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譽之言,亦如刀劍丨齊湣王的教訓告訴你,如何避開職場“捧殺”

公元前284年,在黎明的寒風中,齊湣王被吊死了。

在此之前,齊湣王遭遇了一連串的黑暗事件:

當年,燕將樂毅帶領五國聯軍攻破齊國七十二城。

都城被攻破後,齊湣王出逃到衛國,因傲慢,齊湣王被衛人逐之出。

跑到鄒國、魯國,同樣因傲慢,鄒、魯國君也拒絕收留他。

輾轉到莒城後,遇到打著“救齊”名號的楚將淖齒。齊湣王將其任命為齊相。

他傲慢地要求淖齒恢復齊國,並拒絕淖齒的割地請求。威脅淖齒若不相助,齊國復國必攻楚。

淖齒怒了。一個亡國之君,如此不知天高地厚。他決定將齊湣王抽筋懸樑教訓一番。驕縱的齊湣王 “寧死不屈”,破口大罵直到氣絕。

戰國時期,非正常橫死的國君有三個:秦武王、趙武靈王和齊湣王。

秦武王因扛鼎而死,趙武靈王被餓死,齊湣王是其中最慘的一個。

戰國七雄中,齊國僅次於秦國,緣何落到幾近滅國,國君橫死的地步?

這隻因齊湣王落入了一次超級捧殺。

捧殺,此典故出自《風俗通》:“

長吏馬肥,觀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馳驅不已,至於死。

五四運動中,蔡元培先生在辭職啟示中引用了這個典故,原話:“吾倦矣,‘殺君馬者道旁兒’”。 意思就是說殺你馬的人就是在旁邊那些給你馬鼓掌的人,誇之者就是害之者。

可見捧殺由來已久,是日常居家旅行,坑人整人,必備良計。

下面我們以齊湣王為例,細數如何避開職場中,捧殺中的那些坑。

過譽之言,亦如刀劍丨齊湣王的教訓告訴你,如何避開職場“捧殺”

五國伐齊

佈局:貪婪自負,是落入陷阱的原罪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老子《道德經》

一、外患:結下滅國之仇

公元前314年,齊國結下了一個死敵。

其時,燕國發生一場內亂。燕易王噲不知為何腦子進水了,崇信儒家禪讓學說,大叢集臣,廢太子姬平,而禪位於國相子之。

更離譜的是,燕易王噲還把俸祿在300石以上的官印收回,給予子之重新任命各級官員的權力。這哪裡是禪讓,簡直是全部洗牌重組啊,瞬間觸犯了所有既得利益者。

將軍市被心中不忿,乃帥本部軍士,攻擊子之。兩下連戰十餘日,死傷數萬人,市被終不勝,為子之所殺,拋屍示眾。為躲避子之陷害,太子姬平、公子姬職紛紛出逃。

此時,齊國趁虛而入,打著太子姬平的旗號,出兵十萬進攻燕國。燕人恨子之入骨,士兵不戰而降,百姓簞食壺漿,城門大開以迎齊師。只用了50天,齊軍就打到了燕國都城。城破,燕易王噲自縊於別宮。子之被擒,後在齊國被凌遲處死。

此刻,若齊國迎回太子姬平,向新燕王討點賞錢,再要幾塊地,本就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可齊國錯就錯在太貪了。

齊軍在貪慾驅使下,進行了一系列迷之操作:

搗毀了燕王的宗廟,掠奪了燕國的王室重器,還大肆搜刮燕國的財寶。

——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爛。

燕國百姓一看不對勁了,剛趕走了亂臣,沒想到又來了一個強盜。於是燕國的反抗此起彼伏。兩年後,齊軍招架不住,只得退出燕國。

但這個

滅國之仇

,算是徹底結下了。

過譽之言,亦如刀劍丨齊湣王的教訓告訴你,如何避開職場“捧殺”

