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導讀:

穿壽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如今這個習俗在慢慢改變,如果有一天穿壽衣的習俗消失,將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但這個習俗正在消失。隨著土葬的禁止,火葬的實行,農田裡再也沒有屍體了,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火葬畢竟是時代下的產物,存在既有它存在的意義。

在火葬推行之前,如果家中有人死了,家人會幫其準備壽衣,然後給死者穿好壽衣後,抬進棺材裡,然後拉到田裡提前挖好的坑裡,死者從此長眠於此。那時候穿壽衣,是因為當時還能保留全屍,所以家人特別重視壽衣,認為死者躺在棺材裡也要注重儀表,所以那時候人們把壽衣看得很重。

如今死者都會拉到火葬場,一把火過後,只留下一把骨灰,按理說穿不穿壽衣已經無關緊要了,畢竟最後都化為了灰燼,可是即便如此,很多地方依舊延續著給死者穿壽衣,這是為什麼呢?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穿壽衣的原因

1、子女敬孝

百善孝為先,儒家《孝經》中說道: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老人給予後代了生命,當老人離開的時候,家人也希望老人到“那邊”不會捱餓,不會沒有衣服穿。

為了表達對死者的敬孝,後人就會給老人做幾套新衣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壽衣。

而壽衣上還會繡上一些圖案和文字,比如“壽”“福”等字樣,是親人對死者敬孝的一種體現。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2、民間習俗

中國自古就非常重視喪葬禮儀,先小殮,後大殮,身份越高,小殮衣衾越多、越貴重。

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綴玉面罩、綴玉衣服等特殊壽衣,漢代皇帝和貴族的玉衣由此而來,並分為金、銀、銅縷玉衣3個等級。

近代漢族壽衣沿用清代冬衣配法,有衣5件、帽1頂、鞋1雙,另有衾枕,外衣以綢為面料,大多繡五蝠捧壽圖案,壽衣顏色,一般為藍、褐色,年輕婦女用紅、粉或蔥白色。

此外,還配以被褥,通常鋪黃、蓋白(意為鋪金蓋銀),被面常繡“八仙”。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壽終正寢”“入土為安”。在病人生命垂危時,親屬要給他穿戴好內外新衣,否則,就是“光著身子走了”,親屬會感到十分地遺憾和內疚。

所以,人們就認為,死者生前每日忙忙碌碌,一生也許都沒有機會打扮自己,人去了,又如寢,穿上壽衣,可以永遠的端端莊莊“投胎”。

另外,古代壽衣的質地和樣式都很珍貴,只有財主和達官貴人才能穿得起,後來慢慢地就成為了一種暗示,寓意人死後穿壽衣,是希望死去的人在“陰間或投胎轉世做個有福人。”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3、吸收腐水

在古代,人死後會放進棺材裡,而棺材往往要在家裡停放幾天,而人死後由於正常的機能消失,17個小時以後(時間會存在差異),體內的細胞就會發生化學變化和內部組織開始腐爛。

而在死後24小時以後,屍體內的細菌開始分解,分解的過程中產生硫化氫、甲烷等氣體,這種狀態持續幾個小時,隨著體內的硫化氫、甲烷增加,屍體就會變得像充氣的氣球一樣。

而一旦超過兩天以後,屍體裡的細菌開始大量繁殖,蛋白質開始腐爛,胰腺也開始消化自身,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屍體腐爛。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當腐爛擴散的全身的時候,屍體內就快速生成大量腐氣,導致屍體膨脹、擴大,這種現象被稱為巨人觀。

隨著屍體的腐爛,血液從口鼻中流出,此時散發的味道會讓人覺得噁心。

為了不讓體液流得到處都是,古人就給死去的人縫製棉衣,然後給死者穿上,當屍體發生腐爛的時候,棉衣就會吸收腐水。

另外,因為人的器官大多數都在上半身,腐爛時水分比下半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關於壽衣

古時候做壽衣,有許多講究,男人的壽衣外面多為杏黃色,女人外衣多為青藍、古銅色為主。

壽衣無論內外衣,一律不用紐扣,只用小條布帶,以帶子代替紐扣,而壽衣也並不像字面上這麼簡單,相反的,壽衣包含了很多民間元素:

1、衾(qin)

說的是裹屍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綢、緞面料織成,繡以花卉、蟲魚、壽星等吉祥圖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層。

2、壽衣

壽衣包括衣、褲、裙,衣有長衫、短襖、馬褂、旗袍等,並有內衣、中衣、外衣之分,褲和裙皆有長、短及各類中西不同款式。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3、壽帽

壽帽又稱壽冠,男的一般用禮帽、便帽,也有戴傳統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常戴蚌殼式絨帽,但不適合中青年女性。

4、壽鞋、壽襪

壽鞋一般以布鞋為主,壽襪一般為棉布襪。

5、壽枕

傳統習俗為頭枕飾有云彩,腳枕為兩朵蓮花,諺曰:“腳踩蓮花上西天”。

6、壽被

壽被是一種蓋在逝者身上的狹長小被,處於最外層,以布、緞作為面料,上繡星、月、龍、鳳等圖案,一條墊於屍身之下,一條蓋於屍身之上,與棺蓋隔離。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現在很多地方依舊在延續著這樣的傳統,當有人去世後,都會準備以上6件,以示對死者的尊敬和敬愛。

值得注意的是,從傳統講究來看,壽衣多是準備單數,比如3件、5件、7件等奇數,忌諱雙數的件數,這和民間有俗語“福不雙至,禍不單行”有很大關聯。

另外,古時候的壽衣都是用“帶子”(條),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帶子”有“帶來子嗣”的含義,也是希望家族可以人丁興旺。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壽衣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壽衣的袖子一定要長,長到足夠將死者的手部全部遮住,這種做法的寓意也是對於後人的祝福,希望後輩的生活條件可以得到保證,不至於去討飯吃。

最後,穿壽衣的人選也是有講究的,如果是男性去世,就由其兒女和專門穿壽衣的人來負責,若去世的人是女性,則由兒子和兒媳一起負責。

無論出於哪種原因,壽衣都代表了親人對死者的各種期望,以及對家人的各種寄託,應該傳承下去。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結語:

給死人穿壽衣已經傳承了幾千年,如今大部分地區依舊延續著這樣的傳統,而隨著土葬被火葬替代,穿壽衣的習俗慢慢地開始改變。

有些地方,當家中有人去世時,家人會幫死者穿上一件乾淨整潔的衣服,然後悲痛地將其送到火葬場火葬,而死者那身乾淨整潔的日常衣服,就是他的“壽衣”了。

除此之外,壽衣不菲的價格也是導致越來越多人放棄的原因,目前市面上一套普通的棉質壽衣,售價差不多在2000元左右,材質稍微好點的壽衣售價差不多在5000千元左右。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一定要穿壽衣?只穿平常的衣服行不行?

古人穿壽衣是因為死者起碼還是個“人”,穿得體面一點,是對死者的尊敬,可如今已經沒有土葬文化了,最後只剩下一把骨灰,何必要再多花錢去準備化為烏有的壽衣呢?

再說了,農村還有地方埋,不用花錢買墓地,城市裡一塊墓地都要幾萬塊錢,後代的壓力太大了,與其死後厚葬,不如生前盡孝,也成為很多人看開後的真實想法。

最後想說的是,喪事簡辦必將會成為新的殯葬形式,壽衣也總有一天會消失,隨著海葬、樹葬的實行,昂貴的目的也將伴隨著一起消失。

但無論怎麼改變,我們對老人的敬孝之心不能改變,而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把給老人準備殯葬的錢拿到他們生前孝敬,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