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40萬被坑殺的趙軍沒有反抗?考古發現白起使詐真相

文|四季文史

長平之戰:40萬被坑殺的趙軍沒有反抗?考古發現白起使詐真相

劇照:白起

《法言義疏》:蚩尤之亂,不過於此矣。

《法言義疏》裡記載的這場戰爭不是蚩尤大戰,而是長平之戰。意思是,蚩尤之戰在長平之戰的規模面前不過如此。

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上的最後一戰,經此一戰,秦國奠定了統一華夏的基礎,而對手趙國,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作家王東滿:

當年血戰染長平,功過至今不厭評。豎子無情殺降卒,趙王有恨愧書生。兩千餘載一詞訓, 四十萬魂同日坑。

提起長平之戰,總的來說讓人惋惜。一方面戰爭是滿腔報國熱情豪情萬丈,然而戰爭也是異常殘酷的,馬革裹屍裹的未必是一腔報國的熱血,更多的是百姓們無可奈何地悲涼。

當年,趙王趙烈侯不聽平原君苦勸,認為韓國即便是禍水東引也無所畏懼,能拿到上黨的地盤,比什麼都重要。最終決定派出了40餘萬大軍劍指上黨郡,令人遺憾的是趙國大軍最後被困在了狹小的山區內,最終全軍覆沒,只有寥寥數人僥倖得活。

不禁要問,兔子急了還咬人,為何數量龐大的趙國大軍在命懸一線時不抵抗?這個謎底最終在兩千多年後的一次考古發掘中找到答案。

長平之戰:40萬被坑殺的趙軍沒有反抗?考古發現白起使詐真相

戰國時期秦、趙區點陣圖

白起的離間計

提起趙國,你不一定會想起趙烈侯,但你一定會記起“負荊請罪”的主角之一廉頗。

廉頗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此人作戰勇猛,深明大義,是戰國末期名聲鵲起的沙場名將。然而,“廉頗尚能飯否”的決定權,始終在封建君王的手裡。

長平之戰在即,白起的一個計謀卻讓廉頗處境異常尷尬。

白起是優秀的軍事指揮家,不論是軍事策略還是臨場殺敵,堪稱完美。在著名的伊闕之戰中,他率秦軍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而魏國和韓國只能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時期,白起更是三戰而亡楚。相較於耿直且無謀的廉頗來說,白起要陰險狡詐得多。

長平之戰打響時,秦國數戰連勝,致使趙軍損失慘重,面對秦軍的攻勢,趙國內部人心惶惶,尤其大家紛紛把矛頭指向了主帥廉頗。為了避其鋒芒,廉頗在長平一帶修築了百里防線,固守不出。廉頗想用牽制敵軍的辦法,拖垮秦軍。

長平之戰:40萬被坑殺的趙軍沒有反抗?考古發現白起使詐真相

劇照:廉頗

就這樣,秦趙之間開始了長達3年的對峙,期間,雙方雖然小規模摩擦不斷,且雙方都有輸贏,但秦軍想快速攻破趙國的計劃破滅,面對這種情境,幕後主帥白起開始焦慮起來。

白起深知,秦軍因長期跋涉、人困馬乏,人力和物資都支撐不起了,面對穩重老成的廉頗,白起打算使出一招離間之計。

白起派出很多間諜到趙國,到處散播謠言,說秦國不怕廉頗,怕的是趙奢(曾大敗秦國)之子趙括,而且揚言廉頗已經叛變。

經過秦國線人有心渲染,這些訊息最終傳到趙王和那些“主戰”大臣的耳朵裡,趙王心裡泛起了嘀咕,最終廉頗被換下,趙括接替主帥之位。

熟讀這段歷史我們知道,趙括雖熟讀兵法,但卻沒有上過戰場,典型的“紙上談兵”。趙王如此荒唐的決定,直接中了白起的圈套。

趙括上任之後,為了在趙王面前強勢表現一下自己,他急於求勝,將“主守”的那些副將全部撤換,甚至更換了作戰防務圖。

然而,廉頗在軍中已經有了絕對的地位,趙括這一波換帥、更改佈防的騷操作,直接動搖了軍心,而且大家都知道,趙括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只會擺花架子,真要對戰沙場,只會是一敗塗地。

可趙王卻偏聽偏信,不分青紅皂白,接下來,趙王將是一路悔恨的開始。

長平之戰:40萬被坑殺的趙軍沒有反抗?考古發現白起使詐真相

劇照:趙括

長平之戰

兩軍對壘智者勝。

事實上,長平之戰的結局幾乎已見分曉。白起的第一招離間計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接下來,他又親自換下秦國主帥王齕(hé),自己從幕後躍至臺前擔當指揮。

白起當然不是為了爭功,以他在秦國的地位,他不需要顯山露水。之所以衝到前面,他是想速戰速決,因為對付趙括,他勝券在握。

再看趙括,自擔任趙國主帥之後,他便蠢蠢欲動,也想以速度取勝,最主要的是他想用實際行動證明趙王的決策是英明的。於是他率領大軍走出了壁壘,決意與秦國軍隊一決雌雄。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但趙括卻犯了大忌。趙括對秦軍換帥之事一無所知,面對強大的白起,就是廉頗都不敢輕舉妄動,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又怎能佔得了便宜?

