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輩”起名,老祖宗傳承千年的文化,如今為何消失

中國的姓氏文化非常有趣,此前我們有做過兩期關於姓氏的節目,其中就詳細介紹了“姓”與“氏”的區別,如果沒有看過的朋友可以進入我的主頁去翻一翻,本期節目的主題,依舊和姓氏文化有關,咱們來聊一聊——姓氏文化裡的“字輩”傳統。

說到字輩,年紀稍大點的朋友一定都不陌生,在遇到同一姓氏的人的時,透過詢問對方的字輩,就能知道彼此的輩分大小,有時候還會出現年紀小的人反而是長輩的情況。

按“字輩”起名,老祖宗傳承千年的文化,如今為何消失

姓氏文化

那麼在傳統的姓氏文化當中,字輩,就是一個人在家族裡面輩分的標識,通常情況下,同一輩分的人在取名時,都要把對應的“字輩”嵌入到姓名當中去,比如某個姓張家族輪到“昌”字輩的時候,這一輩分的人就要在名字裡帶上“昌”字。按“字輩”起名,是老祖宗傳承了上千年的文化,但是如今為何會慢慢消失,這樣的老傳統為何會被現代人丟了呢?

字輩的確定,是依照家族族譜中的字輩口訣,通常族譜上會有規定本族派行,是由先祖確定下來的多少多少個字,比如確定四十個字,將其刊於族譜之上,後世子孫就以此為依據按輩選字取名,如果族譜中的字一旦用完,還可以由家族中的長輩集體商議,參照家譜中字輩原有的規律,

再另行確定

增加新的字輩排序。

按“字輩”起名,老祖宗傳承千年的文化,如今為何消失

姓氏文化

按照傳統姓氏文化,男孩子起名必須按照字輩來取,女孩則不需要。按照字輩取名,有以下幾個好處,首先是避免重名的現象,特別是古代有避諱父母和歷代祖宗名號的規矩,按照字輩取名則可以避免不同輩分間出現重名的現象。

同時,這樣也能方便家族成員對長幼次序一目瞭然,在各種家族活動中才不至於亂了禮儀,因為當一個家族開枝散葉以後,就會出現年紀小但是輩分大的情況,而傳統的長幼次序和尊卑禮儀,並非由年齡決定,而是由輩分決定,因此在某些相對傳統的地方,有時候仍然可以看到白髮蒼蒼的老者向三歲小孩磕頭行禮的現象,這是因為小孩的字輩高於老者的字輩。

按“字輩”起名,老祖宗傳承千年的文化,如今為何消失

姓氏文化

除此之外,按字輩取名還能促進族人之間彼此的認同感,即使兩個同宗同族的人從未謀面過,也可以透過字輩很快拉近距離,同時,字輩還可以起到辨別親疏遠近的作用,因為字輩通常是以某個宗族為單位,同姓不一定同宗,如果同姓同字輩,就說明彼此是同一宗族的後人,自然會比較親近,如果只是同姓,但是族譜和字輩不一樣,說明不是同一宗派的人,關係就相對疏遠。

字輩的傳統,最早是從唐代開始,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傳承歷史,比如韓氏一族的字輩最早就是由唐代詩人韓愈所定,字輩的表現形式有四言或者五言類的詩歌體,以及對聯等形式。

按“字輩”起名,老祖宗傳承千年的文化,如今為何消失

姓氏文化

雖然字輩有著上千年的傳統,但在七八十年代以後,起名時考慮字輩因素的卻越來越少,甚至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字輩,是什麼原因導致字輩的消失呢?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現代人的宗族觀念越來越淡薄。

古代社會的人對家族的依賴很重,而現代人更強調個體的獨立,家族的影響力和凝聚力越來越弱,透過字輩維繫家族親情自然顯得不再重要;

按“字輩”起名,老祖宗傳承千年的文化,如今為何消失

姓氏文化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很多家族的族譜在半個世紀以前遭到丟失或者破壞,人們在取名的時候已經無法參考族譜上的字輩、於是乾脆捨棄了根據字輩取名的傳承。

第三點,大概是因為現在的年輕父母越來越追求個性和寓意,只要能給寶寶一個既好聽又有寓意的名字就行,所以他們也不再受這種老傳統的束縛,想怎麼取就怎麼取,這也是字輩文化幾近消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