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肌訓練造福膝、骨關節炎患者微創介入手術助心臟瓣膜病患快速康復

中新網上海9月30日電 (記者 陳靜)上樓梯提不上勁兒、走路會腿痠痛腫脹、膝蓋出現經常性疼痛、打軟腿……上了年紀後,很多人發現自己的腿部開始衰老。

髖關節肌訓練造福膝、骨關節炎患者微創介入手術助心臟瓣膜病患快速康復

安丙辰介紹,髖關節外展肌群肌力訓練可以有效緩解膝骨關節炎症狀,還能有效改善髕股關節疼痛症狀。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 攝

“膝骨關節炎是社群老年人就醫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表現為疼痛和功能障礙。”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康復科副主任安丙辰主任醫師30日對記者介紹,髖關節外展肌群肌力訓練可以有效緩解膝骨關節炎症狀,還能有效改善髕股關節疼痛症狀。

對於症狀性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國內外診療指南均推薦應用股四頭肌訓練治療,其止痛效果不亞於非甾體類藥物。

在30日舉行的2022年第三屆外高橋醫藥健康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暨“走進外高橋:科技醫療惠民”上海健康大講堂活動中,安丙辰坦言,訓練早期因運動誘發的膝關節疼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依從性。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膝骨關節炎常伴隨髖關節周圍肌群肌力降低。

據悉,安丙辰透過不斷的探索和試驗,研究開發出一種無誘發膝關節疼痛副作用的膝骨關節炎運動療法治療方案——髖關節肌訓練,並配合使用具有個人專利的髖關節測試訓練裝置。

這位專家介紹,髖關節肌訓練是一種非負重的髖關節肌訓練方法。訓練採用坐位,將髖關節測試訓練儀固定於雙側大腿下段相對處。訓練過程中,膝關節不受力,從而能有效避免訓練過程中誘發膝關節疼痛,短期即可獲得明顯療效。

據瞭解,由於採用坐位,該訓練方法也避免了發生跌倒損傷的可能,有利於年老體弱患者。單次訓練治療前後的效果觀察發現,包括疼痛、僵硬、計時起立-行走測試、5次坐-站測試等單項評分指標都有了明顯提升。訓練2周後,患者膝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均明顯好轉。由此看來,髖關節肌訓練是膝骨關節炎運動療法的較好選擇。安丙辰介紹,髖關節肌訓練的相關軟硬體的設計和製造都在有序進行中,希望能夠進一步惠及廣大膝骨關節炎患者。

據悉,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辦的2022年第三屆外高橋醫藥健康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暨“走進外高橋:科技醫療惠民”上海健康大講堂活動旨在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惠及於民。

髖關節肌訓練造福膝、骨關節炎患者微創介入手術助心臟瓣膜病患快速康復

何奔介紹,心臟瓣膜病也可以透過微創介入方式有效治療。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 攝

心臟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無時無刻不在搏動。在搏動收縮的過程中,瓣膜必需不斷地開啟、關閉。隨著年齡增長,瓣膜不斷的開關,可能會出現鈣化或變形。在活動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何奔主任醫師介紹,要修補瓣膜,外科開胸手術曾是標準治療手段。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心臟瓣膜病也可以透過微創介入方式有效治療。

心臟瓣膜病包括主動脈瓣疾病、二尖瓣疾病、三尖瓣疾病和肺動脈瓣疾病。何奔介紹,在中老年人群中,主動脈瓣狹窄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主動脈瓣疾病比較常見。

主動脈瓣狹窄最常見的病因有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主動脈瓣畸形,以及老年性主動脈瓣退行性變。“主動脈瓣狹窄的典型症狀為勞力性呼吸困難、心絞痛、暈厥等,其預後與症狀關係密切。主動脈瓣狹窄可經歷長期無症狀期,可一旦出現症狀就會迅速進展。”何奔強調,“對於主動脈瓣狹窄的病人來說,若不加以干預,出現心絞痛後的平均生存期為5年,出現暈厥後的平均生存期為3年,出現心力衰竭後的平均生存期為2年。因此,主動脈瓣狹窄是一個嚴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

對於不嚴重的瓣膜病變,何奔指出,原則上採用藥物治療。“不過,嚴重的瓣膜病變就需要做瓣膜修復或替換。很多病人出於對心臟外科治療手術複雜性和風險的擔憂,總是一拖再拖。”這位專家表示,得益於科技的發展,主動脈瓣狹窄的外科治療已經由傳統開胸換瓣手術轉為微創介入治療。

據悉,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是目前主動脈瓣狹窄最新且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手術透過股動脈送入介入導管,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區並開啟,從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復瓣膜功能。何奔指出,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TAVI微創手術不需要開胸、心臟不停跳,手術創傷小、術後恢復快,已成為老年瓣膜狹窄患者的一線治療手段;特別是對不能耐受外科手術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TAVI微創手術也提供了治療的新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