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一種偏見

一 身份的“原罪”:這世界上存在著一種秩序

當看到馬路上有車輛剮蹭時,很多人在沒有看到司機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猜測,這司機一定是女性。在人們普遍的認知裡,好像駕駛技術好的人就一定是男性,發生事故的人基本上都是女性。

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在驕陽似火的路上跟小夥伴們一起盡情奔跑,他們在憧憬即將到來的暑假。但是一個晴天霹靂過來了,他們得知黑人的孩子是不可以去本區公園的游泳池游泳的(只有週三的下午除外)。於是每逢週三,他和他的小夥伴們便接踵而行,活像一群流浪的吉普賽人。用他的話來說,那是古怪的每週一次的“朝聖”活動。也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早期在芝加哥地區盛行的種族制度的真實寫照。

《刻板印象》: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一種偏見

這種制度對一個小孩子的影響僅僅是一個開始,很快他就發現社群的黑人小夥伴都不能去溜冰場玩(除了每週四晚除外)。這些區別對待的手段著實過於刺眼,後果也相當嚴重。

這麼赤裸裸的歧視,難道只有在週三或週四的時候,才能被當做一個普通人?

還有一次13歲的他有一次為了應聘地區高爾夫球場的球童,一大早6:00就趕到了現場,足足等了一天,後來卻被告知他們不招黑人。

經過幾十年的摸爬滾打後,現在的他已經越來越意識到,這無非就是一種人生境遇,一種和自己的種族和在那個年代、那個地點,身為一個黑人密切相關的境遇。

他就是美國的克勞德M。斯蒂爾,著名社會心理學家,曾任斯坦福大學等名校教授,哥倫比亞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等學校的博士學位。上面的故事就出自他的《刻板印象》一書,書中揭露了一個事實: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偏見。

《刻板印象》: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一種偏見

針對童年的泳池限制,作者給它取了一個名字“身份的條件作用”,就是說在某種場合下,為了實現某些需求或目的,而必須處理的某種情況。

之所以這樣稱呼,就是因為這些變數均由當事人的某種特定的社會身份而產生,只有與當事人具有同樣身份的人才會面臨這樣的條件作用,而其他人則不受影響。這對一種典型的身份條件作用,刻板印象風險就是一種典型的生活窘境。

在社會中,我們非常清楚其他人對於許多事物的看法我們對這些身份賦予了刻板的印象,並且彼此間的想法高度一致。比如年邁、貧窮、富有或者身為女性掛鉤的負面印象,被加諸我們自身的時候,我們是心知肚明的,我們很清楚別人會怎麼想。同樣也知道,任何與這種刻板印象相符的行為,都會進一步印證此類印象。

我們對隨之而來的評價和待遇同樣瞭如指掌。比如一個人學習不好,總是忘事,或者是內向不願與人交往,都有可能面臨刻板印象的風險。

非洲裔美國男子斯臺普斯是紐約《時代週刊》的作者,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的時候,有一次穿著休閒的學生服,走在芝加哥海德公園社群的街頭,誰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刻板印象》: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一種偏見

雖然大家都沒有說自己害怕,但是他們的肢體語言無一不表示自己非常的恐懼,情侶們看到他都嚇得緊挽胳膊或者是緊扣雙手,有的乾脆直接小跑到馬路的對面。

有一些正在說話的人,一看到他就變成了啞巴,一雙眼睛呆呆地望著前方只為避開他的視線。

緊張不安的他跑到小路的對面,不自覺地吹起了口哨。甜美又純淨的旋律從他的嘴裡發出,披頭士樂隊的歌,還有維瓦爾第的四季。原本行動僵硬的路人們在聽到樂曲後都放鬆了不少,有的在路上還與作者擦肩而過,並露出了笑意。

《刻板印象》: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一種偏見

我們不難看出,這就是由人種引致的一種負面印象。這種偏見就認為黑人男子普遍具有暴力傾向,但是斯臺普斯先生透過吹奏維瓦爾第的名曲就發現了一個扭轉刻板印象的好辦法,也改變了他的處境。正是這種改變,生動地揭示了刻板印象風險的本質。人們不自覺間摘下了暴力傾向的有色眼鏡,所以他們言談舉止中的恐懼感便慢慢地消散,刻板印象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我們每一個人都幾乎是由它打磨和塑造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刻板印象非常的多。我們對於某個群體一種偏頗的認知,我們就會認為這個人群有某些特定的屬性。

