢王舉薦他。於是,漢王就又派他當個管糧食的官。

韓信雖免遭殺罪.又做了個不大不小的管糧官,心裡仍不高興。

後來丞相蕭何見到了韓信,經過一次談話,他認為韓信不是庸才,很看重他,便多次向漢王推薦,但漢王總是不採納。這樣,韓信知道漢王不肯重用他,趁著將士紛紛開小差的時候,他也棄漢而走。

蕭何得到韓信也逃走的訊息,急得說不出活,幹跺腳。他立即騎上馬揚鞭急馳,追趕韓信,這時天色已黑了。

蕭何追韓信沒來得及與任何人說,士兵以為蕭何也逃跑了,就將這個訊息告訴了漢王。漢王聽說丞相也逃走了,簡直給急呆了,他覺得像被人砍掉了一隻手一樣難過。

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將韓信追回後去見漢王,漢王又氣又高興,責問他:“你怎麼也隨著逃跑?”蕭何回答他說:“我怎麼會逃跑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啊。”於是,他向漢王說了追韓信的原因和情況,漢王仍生氣地說:“逃走的人那麼多,將軍也有十來個,都不去追,單單去追韓信,是何道理?”蕭何不滿漢王不瞭解韓信,於是他激動地說:“將軍是有的是,但像韓信那樣的人才,實在難得,可說是舉世無雙。大王要打天下,非他不可。您若在漢中呆一輩子,就用不著他。何去何從大王定酌吧!”漢王沉思著,蕭何又說:“我想大王一定要爭天下,那就趕快重用韓信,否則,他遲早還是要走的。”

經蕭何一再舉薦,最後漢王下了決心,說:“那好吧,就依你的意思,讓他做個將軍。”蕭何又說:“叫他做將軍,還是留不住他。”漢王這才說:“那就拜他為大將吧!”

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這才很高興地說:“這是大王的英明啊!”漢王想到今日得到了幫自己打天下的大將,心裡也很高興,就叫蕭何去找韓信來,想馬上拜他為大將。蕭何認為這樣不夠禮貌,拜大將是件大事,於是與漢王商量,選擇了吉日良辰,要隆重地舉行拜將的儀式。

拜將儀式之後,漢王接見了韓信。韓信謝過漢王,又回答了漢王關於平定天下的一些問題,重點分析了楚漢的形勢,漢王聽韓信講得頭頭是道,很是高興,這時他只恨與韓信相見對晚。

此後,韓信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準備東征,與項羽一決雌雄。公元前202年,韓信佈置了十面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下(現在安徽省靈壁縣東南),經過兩三年的交戰,終於消減了楚軍.項羽也拔劍自刎。

楚漢之爭,漢取勝,這不能不說韓信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韓信到漢,能施展抱負,這又是蕭何的功勞,故此曰“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的故事,應該說有其必然性。

垓下大決戰之後,漢王劉邦得到了最後的勝利,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正式登基作了皇帝,這就是漢高祖。他建立了一個比秦更強大的漢王朝,史稱西漢,也叫前漢。

漢王所以能取勝,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善於用人。他即位不久,擺酒設宴召開慶功大會。他在大會上讓大家評說他取勝的原因。有的說項羽對有功之人不獎賞,對有才能的人妒忌,所以失去了天下……。漢高祖笑首說:“這只是其一,你們不知其二。要知道,成功與否,全靠用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論這點,我不如張良;安邦治國,供給前方軍糧,這點我比不上蕭何;統領百萬大軍,攻無不克.這點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是當代豪傑,我能夠重用他們,這是我得天下的原因。”在場的人聽了頻頻點頭,覺得他說得有道理。

漢王雖是這麼說,但他對在楚漢戰爭中因立戰功受獎被封為王的幾位有實力的大將,還是不放心。

韓信當時被封為楚王,彭越被封為粱王,英布被封為淮南王,他們功勞最大,兵力也最強。漢高祖對他們格外小心。

原項羽手下的一名將軍名鍾離昧,垓下之戰項羽死後,他化名潛逃投韓信。漢王想捉拿他。此人義氣剛直,韓信與其互相傾慕,志趣相投。這樣,韓信便把他收留下來。 後來,有人向漢高祖告發韓信,說他想謀反。只因他軍力強大,漢高祖沒有對韓信用兵,而是採用了陳平的計策,施巧計將韓信降職,取消了楚王封號,改封為淮陰侯。這正是“狡免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的道理。 韓信被降職以後,心中不悅,常推說有病不上朝。幾年後,有一個叫陳豨( xi)的將軍造反,不聽漢朝的指揮,自稱代王,一氣佔領了 20多座城池。漢高祖很著急,下令要淮陰侯韓信和梁王彭越一起去征討反將陳豨。可是,這兩人都推說身體不適,不肯出兵。因形勢緊急,漢高祖顧不上考慮如何治他們的罪,只好自己帶兵親自去討伐陳豨。

韓信沒有接受帶兵討伐叛將的命令,人們議論紛紛。漢高祖帶兵離開長安後,有人向呂后告發,說韓信與陳豨是同謀,也想發動叛亂。有人給呂后出主意,趁著高祖不在將韓信治罪,以謀反為名將他殺死。若高祖在,恐怕有人給他求情,治不了死罪。

眾臣都知呂后厲害,高祖對她可說是言聽計從了。丞相蕭何,為保全自己性命,對她也懼怕三分。當呂后問蕭何如何治罪於韓信時,蕭何便獻出智殺韓信的計策。

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呂后與蕭何商量好計策後,便讓人故意傳出訊息,說陳豨已被高祖抓到,要所有大臣都進宮慶賀。韓倍也不得不去,他一進宮門,就被早已埋伏好的武士以蓄意謀反的罪名而捉拿。他有口難辯,最後被圍在白帳中,漢兵用亂箭將他射死。

後人將上述史實概括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