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完顏亮南侵和宋孝宗北伐,兩場無果戰爭,奠定對峙基礎

秦檜死後的第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南宋主戰派再度崛起。

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為秦檜死了,主和派亂作一團,這才有了主戰派的崛起。

這個觀點不能說完全沒道理,但顯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那一年金國突然南侵(正隆南侵),被南宋擊敗。

主和派混亂不堪,外加擊退了金國入侵,這使得主戰派佔據了輿論的制高點。

淺談完顏亮南侵和宋孝宗北伐,兩場無果戰爭,奠定對峙基礎

此次事件似乎可以證明,和議是靠不住的。

事實上,主戰派反對和議時,一直就是在強調這個觀點。

換言之,我們用稱臣納貢換來的和議,隨時有可能被金國撕毀。

此次事件似乎也可以證明,金軍並沒有什麼可怕的。

你看,這次金國南侵,就是讓我們英勇的宋軍擊敗了,在此過程中,我們還收復了一些失地。

實際上,這些說法都很牽強。

任何和議都要依靠實力作保證,否則都是靠不住的。可問題就在於,在正隆南侵之前,宋金之間已有了近二十年的和平。

關鍵是,主戰的金國皇帝完顏亮,也已經死於非命了。如果南宋願意承認過去的條約,雙方還是可以繼續保持和平的。

而且總的來說,金國也是主和派佔據上風,所以完顏亮背盟南侵,才會突然後院起火。

金國主和派反對戰爭的理由和南宋差不多,過去打了那麼多年,也沒能征服南宋,現在再打下去,估計也是沒有結果的。

現在的金國的將領、軍隊真比以前強大嗎?以前辦不到的事,現在就一定能辦到嗎?

因為這種沒志氣的話是金國說的,所以我們自然會認為,它說得太對了。

問題是,如果南宋有人說出這種沒志氣的話,人們就會一邊倒地噴他。

這說明,當時的宋金雙方,都有數量龐大的主和派存在。金國輸了之後,主戰派立刻被清算,就連皇帝完顏亮都沒能倖免於難。

或許有人會說:“如你所言,宋金雙方大體實力對等,那麼金國是怎麼敗的呢?”

當時,完顏亮已經率領大軍打到了長江邊上,卻突然聽到後方傳來訊息,都城有人篡位!這個訊息傳開之後,完顏亮的軍營開始譁變,他本人也在亂軍中被殺。

如果沒有這種背景,宋軍究竟能不能大敗金軍,實在是個問題。

在金軍這次南侵時,曾指揮過順昌大捷的神將劉錡,面對金軍的進攻,也只是想著跑路,以至於受到虞允文的嘲笑。

虞允文問劉錡,你這樣跑回去,怎麼向皇帝交待呢?

劉錡說,我回去,把我的兩顆官印(置制使、招討使)都交給皇帝。

虞允文說,現在局勢成了這副爛攤子,皇帝要你那兩顆官印,有什麼用啊?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在敵人大軍壓境之時,你竟然以為引咎辭職,就能對得起你的職責?皇帝讓你當官,就是為了讓你今天可以辭職嗎?

虞允文是皇帝派到前線慰問的文職官員,他到了前線,馬上代表中央政府表示,我們現在已退到長江一線,再退下去,往哪退呀?我們現在就憑藉長江天險,與金軍抵抗到底。

於是宋金歷史上,著名的採石大捷產生了。

劉錡在事後說,南宋養兵二十年無戰事,好容易打了一場大捷,還是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書生得了頭功,真是讓我們這些將軍們慚愧啊。

淺談完顏亮南侵和宋孝宗北伐,兩場無果戰爭,奠定對峙基礎

儘管勝得有些僥倖,但金軍南侵失敗後,大宋主戰派的聲音空前高漲。

關鍵是,秦檜死後,趙構親自舉起了主和派的大旗,在這種背景下,他連個緩衝區也沒有,所以只能無奈接受退位的事實。

這樣一來,南宋主戰派的聲音更大了,剛剛上位的宋孝宗受到影響,立刻決定大舉北伐。

領銜北伐的人,就是從前的主戰派宰相張浚。

初期,北伐進行得非常順利。宋軍集中兵力於有限的幾個點上,金軍兵力分散在整個防線上,宋軍用突襲的方式取得了重大勝利。

面對這種勝利,整個大宋主戰派更是自信滿滿了,因為事實證明,金軍就是不堪一擊啊,只要皇帝一聲令下,宋軍可以吊打金軍。

可是,等金軍主力開始集結時,就是另一回事了。

南宋這次北伐敗得有多滑稽,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基本事實看出來。

在北伐前,就有人覺得政府準備的賞賜之物太少,於是大發牢騷。

指揮部一聽居然有人發這種牢騷,當時就火了:大家為國殺敵,難道就是為了得點賞賜嗎?

