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國力強大,為何最後被滅?

在我國古代,每個朝代都必然要經歷盛極則衰,衰極則反的過程,儘管宋朝經濟十分的發達,縱觀整個歷史,宋朝的經濟實力也是首屈一指,到了鹹平三年即公元1000年的時候,宋朝的GDP總量佔了全球的22。7%,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經長期經受著外族的襲擾,並最終滅亡,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首先,宋朝的地理位置。宋朝自開國以來就沒有一統中國,燕雲十六州,自始自終都是被北方少數民族掌控,如此一來一個重要的戰鬥物資——-馬匹便沒有了供應。宋朝失去了對北方土地的掌控還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北方少數民族佔有的土地相對較大,這使得北方各族有了充足的兵源,且有了更廣泛的戰爭縱深,有了跟宋朝周旋的餘地。

宋朝國力強大,為何最後被滅?

我們在看到宋朝地圖的時候應該可以感受到,北方各少數民族所佔的土地甚至比宋朝的還要大,其中遼和西夏幾乎將宋朝的北方邊界完全的包圍。北方少數民族多為遊牧民族,自小就生長在馬背上,這對各少數民族來說,是發展騎兵的最大優勢,而這正是宋朝的弱點。其次,歷史遺留問題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在宋朝的時候北方各少數民族,諸如:契丹(遼)、女真(金)、蒙古、党項(西夏)會如此的強大呢?這就是個歷史的問題了。在宋之前唐之後,我國曆史上經歷了黑暗的70多年的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並非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時代,各各少數民族輪番來到中原霸佔了土地,然後以漢人的國都命名,建立起了各自的國家。

宋朝國力強大,為何最後被滅?

這些少數民族所佔領的土地多數都在北方,而且對待北方的漢人極其的惡劣,這使得北方漢人對少數民族有種無法言表的恐懼。當宋朝建立之初,北方少數民族有所收斂,但北方漢人還是擔心自身的安全,所以很多北方漢人都遷徙到了南方,北方則留下了大片空閒的土地。由於北方的土地出現大量荒蕪,所以北方的少數民族便漸漸的生活在了原先漢人生活的地方。長久一來北方土地上的少數民族人口越來越多,而宋朝也沒精力去管理,一來二去就滋長了遼、金、西夏、蒙古等國的實力,等到宋朝反應過來之後,那已經為時一晚。最後,也是很多歷史愛好者公認的關鍵,政治問題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因為陳橋兵變才黃袍加身,才奪了柴家的後周。

宋朝國力強大,為何最後被滅?

這件事情對趙匡胤以及趙匡胤之後的宋朝統治者來說觸動是十分的大地,這從《水滸傳》中對柴進在官場中地位的描寫也可以感受出幾分來。所以自趙匡胤之後,宋朝每一個皇帝都是重文抑武,生怕武將擁兵自重,重蹈趙匡胤的老路,更甚者將軍在外打仗,對於戰場上的事情並無決斷權,真正決定如何用兵的居然是身在千里之外的皇帝,如此一來確實能夠杜絕武將尾大不掉,但戰場上風雲變幻哪裡等得了皇帝的命令,所以宋軍屢敗也就不足為奇了。宋朝的各皇帝把控制武將權力看作是頭等的大事,這比丟掉幾塊土地還要重要,因為在趙匡胤後代們看來,武將一但要反,宋朝丟掉的就不是一塊兩塊土地,失去的將是整個江山。

如果將這點看透的話,大家也就不會奇怪,為什麼岳飛明明可以打敗金國直取燕雲十六州,而趙構為非要棄十六州不顧,急與金國談何。實質就是,在趙構看來,等岳飛奪回燕雲十六州之後,岳飛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趙匡胤,而宋朝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後周呢。所以趙構在整個大宋和燕雲十六州當中進行選擇,自然選擇了前者。透過岳飛的事情我們也可以看到,宋兵並非是不能打,而是宋朝的皇帝人為的不希望將軍們取得勝仗太多。綜上所述,宋朝時期在經濟異常發達的時期,軍事卻相對薄弱,這主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造就了宋朝相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實力此消彼長;歷史造成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強大;政治原因造成了宋軍無法得到健康發展,人為的屢次戰敗。

宋軍在與北方少數民族的戰鬥中是不可能獲勝的,這個永遠無法取得真正勝利的軍隊,滅亡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