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和陪娃不能兩全?想明白這7點我終於不焦慮了

我的朋友是個工作狂,在國內知名的獨角獸公司工作,職場精英,業績卓越。上週我們一起吃飯,他苦惱於自己的時間完全不夠用,對孩子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目前的一些表現讓他感到困擾。

事業和陪娃不能兩全?想明白這7點我終於不焦慮了

40歲左右的中年人,很多都面臨著類似的情況。事業處於上升期,再往前邁一步就可能實現職業的理想。但是又很矛盾,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尤其是孩子。

在孩子的重要成長階段,幾乎是缺席的,即便人在身邊,心也在工作上。放棄職場迴歸家庭?這也真不是外人所說的那麼簡單,我理解,都不容易。

那天的交流,讓我對於父母的角色,對於職場,對於孩子的陪伴與成長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不是每個父母都可以全職,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全身心陪伴的條件,

不用抱怨,不用自責,不要完美主義,即便我們現在沒有能力做到最好,但我們可以把能做的做到足夠好。

我們還可以思考,在眼下,我們還可以做哪些努力?

01

陪伴,在任何時候都需要

在任何時候,孩子都需要陪伴,即便是他把你推開的時候。推開是渴求到極致的訊號。

工作忙不能成為無法陪伴的藉口,我們主張的要讓孩子獨立,不是把他當成一個完全的成人。

十三四歲的孩子的獨立,和三十歲的獨立完全不同。

晚自習後永遠是一個人回家,爸媽加班沒回來自己照顧好自己洗澡睡覺,總是自己打車去培訓班,孩子可能順從,懂事,省心,但相信我,會有那麼一刻,他看著身邊的同學、朋友和父母的身影,有一個念頭冒出來:

為什麼我總是一個人。然後,也許,他會迅速把這個念頭撲滅,假裝甩甩頭毫不在意。

也許我說的有些極端,大多數的家庭是父母介入過剩,而不是陪伴太少,但在很多父母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家庭,在父母有一方甚至雙方都在異地工作的家庭,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哪怕只有一次,你送他上學,哪怕只有一次,你突然出現在他放學的時候,他的心裡都會升起一道光。如果可以,讓這“一次”儘量再多一些。

02

精神交流不能少

人在,心不在,依舊起不到陪伴的效果。

心在,不僅指專注,用心,更指要努力創造精神交流的機會。

孩子青春期,很多父母說雖然一直陪著,但不懂他了,完全聊不起來。那麼我們需要問問自己,

為了能聊得起來,我們做了哪些努力?試著瞭解過他的興趣愛好嗎,有至少一個可以和他共同開展的業餘活動嗎,讀過他讀的書嗎,走過他走的路嗎

……如果沒有交集,如果不試著體驗他的體驗,自然不會有共同話題,更不會有深入地交流。

很多職場父母因為工作的壓力,無法顧及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對孩子也無法做到更好地精神交流,如果是這樣的話,就

從照顧好自己的精神家園開始,從專注地陪伴開始。

不要著急,保持耐心,我們不是立刻就能做到高質量的交流,持續做,驚喜可能會在任何一個下一秒出現。

03

對家庭的職場化說NO

你也許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公司高層管理者,也許是一名傑出員工,在職場,你雷厲風行,利落果斷,規則感強,表現卓越。你極有可能把這些優秀的特質帶回家庭,帶到親子溝通裡。

你也許會發現,在職場的成就感會被家庭挫敗得一敗塗地。那麼優秀的自己,難道不理所應當也有一個同樣優秀的孩子嗎?自己的優秀裡,難道不也應該完整包括了家庭和孩子的優秀嗎?

這個鮮明的對比,讓你無法接受,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家庭和職場是完全不同的場景,你有可能無法切換角色的模式,把職場的思路帶進了家庭。家庭裡沒有那麼多KPI,沒有那麼多必須嚴格遵守的規則,伴侶不是你的同事,孩子不是你的下屬。

讓自己放鬆,柔軟,溫情。讓自己迴歸,告訴自己,現在,你只是一位母親\父親。

04

更愛孩子還是更愛自己?

更愛孩子還是更愛自己?這個問題,我們當然會不假思索,還需要問嗎,當然我們更愛自己的孩子啊。但試著想一想,真相真的如此嗎?

我們一頭扎進工作,對孩子不管不顧時,發生了什麼?

你是否正在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感,但卻逃避孩子的教育。

跳開物質,我們總想抓住點什麼,工作給我們帶來成就感,但孩子常常讓我們感覺到挫敗。

相對而言,完成工作的挑戰比管理孩子來得輕鬆容易得多,短期回報來得更快。

在孩子和自己之間,我們選擇了滿足自己。

再問一次自己,更愛孩子還是更愛自己?我們還可以怎麼做?

05

穩定的後方

我們可以也應該去追尋我們想要的,我們的職場,我們的理想。但我們不能因此放棄對孩子的養育,成長這條路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可逆的。

事業和孩子之間矛盾嗎?有平衡點嗎?平衡點在哪裡?