燕王禪讓,帶來內亂

二、內憂:人事的全面失敗

1、叛逃一能臣

公元前301年,齊湣王即位。剛即位,就鬧出了大動靜。

當年,齊國、韓國、魏國聯軍,發起了攻打楚國的戰爭,史稱垂沙之戰。此戰楚軍大敗,主將唐昧被殺。韓、魏攻取了宛、葉以北地區。楚懷王命太子橫到齊國做人質。

公元前297年,韓、魏在齊相孟嘗君策動下,繼續攻秦至函谷關,再次大敗秦軍,迫使秦國割地求和。此戰導致楚懷王客死秦國。

作為戰爭組織者,孟嘗君在齊國的威望達到了頂峰,甚至有點功高震主的意思。

連續勝利,讓齊湣王被衝昏了頭腦,忽略了日益嚴重的內部矛盾。他既沒有適當削減孟嘗君的權力,也沒有扶持新的制衡力量。而是眼睜睜看著孟嘗君的勢力野蠻生長。

公元前294年,齊國貴族田甲劫持了齊愍王。事敗後,孟嘗君被齊愍王所懷疑,遂出逃魏國。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曾經最熟悉的下屬,若生了反骨,便是最有威脅的敵人。

後齊愍王滅宋,益驕,欲去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為相,西合於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愍王亡在莒,遂死焉。——《史記 孟嘗君列傳》

樂毅五國合縱伐齊之戰,孟嘗君是魏相,發揮了重大作用。齊湣王之死,有三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外敵是樂毅,內奸是蘇秦,反賊便是孟嘗君

2、重用一間諜

“三軍之事,親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孫子兵法》

一個紮實的間諜,可敵十萬兵。間諜分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等五種。

其中最為決絕,威力最大的,就是不顧性命安危的死間。

歷來公認的死間範本,就是蘇秦入齊。

蘇秦為什麼要幫助燕國?因為蘇秦要報恩。燕昭王親自封贈他的“武安君”的尊號,知遇之恩讓蘇秦沒齒難忘。

離燕時,為表明決心,蘇秦還給燕王講了一個愛情故事。

“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有個叫尾生的男子,與一個女子相約於橋下。女子爽約,尾生不去,這時大水漫上來,尾生還不走,抱著樑柱而被水活活淹死。

蘇秦透過這個故事,想告訴燕王,他蘇秦就要以尾生為榜樣,哪怕“魂斷藍橋”,也一定信守諾言。

燕王聽了,也是男默女淚,啥也不說了,卿放心去吧。

蘇秦入齊後,填補了孟嘗君叛逃後的坑,成為齊湣王的智囊。接下來,就開始為搞垮齊國而不懈努力了。

這是多麼可怕的惡性迴圈。

可見捧殺局的開端,受害者大多有其弱點:貪婪與自負。

在職場上,以自我為中心,過度高調,過度功利化,有時候會在無形中得罪於人。一旦這些致命弱點被捧殺者發現,便會拼命將其擴大化,使之成為受害者陷入捧殺之局的原罪。

過譽之言,亦如刀劍丨齊湣王的教訓告訴你,如何避開職場“捧殺”

齊湣王

開捧:一場急速成形的絞殺風暴

現在有些不滿於文學批評的,總說近幾年的所謂批評,不外乎捧與罵。

以學者或詩人的招牌,來批評或介紹一個作者,開初是很能夠矇混旁人的,但待到旁人看清了這作者的真相的時候,卻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誠懇,或學識的不夠了。然而如果沒有旁人來指明真相呢,這作家就從此被捧殺,不知道要多少年後才翻身。

——魯迅《罵殺與捧殺》

一、稱帝,被放在火上烤

齊國一連串軍事勝利,將其推到了“老二”的位置。“函谷關之戰”大敗秦國,讓秦國感到,這個“老二”搞不好有取代他“老大”地位的實力。

彼此攻擊,兩敗俱傷不說,還容易被其他諸侯趁勢攻擊。

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秦王還是懂的。他想到了“借刀殺人”,挑撥齊國與諸國關係,讓大夥一起圍毆齊國。

事不宜遲。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提出尊齊湣王為東帝,自立為西帝,並約定五國伐趙,瓜分趙國。

稱帝,即改稱號為皇帝。透過自稱皇帝,成為管理各路諸侯的最高統治者。

當秦國的魏冉送來秦王提議時,齊湣王專門請來蘇秦詢問。蘇秦如是回答:

王之問臣也卒,而患之所從生者微。今不聽,是恨秦也;聽之,是恨天下也。不如聽之以卒秦,勿庸稱也以為天下。秦稱之,天下聽之,王亦稱之,先後之事,帝名為無傷也。秦稱之,而天下不聽,王因勿稱,其於以收天下,此大資也。

