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滿天星斗到月朗星稀,上下五千年成了國人心中神聖的負擔

由於夏朝沒有考古支撐,也就是夏朝至今無法證實,華夏文明的上限只能到二里頭文化,而二里頭文化的上限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所以至今約3700年。

這也是易中天認為華夏文明只有3700年理論依據。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

相信大多數國人對上述描述華夏文明的語句不陌生,一直以來所說的五千年文明史為什麼就只剩下3700年了呢?

從滿天星斗到月朗星稀,上下五千年成了國人心中神聖的負擔

國人對“上下五千年”似乎有一種執念,不證明華夏文明超過五千年誓不罷休,不承認一切認為華夏文明晚於西方的觀點。

1、上下五千年的說法從何而來?

上下五千年,“上下”是古今的意思,上下五千年最早的出處已不可考(有說法來自義大利的一個傳教士衛匡國),但無論何時出現,其計算方法則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從三皇五帝算起。

如果以黃帝紀年為準,黃帝元年為公元前2698年,那麼今年,公元2019年便是黃帝4716年。

最早採用黃帝紀年的是民國,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孫文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釋出《改歷改元通電》:

“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也就是說,公元1912年1月1日,是黃帝紀元4609年辛亥11月13日。

從滿天星斗到月朗星稀,上下五千年成了國人心中神聖的負擔

歷史學家錢穆在其傳世名著《國史大綱》中寫道:

中國為世界上歷史最完備之國家,舉其特點有三。

一者“悠久”。從黃帝傳說以來約得四千六百餘年。從古竹書紀年以來,約得三千七百餘年。(夏四七二,殷四九六,周武王至幽王二五七,自此以下至民國紀元二六八一。)

二者“無間斷”。自周共和行政以下,明白有年可稽。(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從此始,下至民國紀元二七五二。)自魯隱公元年以下,明白有月日可詳。(春秋編年從此始,下至民國紀元二六三三。魯哀公卒,左傳終,中間六十五年史文稍殘缺。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治通鑑託始,至民國紀元凡二三一四年。)

三者“詳密”。此指史書體裁言。要別有三:一曰編年,(此本春秋。)二曰紀傳,(此稱正史,本史記。)三曰紀事本末。(此本尚書。)其他不勝備舉。(可看四庫書目史部之分類。)又中國史所包地域最廣大,所含民族分子最複雜,因此益形成其繁富。若一民族文化之評價,與其歷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則我華夏文化,與並世固當首屈一指。

所以,上下五千年的說法起自黃帝,距今四千七百一十六年,約五千年。

但黃帝時期尚處於我國的半信史時代,可以肯定還未進入文明時代,那麼華夏文明進入文明時期的時間在哪?

於是,有了《夏商周斷代工程》。

2、《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結論是什麼?

《夏商周斷代工程》從公元1996年開始,至2000年結束,其目的就是確定我國夏商周三代的確切年代。

應當說,這個結果並沒有完全實現,其給出的結論主要如下:

夏朝開始於約公元前2070年

商朝開始於約公元前1600年

盤庚遷殷的時間在約公元前1300年

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的時間在公元前1046年

從滿天星斗到月朗星稀,上下五千年成了國人心中神聖的負擔

從給出的年份我們不難發現,除了武王伐紂的時間可以確定外,其餘的都是“約”,只是一個大概的年份,準確的時間無法確定,而且夏朝在哪裡也沒有定論。

3、滿天星斗——中國各地遍佈史前文化

今天的考古使我們對古代的史前文化有了長足的瞭解,對於華夏文明的起源,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提出了“滿天星斗”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新石器時代全國各地均出現了文明的萌芽,且可以分為如下六大板塊:

一 是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黃河文化中心;

二 是以泰山地區大汶口文化為代表的東方,其突出特點是不同於仰韶文化紅陶的黑陶文化;

三 是湖北及其相鄰地區,其代表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

四 是長江下游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

五 是鄱陽湖——珠江三角洲為中軸的南方地區;

六 是從隴東到河套再到遼西的長城以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內蒙古赤峰的紅山文化和甘肅的大河灣文化。

這六大板塊中,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商朝一脈相承,是華夏文明產生的主線

,而其它新石器時代文化比如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與華夏文明並不存在傳承,至少今天還沒有發現。

從滿天星斗到月朗星稀,上下五千年成了國人心中神聖的負擔

或者說,即使良渚已進入文明時代,其只能說明中國境內曾存在更古老的文明,而不能說華夏文明源自良渚。

中國境內的文明,與華夏文明並非同一概念,即使我們在我國境內發現比華夏文明更為古老的文明,也不能直接說華夏文明就可以上推至更早的年代。

這一點與古印度文明做對比便更為清楚

最早的古印度文明在今巴基斯坦境內——哈拉帕文明,但傳承至今的是後來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創造的恆河文明。

從滿天星斗到月朗星稀,上下五千年成了國人心中神聖的負擔

我們可以說古印度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哈拉帕文明,但恆河文明本身的上限在公元前1800年,與二里頭文化相當。

4、二里頭文化的分期

二里頭文化介於龍山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之間,因發現於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其遺址主要集中分佈於豫西、豫中,北至晉中,西至陝西西安 、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區,南至湖北北部,東至開封、蘭考一帶地區,其分期入下:

二里頭文化一期約公元前1735年~公元前1705年

二里頭文化二期約公元前1705年~公元前1635年

二里頭文化三期約公元前1635年~公元前1565年

二里頭文化四期約公元前1565年~公元前1530年

二里頭文化屬於夏還是商?最初是有爭議的,但現在一般都認為時間處於夏朝晚期,《夏商周斷代工程》也認為二里頭便是夏朝後期的都城所在。

從滿天星斗到月朗星稀,上下五千年成了國人心中神聖的負擔

同時,二里頭文化被認為出現了華夏文明的曙光,這也是華夏文明3700年之說的由來。

5、月朗星稀——中原最早進入文明階段

華夏文明最終在中原出現,這一結論沒有問題,但這指的是“華夏文明”本身,並非可以肯定中國境內最早的文明在中原。

華夏文明由黃河流域,經歷三次衣冠南渡最終使長江以南成為了華夏文明的核心區,這也是華夏文明在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

如果說公元前2000年之前,中國處於文明萌芽狀態的新石器文化遍佈全國,是“滿天星斗”的話,那麼中原地區率先進入文明,便是“月朗星稀”,而中原便是那個“月亮”。

文明不同於文化,雖然史學界對於文明的標準並不完全統一(西方的標準是文字、城市、青銅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曾提出中國版的文明標準: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基礎,

社會階層、社會成員、階級的明顯分化現象

中心性城市的出現

大型建築的修建

但無論如何,社會階層的分化和國家暴力機關的產生,無疑是人類進入文明的重要特徵,這也是我國將“禹傳子,家天下”作為文明開端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