以前,將領在前方磨洋工,通常都是說,糧草不夠用,後勤準備不足。

現在到好,竟然把賞賜之物準備不足,也當成了消極殆工的理由了?你們能對得起政府多年的教育、培養嗎?

更神的事還在於,北伐剛剛取得了一點點勝利,也就是在淮河以北,收復了幾座城池,離北復中原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就因為一件狗血淋頭的事,弄得將軍不是將軍,士兵也不是士兵了。

話說,南宋北伐大軍,攻破宿州城後。一個將領認為,為了提高士氣,我們應該把宿州府庫裡的東西,都拿出來犒賞三軍。

另一個將領認為,我們才剛有點起色,以後的路還長得很,怎麼能這樣浪費物資呢?再說了,三軍將士,你背一個小包袱戰利品,我背一大包裹戰利品,以後還怎麼打仗?於是,只給士兵一人發了一點小錢。

這事兒傳下去之後,大家想想看,士兵會覺得哪個將領好呢?

如果大家對北伐的積極性非常高,自然會覺得,後面的那個將領好,畢竟一切以大局為重。

問題是,如果大家沒什麼積極性,自然會覺得第一個將領好。

再後來夏天打仗時,有一個將領對三軍將士說,這麼熱的天,將士們實在太辛苦了。

如果大家對北伐的積極性非常高,自然會覺得,這根本沒什麼辛苦的,畢竟當兵打仗,比這艱難的環境多了去了。

問題是,如果大家沒什麼積極性,自然會覺得這位將領太暖心了,不像那個成天逼我們打仗的狗朝廷。

結果很現實,大家拿到一點小錢之後敢怒不敢言,聽到各種暖心話語之後抱怨連天,哪有半點要北伐成功的雄心壯志?

就是這一樁樁一件件,導致宋軍內部矛盾重重,後來爆發了符離之戰,宋軍慘敗。

淺談完顏亮南侵和宋孝宗北伐,兩場無果戰爭,奠定對峙基礎

大家發現沒有,由於宋金實力大體相當,所以無論誰發動戰爭,結局都不太好。

金國主戰派完顏亮就不用說了,他雖然是皇帝,但由於發動戰爭,又沒能滅掉南宋,所以被部下殺了。

南宋主戰派張浚的運道也不好,在符離戰敗之後,主戰派再度退出權力中樞,主和派重新上臺,張浚也在不久之後病逝。

很多人都以為,南宋主和都是秦檜的所作所為,後來上臺的主和派領袖湯思退也是秦檜的黨羽。

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客觀的。

能夠站在前臺執政,說明這不僅僅是某一個或某幾個人的行為,他們背後必然有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無論是秦檜還是湯思退,都只是這個集團的代表,卻不是這個集團的主宰。

對於南宋的主和派,我們常常有一種說不出的輕蔑、痛恨,總而言之,就是這些人多事!

岳飛死後,南宋統治者一直都是暖風燻得遊人醉,從此再也不思北伐,南宋就一直受金人欺負。

問題是,後來出現了主戰派,這種明顯帶有童話性質的歷史觀點,就難以維持了。因為,這似乎可以證明,南宋軍民一直想北伐,只是有心無力啊。所以,人們就只能無限貶低、嘲笑那些主戰派了。

總而言之,這些主戰派一個比一個飯桶,一個比一個愚蠢,事實上,只有如此才能讓人們解氣,才能讓人們相信,南宋一直偏安江南,就因為岳飛被殺所導致。

這種觀點並不符合唯物主義,岳飛再強也只是個體,南宋能否北伐成功則需要看整體。

當時的客觀事實就是:金國和南宋的實力大體相當,或者金國略強,雙方誰也滅不掉誰。

在這種背景下,對峙才得以出現,而主戰派雖然會在一時間得勢,卻也很容易突然就失勢,完顏亮如此,張浚亦如此。

淺談完顏亮南侵和宋孝宗北伐,兩場無果戰爭,奠定對峙基礎

孝宗在主戰派的支援下上位,卻因為北伐大敗,所以只能重新回到主和的路線來。

孝宗在位期間,你說他主戰吧,他後來一直是幹吆喝,沒有行動,因為他上位初的那一場北伐,讓他變得清醒了。

宋孝宗的這種做法,同時滿足了主戰、主和兩派的願望,於是趙構再也無法奪回權力了。

如果宋孝宗高舉主戰大旗,並且堅定不移地主戰,那趙構就可以藉助主和派的支援,讓自己再度擁有權力。

問題是,宋孝宗就是披著主戰派外衣的主和派,你叫趙構從何處發力呢?

基本就是從宋孝宗開始,南宋已經定下了主和的基調,但時不時地還會吼兩句主戰,這其實都是表演而已。

淺談完顏亮南侵和宋孝宗北伐,兩場無果戰爭,奠定對峙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