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也管教不好?

有家獸的新手父母,你有這樣的煩惱嗎:

“教了這麼多次,還是不行。你怎麼這麼蠢!”

“如果我爸媽不讓你在家做什麼,你只能學這一門,還是學不好!”

“為什麼總是不好好學習,成績不好?以後能不能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

孩子總是管教不好?避開三大誤區,無論教什麼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現在的家長,似乎都沒有忽略教學的勇氣。“一個孩子不是神童,不管教就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那麼,不管教不教,有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該怎麼辦?相信你可以在《儘管教書也有勇氣》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孩子總是管教不好?避開三大誤區,無論教什麼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這本書的作者岸田文雄一郎是日本京都大學文學研究所的博士,主修哲學。他的書《不被喜歡的勇氣》風靡全球,長期位居各國書單榜首。成為父親後,他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將阿德勒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與自己的育兒實踐相結合,撰寫了《儘管教書也有勇氣》一書。

在本書中,作者站在家長的立場,以學習為主要切入點,告訴我們如何讓孩子學會真正的獨立,如何幫助孩子正確面對學習,如何與孩子建立更加和諧的親子關係。

筆者認為,心平氣和地教導,給孩子自我成長的勇氣和動力,是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的。但這裡的“不管教”不是指完全放養孩子不管問,而是指平等對待孩子,把握好與孩子相處的邊界,為不管教創造前提條件。

孩子總是管教不好?避開三大誤區,無論教什麼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這本書的邏輯結構不是很清晰,但其內容可以借鑑。那麼,不管教,怎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關鍵是要避免以下三個誤區:

誤區一:過多幹涉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干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監督孩子的學習,干涉孩子的選擇,防止孩子犯錯。而父母對孩子的干涉,大多是基於保護或控制的本能。我們認為孩子還小,缺乏自我意識、判斷力和承受能力,所以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

孩子總是管教不好?避開三大誤區,無論教什麼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但實際上,這種干涉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權利,對親子關係傷害極大。但是,完全沒有干涉,父母也放心不下,怎麼辦?

我們要明白,孩子的學習乃至人生,都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而設計的。所以,我們不能接手任何孩子應該面對的人生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意識到,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接受他的真實面目,建立他們對我們的信任。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和我們說話,在關鍵時刻尋求幫助。這時候在允許的範圍內給予支援和幫助,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實質性的積極意義。

誤區二:習慣性的批評和盲目的表揚

表揚和批評是大多數父母在教育中經常使用的兩種武器,但兩者都有其弊端。

孩子總是管教不好?避開三大誤區,無論教什麼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批評沒有建設性,如何糾正問題行為才是關鍵,但家長往往不解釋。孩子在受到批評後,暫時停止了自己的問題行為,卻不知道如何改正,這很可能會導致懦弱和消極,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益處。

表揚是自上而下的評價,說明父母沒有平等對待孩子。如果他們表揚太多,很可能孩子不被表揚就不會把事情做好。

沒有表揚也沒有批評,我們該怎麼辦?

其實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好。我們可以從這個動機出發:有意識地關注孩子行為中的優點和好的方面,善於從他們的缺點中發現優點;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耐心地向孩子解釋做錯事的後果,做不到的原因,正確做事的方法;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喜悅,肯定這種感覺。

孩子總也管教不好?

這樣孩子就會喜歡自己,也會建立起正視生活問題的自信心。

誤區三:學習至上。

許多中國父母把孩子的學習視為整個家庭的頭等大事。他們寧願自己吃苦,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和全方位的關懷。對他們孩子的要求只有一個——好好學習,不要管別的。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為什麼?

原因有三:家長過度關注學習成績,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高強度學習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重視學習只會導致孩子的個性、社交等能力發展不平衡,而這些方面的缺失又會反過來阻礙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

孩子總是管教不好?避開三大誤區,無論教什麼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做法呢?

把關注點從學習本身移開,讓孩子從學習之外的事情中獲得貢獻感,比如家務勞動、社會活動,形成自我價值感,讓孩子從均衡發展中建立起面對學習和其他生活問題的勇氣。

自古以來,父母總是關注“理想中的孩子”,用完美的標準去幹涉、批判、批評現實中不完美的孩子,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和危機。我們常常忘記,孩子小小的生命本身,以及他的平安健康的生命,才是上天賜予的最大禮物。

正如作者所說,“沒有不好的父母,只有愚蠢的父母。”為什麼我們不學著聰明一點,接受孩子真實的一面,多關注孩子的優點,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用不管教的藝術幫助孩子培養獨立面對生活問題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