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的千億豪賭

奇瑞的千億豪賭

作者 | 曹安潯、柴旭晨

“奇瑞QQ”,曾經的自主品牌一哥,承載了一代人的馬路記憶;在新能源時代,奇瑞汽車卻似乎失語了。

在奇瑞掌門人尹同躍看來,在新的時代,奇瑞必須拼死一搏,要麼突出重圍,要麼泯然眾人。

9月16日,奇瑞汽車啟動名為“瑤光2025”的科技戰略,未來五年計劃投資 1000 億用於技術創新,加強對新能源與智慧汽車的投入和佈局。

與大眾、本田、吉利、廣汽等中外傳統燃油車企一樣,尹同躍也加入了當前熱火朝天的新能源軍備競賽,意圖改寫戰局。

不過,當前奇瑞的電動車”護城河”還很薄弱,主力依舊是10萬元不到的“QQ 冰淇淋”和“奇瑞小螞蟻”,在市場中沒有多少話語權。

但尹同躍提出了一個宏偉的目標,明年即實現100萬輛電動車銷售(含混動),顯然,這是一個非常激進且有野心的目標。

市場也在期待,奇瑞王者歸來。

轉型

“中國車企大力投資智慧網聯技術的投入,堪稱軍備競賽。”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帶著他的新五年戰略和千億計劃。

尹同躍說,這千億要投入到包括平臺架構、三電、智慧駕駛等技術,培養研發人才20000+人,建立300個瑤光實驗室,以及蕪湖、上海、北美、南美、歐洲、中亞六大研發中心。

其核心是,押注新能源和智慧汽車,而這是幾乎所有車企當前的一致選擇。奇瑞的目標是,2025年要實現百分之百新能源化。

沒有太意外,奇瑞也叫板特斯拉了。尹同躍透露,明年9月,奇瑞計劃上市第一款大尺寸、高價位的車型,預計售價30萬元左右,全面對標Model 3、Model Y。明年目標想做到100萬輛,其中60萬輛純電動車,10萬輛商用車,30萬輛混動車。

尹同躍表示,“瑤光2025”戰略是奇瑞創新創業的一次勇敢嘗試。它是企業“科技躍遷”的重要戰略支撐點,也是奇瑞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轉型的“衝鋒號”和“宣言書”。

他還透露,現在奇瑞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奇瑞已經完成了增資擴股。

2022年2月,立訊精密百億入股奇瑞控股及旗下公司,交易完成後,奇瑞控股的第一大股東變更為安徽蕪湖市國資委,持股為27。68%,第二大股東為青島五道口,持股26。89%,立訊有限為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19。88%。

尹同躍表示,奇瑞控股預計在2025年之前上市,旗下一些優質零部件企業也有機會上市。

這可以說是尹同躍職業生涯中, 第二次“創業”。上一次,還要追溯到27年前。

現年60歲的尹同躍,幾乎一半歲月在為奇瑞效力。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國內汽車產業管理剛有了基本的目錄和標準,國產自主品牌尚在萌芽中,街上跑的多是合資汽車品牌。

1995年,安徽蕪湖政府代表團在考察一汽時遇到了老鄉尹同躍,並將他挖來安徽蕪湖主持汽車專案,即後來的奇瑞汽車。1999年,奇瑞汽車推出了中國第一臺自主研發的發動機。這對於整個中國汽車自主品牌來說,都意義重大。

之後的十多年時間,奇瑞快速崛起。2003年,奇瑞推出最早的“國民神車”——奇瑞QQ,定位時尚廉價微型車,7年時間就創造了80萬銷量神話。

可以說,奇瑞QQ是我國第一款實現“汽車開入尋常百姓家”的車型。到2007年8月,奇瑞累計銷售達100萬輛,僅用93個月。

奇瑞,也就此成為首個進入“百萬輛俱樂部”的中國自主汽車品牌。

然而,2010年開始,奇瑞“自主一哥”的光芒逐漸暗淡,比亞迪、長城、長安、吉利等車企後來居上,奇瑞,在新的規模競爭中失去了一哥寶座。

十幾年裡,雖然奇瑞對新能源早有佈局,1999年就成立了清潔能源汽車專案組,2010年3月第一批經濟型純電動轎車交付使用者使用,奇瑞新能源汽車正式開跑,但尹同躍並未大幅押注電動車,而是選擇了兩條腿走路,這導致奇瑞的轉型顯得保守了。

不過,進入2021年後,奇瑞重新發力了。奇瑞集團官網顯示,奇瑞2021年度累計售出新車96。19萬輛,同比增長31。7%。其中新能源車累計銷量達到10。9萬臺,同比增長144。6%。

這是近五年來,集團最大的年銷增幅。

到了今年,奇瑞的速度更快。 1-8月份,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汽車74。86萬輛,同比增長30%;其中,新能源車累計16。63萬輛,同比大增200%。

1-8月,奇瑞新能源實現了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居前三,僅次於比亞迪、吉利。

向上

目標宏偉,現實骨感。

前8個月資料顯示,奇瑞新能源車的銷量僅佔總銷量22%,想在2025年之前全面新能源化,是非常巨大的挑戰。

並且,困擾了奇瑞十多年的品牌低端化問題,從未解決;在新能源賽道,奇瑞也遭遇了和傳統燃油車品牌一樣的窘境,那時,奇瑞就受困於車型低端,未能突破。

在定價上,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一大不同點便是高階化。當前,無論是老牌豪車BBA,還是新勢力蔚小理,抑或自主品牌吉利、長安等車企,紛紛搶佔中高階電動車市場,各方勢力來勢洶洶,競爭激烈。

而奇瑞最熱銷的新能源車型是,奇瑞小螞蟻、QQ冰淇淋,售價十萬元不到,還沒有摸到中端新能源車的門檻,這帶來的問題是利潤微薄,市場聲量弱。

尤其近年在缺芯少電、電池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電動車的利潤被進一步壓薄,如果不能搶佔到中高階市場,對企業來說,盈利將愈加艱難。

這為奇瑞的“瑤光2025”千億戰略,埋下了伏筆,品牌向上也成了應有之義。

事實上,類似的千億戰略和品牌向上,是當前自主品牌扎堆進行的動作。長安、吉利、比亞迪、埃安等,都已經發布了類似的戰略或規劃,甚至推出了百萬級的電動車。

強敵環伺之下,尹同躍的千億豪賭充滿了驚險和刺激。到2025年,奇瑞能否殺入中高階市場,實現規模和利潤的又一突破,還是未知。

奇瑞,這個昔日中國國民汽車的代言人,在新能源時代能否靠著“理工男”的核心突出重圍,再分天下?

留給前自主一哥的時間不多了。

奇瑞需要加快步伐,與市場賽跑,與同行賽跑,與自己賽跑。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