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龍虎山護林員肖冬樣將中華秋沙鴨當“孩子”守護十年

春夏護林,秋冬護鳥,肖冬樣一干就是十年。

自2007年鷹潭龍虎山瀘溪河首次發現國際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身影,護林員肖東樣成為中華秋沙鴨的“守護神”。

十年來,他自費購買相機,忍受獨處深山的孤寂,午飯經常是啃著隨身攜帶的泡餅,揹著一個水壺一走就是一天;十年如一日,他堅持拍攝並寫下觀察日記,詳細記錄中華秋沙鴨的來去時間、數量以及活動規律和生活習性,拍攝了10萬多張照片、5000多G影片,形成了研究中華秋沙鴨的第一手珍貴資料。

鷹潭龍虎山護林員肖冬樣將中華秋沙鴨當“孩子”守護十年

肖冬樣在隱藏點觀察秋沙鴨

鷹潭龍虎山護林員肖冬樣將中華秋沙鴨當“孩子”守護十年

可愛美麗的中華秋沙鴨

瀕危物種現身 他擔起巡護重任

8月11日上午,新法制報記者來到了肖冬樣的家鄉——鷹潭龍虎山風景區上清鎮桂洲村。

聞悉有客來,肖冬樣早早地在村口迎接,熱情快步地將記者領進門。

肖冬樣中等身材、黝黑的面板,言語間盡顯樸實真誠。肖冬樣出生於1968年,2004年加入鷹潭龍虎山風景區森林護林員隊伍,至今已有13個年頭,熟悉他的人都習慣稱他“老肖”。

他的家是一棟上世紀90年代所建的兩層小樓,家裡的擺設也很簡單。片刻小歇,肖冬樣將記者帶上二樓,開啟電腦翻看過往的一張張照片、一個個影片,開始講述他與山林鳥類的點滴故事。

2007年11月,龍虎山瀘溪河首次發現國際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的身影后,老肖開始巡護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數量比揚子鱷還少的國際瀕危動物。目前,全球僅存不到1000只,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中華秋沙鴨之所以在龍虎山越冬,與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有關。

龍虎山風景區位於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這裡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有著“天然氧吧”的美譽,森林面積28。5萬畝。它不僅是國家5A級景區,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

在發現中華秋沙鴨後,鷹潭當地採取了嚴格的保護措施,並於2008年初劃定1800公頃的保護區。

也是從那時起,巡護秋沙鴨的任務落在了老肖身上。

自費訂雜誌買相機記錄秋沙鴨

起初,老肖對秋沙鴨一無所知。在接到巡護任務後,老肖上網查閱了大量與秋沙鴨有關的資料,自費訂閱了鳥類保護類雜誌,自學專業知識。

為了更好地記錄下中華秋沙鴨生活規律和習性,老肖還自費購買了一部相機和一個望遠鏡,不厭其煩地向前來進行科研的專家、教授請教,瞭解中華秋沙鴨的生活規律。

巡護的路途很遙遠——老肖每天清晨四五點鐘就起床,騎半個小時電動車,換乘竹筏,再沿著鐵路走30分鐘,然後穿越山林才能找到秋沙鴨棲息點。

秋沙鴨的警惕性十分高,很難近距離觀察。為了詳細記錄中華秋沙鴨的活動情況,肖冬樣事先佈置了好幾個隱藏地點,提前潛伏在河岸邊,用望遠鏡遠遠觀察。其間不能發出任何聲音,稍有動靜秋沙鴨就會飛走。每次一蹲就是好幾個小時,如果遇到颳風下雨或者雪天,工作難度就更大。

從老肖給記者展示的照片影片可以看出,秋沙鴨時而浮游追逐、卿卿我我,時而登上焦巖、左顧右盼,盡享它們閒適的生活。老肖告訴記者,他沒空欣賞這些美麗畫面,每次都是忙著拍攝、記錄。對他來說,這些小精靈的一舉一動都有著特定的含義。

有一次,老肖走到龍虎竹筏碼頭的橋上,看到天上有一隻猛禽俯衝下來想要抓一隻秋沙鴨,秋沙鴨從10多米的高空直接鑽到水裡去了。當時老肖心情非常緊張,後來看到猛禽飛走了,沒有傷害到秋沙鴨,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起初,肖冬樣的妻子楊細菊不理解丈夫的行為。據楊細菊介紹,老肖幾乎每天要巡山8小時,中午經常是啃著隨身攜帶的泡餅充飢,揹著一個水壺一走就是一天,“實際上,他的工作並沒有人監督”。

工作沒有人監督,全靠自己的責任心。用老肖的話說,他習慣把中華秋沙鴨叫作“我家的鴨子”,只要等來了秋沙鴨,那是絕不會去打擾它們的,一定要等到它們玩盡興回了巢,老肖才會收拾行囊回家。

回到家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天記錄下的影片輸入到電腦裡,並把一些有趣的記錄傳給國內的一些專家學者,和大家一起分享秋沙鴨帶來的快樂。