——《戰國策》

蘇秦的意思大概是:如今若是不聽從,這就會使秦國憎恨我們;如果聽從,這就要受到天下各國的憎恨。於是建議齊湣王看風頭,如果秦王稱帝之後,沒事,齊王就稱帝。

這個建議表面十分穩妥合理,但實際上暗含殺機。

三國時,孫權在殺了關羽之後,吳蜀關係破裂。為避免吳蜀發生戰爭,將禍水引向魏,孫權上書勸請曹操稱帝。沒想他的伎倆被曹操一眼識破。

操觀畢,大笑,出示群臣曰:

“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

曹操明白,一旦他稱帝,那漢帝往哪裡擺?天下人必將群起而攻之。

可當時的齊王,已經自信爆棚,滿腦子都是“稱帝”二字。猶豫之間,蘇秦給他建議:沒事的,只要秦國稱帝了,您就可以稱帝。——人家還在坑旁猶豫,你就直接把人家推下去了。

於是,什麼“放在火上烤”,什麼“天下人反對”,齊王通通不顧了,他稱了兩天帝,體驗了一把當皇帝的感覺。

二、拒絕秦國的“橄欖枝”

秦王在勸齊王共同稱帝時,還怕齊王不同意,特地丟出了“橄欖枝”: 約請齊王共同進攻趙國。

攻趙,實際上是可行的。

趙國一度雄心勃勃,和秦國作對,要“保二爭一”,在諸侯國中拉了不少仇恨。

且趙國周邊韓、魏兩國已經被秦國拉攏了。在長平之戰,秦趙交戰時,韓、魏均作壁上觀,喜看秦軍一路攻到邯鄲城下。

但蘇秦出於維護燕、齊勢力均衡的考慮,建議放棄攻趙,轉而攻宋。

蘇秦對攻趙的優劣避而不談,全力吹噓伐宋的好處:佔據了宋國,那麼衛國的濮陽就危險了;佔據了淮水之尊匕,那麼楚國的東部地區就危險了。佔有了濟水以西的土地,那麼趙國的邊邑就危險了;佔有了陰地、平陸,那麼魏國都城太梁的門就不能打開了。

一句話,佔據了宋國,會讓諸侯國都被嚇尿,然後向秦國表明:我們不一樣。這樣搞下去,就是商湯、周武王的稱霸之舉。

齊湣王一聽,覺得甚是有理,居然全盤照做了!

這樣,秦國也被得罪了。

過譽之言,亦如刀劍丨齊湣王的教訓告訴你,如何避開職場“捧殺”

戰國地圖

三、什麼是宋國?

宋國是個燙手的山芋。它是天下交通往來的中心國家,商業貿易十分發達,是戰國最為富庶國家之一。尤其宋國定陶,為中原最繁華的商業之都,有發達的手工業和商業,簡直就是一塊“流淌著奶與蜜之地”。

並且如蘇秦所說,宋國在各國間屬於一個戰略緩衝區。齊國若佔領宋國,將對衛、楚、趙、魏等一圈周邊國家產生威脅。

吞併宋國後,齊閔王一度產生重現齊國霸主榮光的幻覺。當初,齊桓公降服魯、宋,進取中原後,便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然而這次,情況有點不一樣。一開始齊國拒絕秦國建議,已經得罪秦國,按照秦國的邏輯:不是朋友,就是敵人。接著齊國獨吞宋國,國際反響是:“諸侯恐懼”。

過去,是秦、趙、齊三雄並立。

如今,齊國已被置於秦、趙對立面。秦、趙兩國對齊,既恨且懼。一場聯合絞殺的風暴開始醞釀。

在職場中,不少捧殺者也會使用和秦國一樣的套路。

他們全力吹捧受害者,讓其產生自負,期望值超出其實際能力。這樣使受害者在拉滿仇恨的同時,也犯下難以彌補的致命錯誤。

過譽之言,亦如刀劍丨齊湣王的教訓告訴你,如何避開職場“捧殺”

蘇秦最終被刺客殺死在齊國

下手:猝不及防的“絕殺”

胡惟庸是明初丞相。他也是死於一次“捧殺”。

胡惟庸一度十分膨脹:對生殺予奪,免官升職,有時不報告皇上便徑直執行。內外各部門呈上的密封的奏章,他一定先拿來翻閱,如對自己不利的,他就隱藏奏章不讓皇上知道。此後,還先後陷害過徐達、劉基等人。

