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高糖飲食易引發多種疾病 北京疾控提醒:小心“甜蜜”誘惑!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孫紅麗)秋高氣爽,外出遊玩、逛街時,吃個冰激凌、來瓶冰鎮可樂,讓生活變得更加愜意。不過,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這些隨處可見、隨處可選擇的“甜”,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新增糖,看似“甜蜜”的健康陷阱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介紹,新增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類,具有甜味特徵,包括單糖和雙糖,常見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漿等。我們日常使用的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紅糖都是蔗糖。

那麼,除了滿足口味上“甜蜜”的愉悅感,新增糖是否是必需的呢?其實,新增糖是純能量物質,從營養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飲食中並不需要新增任何糖。當新增糖攝入過多時,這個“甜蜜”的陷阱還會帶來健康問題。

含糖食物吃得多,會帶來高的能量攝入,但同時膳食質量卻不高。長期高糖飲食不僅易引發超重肥胖、齲齒,還會導致包括糖尿病、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在內的多種慢性疾病發生風險增高。

以含糖飲料為例,估計每年在全球導致18萬人死亡,主要原因就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在中年人群,含糖飲料會增加多種疾病(如冠心病)的死亡風險。而低新增糖的飲食模式,則與成年人心血管疾病、肥胖、2型糖尿病、某些型別的癌症、齲齒的風險降低相關。

含糖食品,藏起來的糖有多少?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新增糖主要來自加工食品,琳琅滿目的含糖飲料、種類繁多的甜點如蛋糕、麵包、糖果、冰激凌、布丁,以及各種果醬、醬料,都是新增糖攝入的“食用源頭”。

以似乎不太甜的麵包為例,100克麵包中可能會含有8~18克左右的糖。即使是家庭自制烘焙的6寸戚風蛋糕,也需要加入50克左右的糖。而市場上各種口味、夾心、裝飾的甜品含糖量會更高。

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新增糖的主要的來源是含糖飲料。含糖飲料是指糖含量在5%以上的飲品,多數飲品的含糖在8%~11%左右,有的高達13%以上。這樣的含糖量雖然看著感覺並不很高,但由於飲用量大,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攝入過量的糖。

比如,喝一瓶可樂大約就要攝入52克的新增糖。而且,含糖飲料已經成為了十分方便購買的甜味飲品,我們甚至常常在無意中,就會消費更多的含糖飲料,並漸漸成為習慣。

新增糖,量應該如何把握?

減糖控糖,要做到每天的新增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能控制在25克以下,對健康的益處更多。這需要做出哪些行為的改變呢?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多喝水,首選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想喝有味道的飲品時,可以選擇飲茶代替。

吃新鮮水果,摒棄果汁。少吃甜食,減少餅乾、冰激凌、巧克力、糖果、糕點、蜜餞、果醬等在加工過程新增糖的包裝食品的攝入頻率。

購買包裝食品時檢視配料表,如果有蔗糖、白砂糖、麥芽糖、果葡糖漿、濃縮果汁、葡萄糖等,就表明添加了糖,應當少吃。

家庭製作食品時,少放或者不放糖。

長期高糖飲食易引發多種疾病 北京疾控提醒:小心“甜蜜”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