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老話常說:“好馬配好鞍,好茶配好器”。如果茶葉品質上乘,而茶具卻粗俗不堪,在品飲的時候難免會大煞風景,故古人詼諧地比喻為“茶瓶用瓦,如乘跛馬”。

喝茶真的有必要這麼講究嗎?

小編不禁聯想到2016年9月15日紐約佳士得臨宇山人專場,宋代油滴天目茶盞拍賣摺合人民幣7800萬,還創造了建盞的最高拍賣記錄。這將近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說起建盞與茶的淵源,就不得不提宋代風靡一時的鬥茶。

點茶是作為風靡宋代的飲茶方式,指的是將炙烤後的茶餅碾羅成末後調膏於盞中後用沸水衝點選拂,而鬥茶即是要比較點茶技巧的高下。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布衣百姓,鬥茶作為一項日常必備活動,以此為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與鬥茶相匹配的茶碗,自然成為兩宋朝野競相追捧的物件,建盞便是當時的“鬥茶神器”。

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宋徽宗親自撰寫的《大觀茶論》中有載:“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

“茶湯色白為上品”,是官方的鬥茶標準,盞的顏色要夠黑,才能讓湯色之白足夠有鮮明對比,且盞壁要厚,能保溫,否則茶湯咬盞不力,容易在盞壁出現水痕,便成了輸家。

建盞深沉的底色完全襯托出了茶色的“白”,其鬼斧神工之下的自然斑紋,美的不可方物;建盞胎底厚重,口沿偏薄,具有很好的保溫效果,底子深,能夠盛下更多的湯花,完美符合了鬥茶的要求。

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鬥茶鬥茶,那麼究竟用的是哪一種茶來“茗戰”?

宋代人的茶葉“出廠形態”是餅狀,龍圖鳳餅、龍團鳳茶,皆是宋代貢茶的代表稱謂,其製作之初就在制餅圖案上採用龍鳳等皇家圖騰,與百姓的茶飲區分開。

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北苑貢茶之「新收揀芽」,銀模銀圈,徑三寸五分;「上品揀芽」,紹聖二年造,銀模銀圈,徑三寸五分。

據《福建通志》記載,北苑龍鳳茶是一種餅狀茶(又稱團茶),屬蒸青片類(即將採來的新鮮茶葉,經蒸青或輕煮“撈青”軟化後揉捻、乾燥、碾壓、造形而成)。

▼北苑大小龍鳳團茶是在唐宋間流行的餅茶基礎上精加工成型的。圖選自《中華遺產》2016年05期 繪畫/馬翊涵

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龍鳳茶的製作十分精細,需要經歷“蒸茶、榨茶、研茶、造茶、過黃、烘焙”六道工序,力求精工,狠下血本,僅是一斤茶就需要六百多個茶工,造價令人咋舌。

所以歐陽修記載,“小團一斤價值金二兩”,有時縱有金銀寶也難買一斤茶。清代文人鄭板橋更是由衷讚歎,“頭綱八餅建溪茶(指大龍團一斤分八餅)……此是蔡丁天上貢(蔡襄、丁謂)”,這麼珍罕的貢茶,僅供位高權重之人,普通人是不可能喝到了。

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在宋代,如此繁瑣的工序,才能造就一款茶來茗戰,實在是令人望塵莫及,那麼在時下的建盞,適合喝什麼茶呢?

其實,建盞並不挑茶葉,各式品種的茶葉都適合用建盞品茗。

在我們日常使用建盞飲茶時,在高溫沖泡下建盞釉表層的鐵逐漸被氧化,茶裡蘊含豐富的礦物質與建盞釉表面的鐵起輕微的反應,在兩者交替的情況下,建盞釉面日積月累慢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也就是七彩色。

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尤其是武夷巖茶與紅茶更容易養出七彩,這是因為武夷巖茶和紅茶的茶色、茶湯濃淡都最為適中,尤其是近幾年備受追捧的武夷巖茶,其橙紅色的茶湯與建盞內壁的結晶體結合可形成深色薄膜,也就是業內所說的“穩定的包漿”,這樣一來就更容易養出七彩。

8千萬的建盞,該用多麼金貴的茶,才能匹配得上這個價值?

但要注意的是養盞與紫砂壺一樣,最好用不同的茶,養不同的盞;或者用茶湯顏色相近的茶,養一個盞。簡單來說,茶湯顏色差異較大的的不可以共用一個盞。比如我們平時較常飲用的綠茶與紅茶,茶湯顏色南轅北轍就不能共用一個盞,否則建盞釉面會鈣化啞光。而熟普、巖茶、紅茶等此類茶湯顏色較為相近,是可以共用一個建盞的。

歡迎關注【建盞】,詳情瞭解更多建盞與瓷器知識,可以後臺私信筆者,筆者將會第一時間為你解答~

今日話題:用建盞做主人杯的時候,喜歡泡什麼茶?歡迎留言與我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