權力慾極強,極其敏感的朱元璋假裝打起了盹。

但有一天,刀子來了。

有一天胡惟庸的兒子坐馬車賓士過市,墜死在馬車下,胡惟庸二話沒說就殺掉了駕車的人。對這次明顯的過錯,朱元璋突然計較起來,要求胡惟庸以命抵罪,賠錢都不行。這樣逼著胡惟庸有了造反動作。

處死胡惟庸之後,朱元璋抓住此案不放,繼續捕風捉影,對淮西勳貴及其子弟開啟了屠殺模式。前後十幾年,有三萬多人因此案而死。

與胡惟庸被“捧殺”流程。當齊國暴露出致命缺陷後,其他各國便痛下殺手,一擊必殺。

一、“東方快車謀殺案”

深陷積雪的列車中,美國人雷切特死在了自己的包廂中,身中12刀。案情在大偵探波洛的推理下水落石出,原來此節車廂的12人都與雷切特有仇,每人都“送”了雷切特一刀。

與東方快車謀殺案一樣,齊國被五國圍攻,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考慮。

魏:曾經非常努力地想擴充自己的地盤,一度進攻過趙、韓都城,但齊軍在孫臏指揮下,經過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兩仗成功瓦解了魏國攻勢,殲滅魏軍主力,逼死魏軍上將軍龐涓。從此魏國一蹶不振。

齊國滅宋不僅取走陶邑,還進一步侵吞魏楚兩國的佔領區,簡直欺人太甚。這次魏國終於抓住機會,一雪前恥,重新打回自信。

趙:對趙國來說,齊國是個危險的競爭對手。齊國滅宋後,直接抵進趙國的邊邑。過去每天光跟秦國幹架就夠費勁了,現在齊國還在背後虎視眈眈,這就成了腹背受敵啊。強烈的不安全感,促使趙國想一次性將齊國整熄火,免除後方的禍患。

燕:齊國要擴張,最好的選擇其實是燕國。有了之前幾乎被滅國的經歷,燕國對齊國那是相當地畏懼。強大的齊國,是懸在燕國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因此對燕國而言,“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盡最大可能削弱齊國,才能保證燕國的安全。

韓:韓國塊頭小,很好打。只有方圓900裡,沒啥戰略縱深,一道防線攻破,很快就能打到底。它處晉、楚兩強之間,把持著南方進入中原的門戶,是個戰略咽喉要地,所以“戰國戰爭之多者莫如韓”。這決定了韓國只能當好“牆頭草”這個有前途的角色。有時候,跟風也是自保。

秦:都已經稱帝了,還有啥好說的,為了“大一統”,幹就完了唄。

此時,五國思想已經達到高度統一,齊國已經成了砧板上的魚肉。

二、最後的止損機會

秦國也曾多次被六國圍攻,但是為啥就是幹不死?因為秦國地理條件實在得天獨厚。

秦國地形,渭河平原四面,環山帶水,易守難攻,是個“四塞之地”。

所以守住各個關隘,他國根本打不進去,一般就在函谷關前野營幾天,就無奈打道回府了。

齊國其實也有地形之利。在闈陽晉之道、亢父之險,簡單佈置一下軍隊,就能起到“以百擋千”的效果。

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率領各諸侯國組成的聯軍攻打齊國,齊湣王任命觸子為主將率軍迎戰。觸子選擇據險而守,兩軍在濟水邊對峙。本來可能拒敵於國門之外。

而膨脹的齊湣王卻進行一系列“迷之操作”,讓“地利”優勢在“人禍”中蕩然無存:

昌國君將五國之兵以攻齊。齊使觸子將,以迎天下之兵於濟上。齊王欲戰,使人赴觸子,恥而訾之曰:“不戰,必劃若類,掘若壟。”

觸子苦之慾齊軍敗於是以天下兵戰戰合擊金而卻之卒北天下兵乘之。觸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聞其聲。

達子又帥其餘卒軍於秦周,無以賞,使人請金於齊王。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甚多。此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呂氏春秋》

齊湣王威逼觸子,你若不戰,就一定滅你族人,挖你祖墳。侮辱和責罵,讓本欲賣命的觸子寒了心,出離憤怒。他按齊王要求出戰了, 一開戰就下令“鳴金收兵”,不知所措的齊軍如潮水般敗退……

之後,另一將領達子率領其餘士兵守在秦周地區,為鼓舞士氣,他請求齊湣王給士兵一筆賞賜。齊湣王氣急敗壞地罵道:“你們這些小子打了敗仗,居然還想要賞金?”