我想,對於每個人來說答案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孩子的特質不一樣,我們身後的大家庭也千差萬別。

要找到那個平衡點,我們可能需要得到一些幫助,比如家庭其他成員的支援。我們的另一半,或者我們的父母。

我們需要確保有一個穩定的後方,這是指因為工作或者其他某些原因我們確實不能完全參與到孩子的日常管理裡,有值得我們信賴、也有助於孩子成長的力量可以提供支援。

有些家庭很幸運擁有這樣的力量,目標一致,分工明確,攜手共進。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隻要有可以做這些事的人就叫穩定的後方。比如,有些家庭是老人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他們是我們最愛的父母,對孩子也是無私付出,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一定可以成為穩定的後方。如果你發現有縱容,隱瞞,過度關注,過度控制,過度干涉等情況存在,且對孩子造成了一些影響,建議多重視,多溝通,多調整。

我不贊同孩子初中就寄宿,但這不是絕對的答案。

如果一個家庭,父母因為工作的特殊性無法在陪伴的時間、質量上提供保證,也沒有合適的後方支援,寄宿也許是均衡考慮後的最優選擇。前提是,我們需要對學校,寄宿的環境有前置的考察,確保孩子是在一個安全、積極的環境裡。

事實是,大家庭的每個人都想為孩子好,但結果有可能事與願違。

父母是孩子養育義務的第一責任人,工作忙不是我們把孩子丟給其他人的藉口,疏通道路,排除障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06

如何看待輔導班?

加班是很多職場人士的日常,而輔導班為“支援”我們工作提供了便利。兩個小時,或者更多個連續的兩個小時,孩子有一個可以去的地方,可以學的地方,皆大歡喜。

但輔導班不是萬能藥。在我們為孩子安排一個又一個輔導班的原因裡,有多少是真正為了孩子,還有多少是為了我們自己?

“我都送你上輔導班了,你還是學不好,怪誰啊?”

這句父母的經典名言,潛臺詞是:

你學不好可不是我的責任,我做了我該做的。

相比於孩子上輔導班,父母如何選擇輔導班,選擇哪個資源,能爭取到什麼資源更重要。

滿大街的輔導班,隨便進哪個門都是上,為什麼偏偏選擇這個?這是以海量的對比,豐富的資源輸入輸出為基礎的。

相比於孩子奔忙於各個輔導班之間,關注孩子的消化情況更重要。

父母和孩子都不能以“上課了”為心理安慰,畢竟“學到了”才是最終目的。

相比於逃避責任,逃避思考,孩子的精力付出指向更重要。

相比於做個輕鬆的甩手掌櫃,孩子的時間最珍貴。

贊成一切有計劃性,有針對性的輔導班,反對一切為了消耗孩子的時間、彌補自己焦慮的空洞、因為別人上了我們也不能落下。不管你有多忙,有多難安置孩子。

07

過程管理vs漁翁之利

我們時常會在一天、一週、一個假期快要結束的時候暴跳如雷,因為那時候我們才突然發現孩子竟然還有那麼多事沒有做。然後,我們會責備他,

你早

去了?!

在職場,我們的團隊要完成一個專案,我們會有時間推進節點,階段目標,階段驗收,這些工作都是為了保證專案最終可以圓滿結束。

但是在養育孩子時,我們卻常常忽略過程管理,只向孩子要結果。

尤其是你的孩子還不具備自主管理能力時,這個結果常常都很慘。

很多父母說,他說他做完了啊,不是說要信任孩子嗎?或者我問他他也不告訴我啊,我能怎麼辦?和孩子約定監管機制,在一開始就需要去做,而不是在失控後。

父母一定不是也不能是坐收漁翁之利的那個人,我們應該是一個積極而智慧的參與者。

給孩子自主權,不是我們一問三不知的藉口。我們和孩子之間,應該有一個機制保證,父母要建立一個通道,有權利知道孩子在做什麼,進展到什麼程度,至少在他成年之前。

權力是指我可以不使用它,但在有需要時,我有資格這樣去做。

這和父母的控制是兩回事,很多父母把權力用成了專制,讓孩子反感,這是孩子拒絕你參與過程管理的重要原因。

寫在最後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或者隱約知道問題所在,但是我們不願意去面對,不願意真的去尋找答案,即便在我們到處“尋醫問藥”的時候。

我們害怕去撕開自己的傷口,那讓我們感覺到疼痛。我們首先需要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只是孩子的問題。

比如,我們讓自己忙到停不下來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可能在逃避什麼?

什麼都想要,是不可能的。父母的兩難的境地真實存在,這需要我們轉變思路,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百歲人生》裡說:

在三階段人生中,首先要受教育,接著要就業,然後是退休,這是一種單向的線性發展方式。許多人遵循這些階段順序,接下來的行動就都確定無疑,而且可以預測。

多階段人生有全新的里程碑和轉折點,為我們創造了多種可能方式,排序的方式也不再取決於三階段人生的邏輯,相反他將深受個人喜好和環境的影響。

重要的是當步調一致消失時,與年齡有關的推測都將消失,年齡不再等同於階段。這些新的階段,將與年齡越來越沒有關係。

我們的職業生命週期正在延長,我們的事業版圖,不僅僅侷限在傳統三階的就業階段。這樣來看,

思考對孩子陪伴的過程,也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