十年拍攝十萬張照片5000G影片

正是老肖的持續觀察記錄,讓大家得知,每年10月底中華秋沙鴨分批從北方來到龍虎山,次年4月初飛回北方,築巢於河流兩岸林間樹洞中。據統計,這些年每年來龍虎山越冬的中華秋沙鴨數量有70只左右,多時可達上百隻。

老肖稱,十年來,一開始把中華秋沙鴨當成工作來巡護,後來和它們成了朋友,再後來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小孩”。

現在,楊細菊每天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和肖冬樣一起欣賞秋沙鴨的照片。“這全是他拍的。你看看,這是捕魚的,這是嬉戲的……這些都很漂亮。”楊細菊忍不住向記者展示她手機裡的照片。

上清鎮黨委書記趙俊波表示,十年來,老肖堅持寫觀察日記,在日記中詳細記錄了中華秋沙鴨的來去時間、數量以及活動規律和生活習性,形成了研究中華秋沙鴨的第一手珍貴資料,給國內眾多專家提供了科研素材。

在這10年裡,肖冬樣為他的“孩子們”拍攝了10萬多張照片、5000多G影片。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這裡便是我的家,與青山秀水為伍,和中華秋沙鴨們為伴。”

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護林

除了秋冬季節護鳥,肖冬樣還擔負著春夏護林的任務。

每天8時30分,老肖準時從家裡出發,開始一天的巡山工作。

沿著鋪設在山林間鷹廈鐵路線步行兩三公里,蜿蜒進入山林深處,沿途除了鐵路兩側的山嶺與溪流外,只剩迎面偶遇的鐵路清潔員能說上一兩句話。

老肖告訴記者,每個護林員一天要巡山8小時,路線都是各自所管轄的片區。春夏秋冬,不論是晴雨都是如此,有時為了護林需要,凌晨四五點就要起床出發。“能堅持下來的人比較少。”肖冬樣對新法制報記者說。

一個水壺、一把砍柴刀、一把滅火掃帚是他巡山護林的行頭。他有時要走下鐵路,沿著陡峭的石梯下至瀘溪河邊,觀察水情;有時要獨撐竹筏,在沙石遍佈的河道上檢視情況;有時還要進入山林深處,細心觀察每棵樹木是否有恙。

面對美麗的山景,老肖無暇欣賞,因為巡山的路上,危險無處不在。

老肖告訴記者,雨天路滑,山路又崎嶇陡峭,一不小心就會摔跤,稍有不慎就會有生命危險;而林區內,人跡罕至,護林員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呼救都很有可能無人應;並且有些森林保護區內尚有一些蛇類、野豬出沒,雖然有柴刀防身,但意外是無法預料的。

在巡護過程中,老肖常在聖井山的溪澗邊,看到生火後留下的木炭和食品垃圾。據老肖瞭解,夏天常有一些市民來此燒烤、野炊,這些垃圾和燒過的木頭應該是他們留下的。

看著丟棄在石縫中的食品垃圾,老肖皺著眉頭說道:“林區內的火災往往就是這樣的微小因素造成的。”由於森林火災不可預測,人們只能儘可能地減少起火的因素,護林員被火燒傷、燙傷都在所難免,老肖的耳後就有一處在救火時被燒傷的傷痕。

因此,肖冬樣常對進山人員和車輛進行記錄,尤其是清明節前後,他反覆叮囑祭祖人員要小心用火。

趙俊波說,十年來,肖冬樣總是揹著巡山護林的行頭,每天徒步行走七八個小時,野外巡邏又髒又累,很多人幹了沒多久就會選擇離開,可肖冬樣從沒半句怨言,由於工作出色,很快擔任了護林隊長。

春夏護林,秋冬護鳥。由於多年來任勞任怨、默默奉獻,肖冬樣先後被評為“上清鎮政府先進工作個人”、“鷹潭市義務消防先進個人”、“江西省勞動模範”,榮獲“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2013年成功當選年度十大感動鷹潭人物。

【對話】“我累並快樂著”

新法制報:巡護中華秋沙鴨又苦又累,是什麼讓您堅持了十年?

肖冬樣:雖然護林員的工作總是與孤獨、寂寞相伴,但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獨有的快樂——每當看見中華秋沙鴨在水裡歡快地嬉戲,我累並快樂著。再苦再累的事總要有人去做,為了讓我們的生存環境更加美好,犧牲一點自我又有何不可?

新法制報:有沒有考慮過換別的工作?

肖冬樣:沒考慮過,保護中華秋沙鴨已成為我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骨髓,我會繼續堅持下去,將我瞭解中華秋沙鴨的一切向群眾宣傳,讓更多的人投入秋沙鴨的保護工作中來。

新法制報:對於守護的中華秋沙鴨,你還有哪些期許?

肖冬樣:希望中華秋收鴨每年都在我們這裡越冬,而且還逐年增加,最好來這裡繁殖。希望龍虎山生態越來越好,秋沙鴨能和人類和諧相處,就像鴿子一樣飛到我們的肩上,歇在我們的手上和我們玩耍。

◎文/圖 首席記者付強 實習生萬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