至此,齊軍徹底死心了。剩下所有軍隊一戰即潰,達子陣亡,齊湣王出逃。五國聯軍打進臨淄,將齊國國庫裡的金銀珠寶洗劫一空。

這裡,留下了一個慘痛的成語:因小失大。

輸得幾近一無所有,齊湣王無可奈何地,迎來最後敗亡的結局。

可怕的“捧殺”,讓齊湣王到死前的最後一刻,都還自負驕傲不已,他瞧不起所有人,包括為他賣命的人。

三、覆盤:齊王如何跳出“捧殺”局

齊湣王之悲劇,種子在其父齊宣王時已經種下。齊湣王,是齊國擴張戰略崩盤的買單者。

但敗亡的命運並非不可改變。在幾個關鍵節點,若採取合理措施,悲劇或許可以避免。

1、透過齊湣王的經歷,我們可以梳理出“捧殺”的要點:

(1)佈局:找到受害者的致命缺點;

(2)鼓吹:鼓勵、吹捧、縱容受害者的行為,讓其注意力只放在好處、利益上,忽略背後的致命陷阱。

(3)放大:透過各種助力和支援,讓受害者得到超乎尋常的利益,使其各種缺點無限放大。

(4)下手:撤除一切對受害者有利的幫助,聚集一切對受害者不利的因素,一舉給受害者致命傷害。

2、淺析齊湣王如何完美避開“捧殺”

(1)及時解決暴露出來的問題。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內政問題的確容易授人以柄。孟嘗君是個關鍵人物,若妥善處理好,將會很大程度減小國內意見的分裂。

(2)放棄不必要的虛名。榮譽是成功的副產品。過度追求榮譽,是很容易拉仇恨的。放棄稱帝,對齊國沒有什麼損失,還能阻止一場災難的發生。

(3)及時調整期望值。當面臨五國圍攻時,稱霸天下的目標已經不可能實現了。齊王應該放低身段,將主要精力放在維護國家安全上,與部下,與諸侯各國平等交流,爭取同情和支援,從而防止雪崩,及時止損。

過譽之言,亦如刀劍丨齊湣王的教訓告訴你,如何避開職場“捧殺”

五國伐齊

結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捧殺的本質,是營造一種病態的氛圍、價值觀,讓真正的問題隱形,得不到解決,從而讓矛盾日積月累,達到足以毀天滅地的程度。

此時,攻擊與否都不再重要,因為受害者已經陷入過分自信的泥沼,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在職場上,各種捧殺,更是花樣百出。

或捧殺你的學歷,或捧殺你的能力,或捧殺你的年齡,或捧殺你的美貌,或捧殺你與上級的關係……一句話,你自己得意什麼,就捧殺你什麼。

甚至國家之間,也有太多的捧殺。

美國“捧殺”蘇聯的改革與新思維,讓蘇聯各項顛覆式的改革突飛猛進,最終分崩離析;而日本,也在“日本第一”的讚揚聲中,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主動提出日元要升值10%,買了洛杉磯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承擔起超出其能力範圍的“經濟大國的責任”,最後崩潰在日元升值的經濟泡沫中……

不論是稱霸,還是當“救世主”,都是捧殺的套路的陷阱。

在捧殺中,有些人迷失了方向,被別人的讚美牽著鼻子走,直至落入陷阱。

如何化解捧殺之困?

那就需要我們時時警惕別人的讚美。哪些是合理的讚揚,哪些是超出實際的“捧殺”,要能夠準確辨別,而不能照單全收,不能讓自己被人貼滿恭維的“標籤”。若讚美超出實際,就需要“反讚美”,將標籤反貼給人家。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時時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尤為重要。

若你的實力不具備頂尖優勢,就不要爭搶虛名,拉滿仇恨。“守弱”是一門技術活,只有立足於長遠規劃,低調冷靜地發展,才能踏實走好職場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