在冷兵器時代,很多時候拼的還是人頭數,對於這一點白起深知肚明。當時對戰雙方,趙國45萬大軍,實力不容小覷,如果採取強攻的辦法硬碰硬,即便取得勝利,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長平之戰:40萬被坑殺的趙軍沒有反抗?考古發現白起使詐真相

長平之戰形勢圖

要說白起不虧是一代“戰神”,他利用上黨地形是個典型的臺地這一特點,向東向南皆呈居高臨下之勢,決定採取誘敵深入,合圍擊殺的打法。白起邊打邊退,讓趙括覺得白起徒有其名,而這種假裝失敗的假象也巧妙地騙過了趙括。

佔據上黨制高地的白起讓趙括不知所措,才知自己被白起上了一課。史書記載,天下勁弩皆從韓出,可再強勁的弩箭也射不到上黨了。此時此刻,深陷泥潭的趙國軍隊要如何能化險為夷?

回看趙括的種種魯莽行為,正中白起下懷,當40萬大軍被秦軍團團圍住時,趙括悔不當初。

……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隨即派出一支2萬5千人的精銳突擊隊,突襲趙軍後方,又派出一支5000餘人的騎兵,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切斷了趙軍的後路。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一條血路。此時白起已經佔據了地利,雙方都拿出了最擅長的弓弩互射,準備一決高下。

前文有述,上黨的臺形地形為秦軍提供了絕佳的條件,可以說誰佔據了制高點,誰就可以贏得勝利。很明顯,趙軍被吊打。

在弓弩大戰中,那個心高氣傲、志氣滿滿的趙括被亂箭射死,被困46天的趙軍,終因斷糧而不攻自破,他們只能向秦國投降。

不過此時白起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面對降將,他將如何處置?常規收留,顯然已不合時宜,為什麼?

長平之戰:40萬被坑殺的趙軍沒有反抗?考古發現白起使詐真相

劇照:弓弩戰

“坑殺”疑雲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國的白起將軍,大破趙國於長平,殺盡了趙國的四十萬將士。

兩軍陣前,不殺降將,這是從古至今約定俗成的兵家法則,但此時白起卻狠心殺了這些趙國降將。作為有名的軍事家,他不怕犯忌嗎?

長平之戰中,雖然有很多趙軍被殺,但至少還有20萬降將。對於剩下的數量龐大的降將而言,白起不敢輕易納降。原因很簡單,他怕這些人再度抱團拿起武器,而且留下他們,也是一筆不少的費用支出。

經過慎重考慮,白起寧願揹負“殺俘虜”的罵名,也要將這些人處死。但20萬人不是小數目,怎麼殺,如何殺,白起一時間犯了難。

有史料隻言片語地記載,說白起只放走了200多個孩子,其他降將是被“坑殺”的。很多人把“坑”理解為“活埋”,但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殺完人之後,將屍體扔進土坑?

很多年來,對於長平之戰中趙軍降將被“坑殺”的說法莫衷一是,直到1995年,高平市永錄鄉將軍嶺下發現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大坑,才將疑團揭開。

長平之戰:40萬被坑殺的趙軍沒有反抗?考古發現白起使詐真相

長平之戰屍骨坑

考古人員發現,這處由無數大大小小屍坑組成的屍坑群,就是當年白起坑殺趙國降將的地方。他們發現坑中的屍骨大多雜亂無章,隨處堆疊。經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屍骨致命傷大多是在頭骨上,且大多數頭骨已經與軀體分離。

後經專家分析,白起坑殺這些降將的手段,主要是“各個擊破”。白起將這20餘萬降將瓦解成一個個僅有五六萬人的小團體,然後進行“團滅”,這就比集體坑殺要容易得多。

專家猜想,白起為了安撫這些降將,將他們“化整為零”分成小隊,前往秦國營地進行調整和靜養,可讓這些俘虜沒想到的是,等帶他們的不是受降儀式,而是被分散虐殺。2020年7月14日,《山西晚報》再次報道稱長平之戰屍骨坑中的屍骨數量眾多,但分佈不均,可見白起這一招確實夠狠。

長平之戰,白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瓦解了趙國的實力,為秦國一統中國打下基礎。雖然白起坑殺俘虜給人留下口舌,甚至覺得他慘絕人寰,但自古以來,每場戰爭都是殘酷的,就像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自古慈不掌兵,且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白起作為一個優秀的將帥,沒有被仁義所限制,選擇了最合理的決策,他沒有錯。

事實證明,白起的做法於秦國是有益的,隨著趙國的衰敗,其他弱小邦國已經無力再與秦國爭雄,秦國自此走上巔峰。

長平之戰:40萬被坑殺的趙軍沒有反抗?考古發現白起使詐真相

劇照:“殺神”白起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四季文史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必刪。)