比如女生到了三年級以後,數學成績一定不如男生,理科班的女生人數寥寥無幾。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刻板印象》: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一種偏見

二 一見鍾情的誤會

加拿大某市的郊外有一座全長135m,高70m極為狹窄的橋,人走上去的時候,便會搖晃不止,只能緊緊抓住兩側的麻繩,十分的危險。

有兩位心理學家招募了一組男性大學生,並把他們分為三組,讓他們依次單獨透過這座吊橋,他們會對這些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並邀請這些學生晚些時候與他做進一步交流。

人的情感能夠被明確的認知嗎?我們來看一下實驗過程:

第一組的男生們經歷了心驚肉跳的吊橋體驗,橋的另一端站著年輕女子。

《刻板印象》: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一種偏見

還有另外兩組男生也參與了這一實驗,不同的是,吊橋的另一頭的調查員換成了男性。

最後一組人被安排與妙齡少女見面,不過他們只需要輕鬆地穿過一條堅固又低矮的普通橋樑即可。

後來結果出來了,在透過皮卡拉諾吊橋後遇到美女調查員的一組男生中,當天晚上給女生致電的人數是三組中隊最多的。其它兩組的男生很少有人給美女調查員打電話。

在穿越卡皮拉諾吊橋過程中產生的緊張情緒即使在走下橋後仍在持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於是當一位美女出現在面前時,他們便將心中殘留的緊張感誤讀為對美女的濃濃愛意。

作者認為刻板印象風險會對人們產生影響,它會引發大腦的暴走以及一整套生理和行為的反應,而當事人對於所發生的一切卻一無所知,因為他們從未承認過。

《刻板印象》: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一種偏見

三 如何降低身份和刻板印象的風險

摘下面具,提升安全感的明燈

作者在攻讀心理學博士研究生學位的時候發現,整個心理學院只有一百多名學生,黑人也只有兩三名,他感受到更多一層的困擾。

在當時高等教育領域內的種族融合還是一個嶄新的課題,白人學者們樸素的著裝對於歐式風格的青睞、對於葡萄酒的偏好,都以一種心照不宣的方式與追求卓越掛上了鉤。而附帶了身份條件的追求卓越的本身恰恰是作者所不具備的,雖然他也假裝擁有這種調調,但是很快就意識到這種表面的功夫是難以持久的。骨子裡不“卓越”,很快就會原形畢露。作者天天戴著面具,壓力感油然而生。

《刻板印象》: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一種偏見

不僅是在小組聚餐的非正式場合,還是在有教職工在場場合,以至於自卑的他從來不在課堂上提問。他經常會注視著自己黝黑的雙手在思考它究竟意味著什麼?

即使大學城的內部氛圍十分友善,同學們之間也互幫互助,他也能輕而易舉地融入這個環境中。但是托馬斯斯特羅姆就像溫暖的春風一樣給他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溫文爾雅又性格直率的湯姆面對作者時,總是露出充滿期待的笑容。他並沒有表現出對作者本人太多的關注,每次在燭光下會談時,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課題研究上,將作者視為一個給力的搭檔。

老師而且經常表揚他,慢慢地,作者產生了信任感,無論是摘掉面具還是自我肯定,都可以提升對負面刻板印象的抗性。

刻板印象無處不在,它成為我們的標誌,也成為我們的負擔。有時使人努力過度,有時扼殺了自我本性,但是它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本書深入剖析了身份認同感的形成因素和過程,展示了小小的標籤如何發揮了強大的力量,最後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應對計劃,幫助你擺脫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的發揮天賦,即使在面對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偏見這樣一個鮮活的事實中也能夠決定自己終究成為什麼樣的人,不讓任何人替我們去決定找到更好的自己,實現人生的價值。斯蒂爾提供瞭解決人生難題的一些想法,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慢慢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